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投球、地方接球 共推智機版圖

卓越雜誌

卓越雜誌

  • 2017-01-13 15:17
  • 更新:2018-07-29 00:37

 

 

5 大創新產業

台灣面臨工業 4.0 ?

小英政府上任後,預推動台灣 5 大創新產業,

包含智慧機械、串連物聯網等等...未來相關科技。

而科技新重鎮,就位在台中大肚山黃金 60 公里。

然而台灣即將面對的挑戰是?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從人才不足到單打獨鬥

機械業面對的兩大困境

然而,這樣美麗的產業藍圖,

看在業者眼中,問題仍是重重。 

首先,人才問題。

全球最大刀庫製造廠、

德大機械董事長黃耀德語重心長的直言,

「如果說中國大陸的人才是狼,

那臺灣就是盲目的綿羊」。

 

台灣人才素質低落

一日員工見怪不怪

「依照慣例,

新進員工需要先到臺北接受訓練三個月,

才能正式分發,

而最近有一位資訊系畢業沒多久的員工跑來找我提辭呈,

我說為甚麼?

他說很難講耶,結果我立刻說那不用講了,就勸他走。」

黃耀德認為,員工上午來報到,中午吃個便當,

然後下午就不見,是臺灣業者時常碰到的困境,

有再好的規劃若無人才接手,說再多都是空談!

 

 

 

企業招募國際人才步伐緩慢

另一方面,除了臺灣人才不足外,

企業對外招募國際人才的步伐相對緩慢。

頂著全球工具機規模第二大的友嘉實業,

透過全球併購,留用各國人才壯大事業體。

如此方式雖非必然,

不過對於總喊著「人才荒」的業者而言,

對國際人才招手,才是全球化的解方。

面對業者的疾呼,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江振瑋認為,

年輕人不願意投入機械產業,

和傳統「黑手」的刻板印象有關,

大家不清楚機械業已經轉為高科技產業而心生排斥。

 

從深根台灣學子開始

1+4、3+4 計畫

為解決人才不足,江振瑋提到,

臺中市府目前已成立產學媒合中心,

除了與大專院校簽屬合作意向外,

對於高中職甚至是國三,

未來將透過一年高職外加四年大學的「1+4」、

三年高中職加四年大學的「3+4」計劃,

訓練符合業界需求的人才,避免後繼無人的窘境。

 

 

 

 

企業單打獨鬥 行銷觀念差

台灣怎發展

其次是,企業單打獨鬥與行銷觀念不足。

江振瑋坦言,「像是友嘉、

上銀等企業在研發方面競爭力相對強,

但我們發現,至少還有八○%至九○%的中小企業,

不知道要怎麼發展智慧機械、生產力4.0,

有些甚至連2.0、3.0都有問題」!

此外,由於臺灣企業普遍缺乏行銷經驗,

江振瑋笑說:

「許多幫國際大廠做關鍵零組件的企業就在你家隔壁,

但你卻不知道」,

再加上不少關鍵零組件技術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

這樣的產業技術及行銷斷層,正是臺灣的弱勢。

 

整合台灣中小企業

小英 5+2 創新產業計畫

為了整合臺灣中小企業的力量,江振瑋強調,

「小英政府所提出的『五+二』創新產業計劃,

最大的特點就是三個連結,

而我們透過成立『經濟發展資訊委員會』鏈結產官學研,

目的就是要將平台做起來」。

由台中精機、

永進機械等二十一家協力廠商成立的「M-Team聯盟」、

由巨大、美利達發起的「A-Team」等產業聯盟,

其實就是跨體系合作的群聚典範,

不管是技術還是市場動向,

透過聯盟帶動衛星工廠供應鏈,

如工具機、零組件等中小企業也能有所成長。

 

 

地方、中央先後推動相關組織

此外,去年八月,臺中市與工研院、

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

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及中部二十八所學校等單位,

也相繼成立「中台灣產業4.0產官學研合作策略聯盟」、

航太業者合組「A-I-M航太工具機產業技術大聯盟」、

十一月成立「智慧電動車E-Team產官學聯盟」、

工具機「WING產官學研策略聯盟」等平台。

 

中央推動

「智慧自動化產業推動辦公室」

而在中央的部分,

經濟部成立「智慧自動化產業推動辦公室」,

提供企業諮詢診斷,再配合產業創新平台計劃,

從政策輔助企業升級,未來,

工業局也將在臺中成立服務辦公室,持續與在地連結。

這一個一個平台,

無非就是要解決業者單打獨鬥的缺點,

畢竟過去「一卡皮箱走天下」

的中小企業作法已面臨轉型,

未來不論是打亞洲盃甚至是國際盃,

都需要團隊作戰,唯有轉型才有機會。

 

 

 

 

如呂正華所言:「機械本身是工業之母,有好的機械、

好的零組件才能讓工業往前發展。」

從現有的精密機械技術或是新政府的創新經濟策略來看,

屬於臺灣的硬頸精神猶在,但每次革新的背後,

陣痛期是一定會有的,而臺灣在這場世界製造大戰中,

已具備很好的根基,

就看我們能否善用團隊作戰及各國人才,

創造另一個兆元產業。

 

人才、與企業素質這兩大難關闖過

台灣就離兆元產業不遠

 

上篇連結《小英 5 大創新產業 坐落台中重鎮!

兆元商機 打造全球智慧機械...台灣經濟一線曙光?

 

 

本文由 卓越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在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卓越雜誌

卓越雜誌

卓越雜誌創刊于1984年9月,至今已超過28年,長期以來,專業深入的報導,深受各界的肯定與好評,歷年來曾多次榮獲新聞局「金鼎奬」最佳刊物的肯定。"

卓越雜誌創刊于1984年9月,至今已超過28年,長期以來,專業深入的報導,深受各界的肯定與好評,歷年來曾多次榮獲新聞局「金鼎奬」最佳刊物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