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最近在「得到」有一篇文章叫做
【克服這些缺陷,炒股才能贏】,
主要在檢討投資時會犯的錯誤,
助益良多,分享給大家!
克服這些缺陷,炒股才能贏
身邊很多人都在炒股票、搞投資,
但你看看股市的現狀,
只有不到 5 %的人是盈利的,
大部分人還是白白把血汗錢葬送進了股市。
究竟怎樣才能真正做好個人投資呢?
藍湖資本合夥人胡博予給出了他的答案。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3 個缺失 阻礙投資精準度
要知道怎麼做好投資,
首先來看看為何很多時候做不好。
這其實和人性中存在的三個本能的缺陷有關。
(一) 偷懶依賴間接資訊
首先人的本能總是喜歡
偷懶地依賴間接資訊,
而不擅長獨立觀察、獨立思考。
炒股的人都看過投行報告,
裡面用了大量的繪製精美的圖,
資料很豐富,分析很詳實。這種形式上的精美,
無形之中就增加了我們對它的信任感,
於是直接就相信了它的結論。
但是別忘了,做投資決策的最重要原則
是獨立判斷啊。
(二)高估資訊準確性
第二個缺陷是,我們會高估
語言文字的資訊傳遞效率。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過於相信
那些第二手甚至第三手第四手的資訊了。
有個著名的遊戲叫超級拷貝,
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條原始資訊從第一個人
傳達到最後一個人時,
可能被解讀出的內涵已經完全偏離了原意。
而我們在市場上接受的常常是第三手、
第四手的資訊,根本反應不出真實狀況。
(三)太自信導致思維受限
最後,人類的本能還會偏向過於自信。
我們往往喜歡拿自己的經驗來說事,
一旦形成了經驗,
就很容易陷入到特定的思維框架裡面,
之後無論再碰到什麼新的情況,
都習慣於依賴自己原有的經驗來解決。
打敗對手的 3 個關鍵
那瞭解了問題以後,該怎麼破解呢?
那就是從瞭解你的競爭對手開始。
就拿炒股來說,股市其實是個“零和遊戲”,
有人盈利,就一定有人虧損,
要贏得投資就是要打敗自己的對手嘛。
而對手有的是散戶,有的是被動管理的指數基金,
還有一部分是主動管理的基金。
胡博予就分析說,在市場當中,
其實散戶和指數基金都是隨大流的玩家,
真正有價格決定權的是那些基金經理。
那麼答案就更簡單了,
要做好投資就是要打敗這些基金經理。
(一 )以更有利的方式獲得資訊
舉個例子,特斯拉的 Model S 剛面世的時候,
胡博予就去試了車,回頭又把網上的評價全看一遍,
然後得出結論:Model S 是款好車,
未來一定供不應求,但還處於被嚴重低估的狀態,
於是當機立斷果斷買進。
這個例子就說明,通過網路資訊,
我們完全有機會從不同的管道
挖掘出有價值的資訊,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而基金經理們的資訊獲取管道,
還是嚴重依賴傳統的資訊生態鏈。
從公司的財報,到買賣雙方的研報,
再到自己做決策。
但是世界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啊,
基金經理們顯然還活在過去,
這就給了普通散戶打敗他們的機會。
(二)抵抗思考缺陷
尤其是佔便宜心態
胡博予分享了自己的一個故事。
他之前和朋友都認為
“好未來”這支股票特別不錯,
於是他在 23 塊錢的時候買了。
朋友也很喜歡,對這家公司做了特別多的分析,
但卻一直都沒買。問他為什麼,
他說是因為市場一直不給他機會啊,
一直在漲從來沒調整過。
就是抱著這種占小便宜的心態,
讓這個朋友最終錯失了良機。
(三)避免市場情緒的干擾
另外,大家還特別容易受到
非理性情緒的影響。
比如,Facebook 剛上市就跌破了發行價,
很多人都被套,結果過了一段時間反彈,
大家在回到成本價的時候,
覺得解套機會來了,於是馬上賣掉。
但沒想到,股價後來三年至少翻了三倍。
這其實是投資中很常見的一種情況,
股票波動嚴重干擾了人的情緒,
以致於做出不理性行為。
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每次股價波動的時候,
都再認真去看看是否漏掉了什麼資訊。
如果你的基本判斷並沒有改變,
那就不要受到市場情緒的干擾,
堅信自己的選擇就好。
上面跟大家分享的文章,
是《得到》摘自網路專欄
【錢皓-胡博予:用VC的方法炒股票】,
在 APP 裡還有音訊可以用(任筱寒撰稿、於浩講述),
像我一樣利用上下班途中,戴上耳機多聽各方說法,
也是一種做功課的方式喔!
沒有不會賺錢,
只有懶得賺錢!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