(圖/shutterstock)
只用 技術分析 做期權,會愈來愈難做
有點經驗的投資人,都對「快市」這現象不陌生,
行情在幾分鐘內暴漲 或 暴跌數十點,
嚇得當沖客趕快停損,
但沒多久後,市場又恢復原狀,好像沒發生過一樣。
「快市」的成因,大部分來自消息面,
什麼時候會有什麼消息,我們當然無法掌握。
但有些時候,
雖然沒有什麼消息,但行情 默默走到一個臨界點後,
就觸發了某些交易策略進場。
使用這些策略的交易人越多,同時爭相進場,於是就引發快市。
隨著程式交易普及,投資人的進出邏輯 越來越類似,
「快市」出現的頻率 愈來愈高。
交易策略 就像 經營公司,產品也要多角化
許多成功的企業 都會拓展營業項目,避免收入只集中在某一個產品,
這樣能提高企業獲利的穩定性,交易策略也是。
有些人 會同時使用2個以上指標,這就是一種多角化。
有些程式交易者 會使用濾網,當符合某條件時,才執行某買進訊號,
不論是哪一種,多數人的交易策略,都圍繞著 技術分析打轉。
當趨勢來臨時,不管是RSI、KD、MACD、均線 或其他指標,
順勢策略 都會出現買進訊號,差別只是早或晚。
以價格為基礎的交易策略,大同小異
所以才會出現上述「快市」的情形,因為這些策略 太像了。
大家都在同時追高殺低,這樣很難賺。
為了避免這種缺點,
交易策略也要多角化,
所以我們要在 價格 以外,增加新的資訊來源。
以我的經驗,
一季以上的中長線交易,基本分析 是好工具,
但在短期交易的期權市場,籌碼分析反而較好用。
成功投資人 必備3M原則:
策略(Method)、資金管理(Money)、心態(Mind)
不管是認識的/不認識的、現代的/古代的、有名的/沒有名的,
成功投資人都有這3種特質,我們稱為交易者的3M。
1. 策略(Method)
找到一個有用的策略,並徹底執行。例:巴菲特(基本分析)、索羅斯(反射理論)。
2. 風險/資金管理(Money)
策略,告訴我們進出場點,
資金管理,則告訴我們該如何進場,
該投入10%?50%? 還是梭哈?才能得到最佳的風險/報酬比。
就像某位台指期當沖名人說過:「不輸 + 時間 = 一定贏」,
懂得控制風險,讓自己永遠留在場中,
時間自然能帶你看到策略發酵的那一刻。
3. 心態(Mind)
優秀的交易人 不會為了任一筆獲利而開心,
也不會為了任一次虧損而沮喪,
他們將虧損視為損益表上的成本,
就如同貨架上 因過期而必須丟棄的產品,是一定會發生的。
三個M之中,策略是最簡單可複製的,
其他兩者都會受到個人因素影響。
因此同一個策略,100個交易者 可能產生100種不同績效。
我的理財寶,沒有神奇的技術指標,
但可以替你做到前兩個M:
1. 以 籌碼分析 為基礎的交易策略:
可單獨使用,也能搭配技術分析,相輔相成。
2. 實用的風險管理:
告訴你何時該下大注,何時該縮手不玩。
以下,就把以前的幾篇文章做個整理,教大家如何發揮這套理財寶的全部功能。
期權實戰 SOP 3步驟:
1. 用法人未平倉量(OI),判斷盤勢
我們要判斷 現在是盤整盤 還是趨勢盤,
盤整盤,就低買高賣
趨勢盤,就追高殺低。
先用法人未平倉量(OI)來判斷 現在是什麼盤,再決定怎麼操作。
我以20000口為分界,
當法人的多單 或 空單,累計超過20000口,就是趨勢盤。
實戰上,10000~20000口都可採用,投資人可依盤勢自行調整。
法人籌碼 vs 台指期 走勢圖
2. 計算法人成本,判斷 支撐、壓力
以法人的成本下緣 為支撐,成本上緣 為壓力。
法人成本的計算方法,可參考這篇 https://cmy.tw/004ZHe
盤整時,用支撐及壓力,當做選擇權的履約價,做賣方策略
我提供積極型、中立型、保守型三種履約價組合,
膽子大的人,就賣近一點,賭他盤整。
膽子小的人,就賣遠一點,穩穩賺就好。
也可直接參考 支撐 及 壓力,操作 周選擇權 或 遠月的選擇權。
趨勢盤時,就「漲時看撐,跌時看壓」
做期貨、選擇權 單方向賣方 或 買方 的操作。
(漲時就抱著多單,直到回檔到 支撐 才賣掉;
跌時就抱著空單,直到漲回到 壓力 才回補)
3. 進場時機以及風險控管
進場的時機是什麼,請參考
<如何判斷選擇權價值>。
如何決定每次進場口數,避免風險過大,請參考
以上三步驟,
就是完整的籌碼分析及操作應用流程,
過去文章中提過的,這裡就不重複說。
我的選擇權 操作,都做在這個 理財寶裡了
對 選擇權 賣方 策略 有興趣的人
就用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