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得到」上有一篇文章,
針對現今很多小品牌
成功衝擊大企業的現象做分析。
觀點很鮮新,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小品牌為什麼
能衝擊大企業?
過去,小品牌想要逆襲大品牌很難,
因為大品牌不管是資金、資源,
還是流量都有絕對優勢,
很容易完成對小品牌的封殺。
但現在,像可口可樂這樣的大公司,
越來越失勢,不斷被各種小品牌衝擊,
而且它們對這些小品牌的封殺也越來越無力。
為什麼缺資源缺知名度的
小品牌也變得這麼有機會呢?
專家:會出現這種情況,
是因為現在各種資源的周轉都變得越來越快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小利潤滾雪球 成效巨大化
舉個例子,有一個化妝品淘寶店,
通過文案創意等優化,
在轉化率只比競爭對手高 3 %的情況下,
用原本只有十萬的預算,
最後打敗了別人 3000 萬的投放。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淘寶資金周轉很快,
今天投了十萬廣告,幾乎當天就能轉化成回款,
第二天拿到了十萬多一點兒的錢再投,
這樣每天都滾雪球,原本的十萬預算,
最終慢慢滾成了 2000 多萬的廣告。
也就是說,周轉速度非常快,
可以讓你在只有微弱效率優勢的情況下,
也有可能讓本來微弱的優勢變成巨大的成果。
不只是資金
資源周轉速度也變快
這個案例在一定程度上,
就能解釋為什麼資訊時代,
小品牌變的能夠挑戰大品牌,
因為不僅僅是資金,
現在所有資源周轉速度都變快了。
這意味著,一但有公司通過某種創新優化了效率,
就能像雪球一樣滾起來,
迅速縮小自己和競爭對手的差距。
3 個原因 周轉速度變快
(一) 管道壟斷減少
過去人們做選擇的時候,主要靠管道,
比如,你家旁邊的超市只賣 A 品牌礦泉水,
你就只會買它。而管道的周轉是很慢的。
所以就算出現了一個更好的礦泉水,
但這個品牌只有 10 個管道, A 品牌有 100 個管道,
這時候,只要 A 品牌反過來做出一樣的產品,
快速鋪貨,新品牌的優勢就沒了。
但現在人們消費,受到管道的影響越來越小,
所以管道變得沒那麼重要,
給小品牌的創新帶來了機會。
(二) 評價帶動品牌力下降
對已經成功的企業,品牌是好事,
只要強化定位,建好品牌這個護城河就行了。
但現在隨著評測資訊越來越多,比如朋友推薦等等,
使用者變得越來越依靠這些資訊,
而不是品牌本身。
比如電商,過去線下看不到評價的時候,
你肯定買知名品牌電器,而現在如果價格一樣,
一個是評價 5 星但小眾的牌子,
另一個是 2 星差評的知名品牌,
你肯定選小眾品牌。因為評測的結果
是一種周轉很快的資源,產品好壞可以瞬間得到反應,
而人們感知一個品牌的變化卻需要很長時間。
(三) 利用分工加強營運效力
第三個原因是企業資源的“外部化。意思是說,
企業越來越通過外部資源來做事了。
比如,過去建伺服器,要靠自己積累技術,
現在有了雲端服務;可以直接去買資料資源;
過去要自己來積累資金,現在可以直接去融資。
這種“外部化”帶來的影響就是,
進一步加快了資源的周轉速度。
快速總結
在資源周轉速度變快的情況下,
廣告創意,很容易就超過廣告投放預算的作用。
產品創新,很簡單就超過流量、管道壟斷的作用。
也就是說,創新、策略思維、人才的創造力等,
這些變得越來越重要。
而流量、資本等存量價值的作用,
變得越來越低。
上面跟大家分享的文章,
是《得到》摘自網路專欄作家李叫獸
【一條公式解釋:為什麼得勢的變成了小品牌?】
在 APP 裡還有音訊可以用(亞平寧撰稿、於浩講述),
像我一樣利用上下班途中,戴上耳機多聽各方說法,
也是一種做功課的方式喔!
任何事情想要改變
先從態度做起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