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每個成功者的心中,幾乎都有一個立身格言。
我雖非成功者,但十年來也有一段話,
牢牢寫在我隨身行事曆的首頁,
每當我感到失落與失志時,
就會反覆摩娑,砥礪自己。
而 ... 這是王鳳儀老先生講過的一段話 ...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為善不欲人知 —— 王鳳儀
王鳳儀,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事實上在中國大陸,
他算是與《了凡四訓》作者袁了凡齊名的人物,
只是一個活在明末,王鳳儀活在清末民初,
兩人都算是勸人行善、立功、積德的民間人士。
《王鳳儀嘉言錄》一書的前言如此介紹他:
王鳳儀老善人(1864——1937年)是位農村長工,
未曾讀書,因篤行忠、孝,自誠而明。
年三十五,往救友人楊柏,行至中途「黑夜見白日」明道。
三十八歲,父逝世,守墓至百日,大徹大悟,
發明性理療病法,講病化世,普度群倫。
王鳳儀的行事風格:
書裡頭還有個故事如此說他:
他二十四歲患「瘡疾」纏綿不癒,
為了生活不得不繼續工作。光緒二十四年,
王鳳儀三十五歲,那年正月,
在他內弟家聽一位楊柏先生講善書,
講的是《宣講拾遺》,
那是一本專講「忠孝節義,善惡報應」故事的書,
他逾聽逾有興趣,以後常隨楊柏聽講。
有一天聽講「三娘教子」的故事,先是母子爭執,
後來兒子聽了老家人薛保之勸,跪下認錯,
母親承認自己也有不是,母子言歸於好。
王鳳儀聽了感觸頗深,在回家的路上他自悔自責:
「怪不得我生瘡癆,我一看人家有毛病(缺點)我就生氣,
我是愚人呀。」他一路責問自己:「我專找人家的毛病,
那怎算對?看人不對我就生氣,那怎算對?」
他深自悔悟,第二天,他身上的皮膚病竟疤了。
這以後,他經過了幾個月的思索,似有所悟,
他決定以覺民化俗為己任,乃獻身入宣講善書的宣講堂,
他開始學識字,學善書格言,
到各地為人講病,勸人為善,度人化世。
以上這些簡介,大略可以說明這個人的行事風格。
袁了凡與王鳳儀對我三十五歲以後的人生影響極大,
後者因同姓王,為本家,可能影響更大一些。
我喜歡王鳳儀是因為他不識字卻自己苦學向上;
沒什麼讀書卻能講出
讀書人也說不出來的真道理,
那真要比咬文嚼字、掉書袋
要來得有味道多了。
人做到善、功、德
就足夠了!
我行事曆第一頁空白頁上如此寫著:
捨己為人是煉出性的根,人借行善立功,
把性情煉得爐火純青,
遇逆境能和顏悅色的忍受,
死心化性,是一救萬苦。
人能做到善、功、德,就是聖賢了。
我很喜歡這一段話,是因為年輕的我太吃不了苦了,
遇到苦就想逃、想躲、想當縮頭烏龜。
不然就是看到不公不義的事情,總覺得別管太多,
能閃就閃,能裝沒看到就沒看到,
反正大水來了往高山上逃,
別人被淹死算他腳短,活該!
人必須捨己為人
捨己為人也是為己
有一朝忽受橫禍,
才明白地球上一切都是個環環相扣、息息相通的大道場,
你不可能垃圾倒到別人家而臭味不回飄自家窗口。
你把高汙染工業搬到海外,汙染物排到大海裡,
魚吃了變毒魚,遠洋漁船捕了毒魚,
還是被不分國界的人給吃下肚,終究還是一樣。
所以人必須捨己為人,捨己為人也是為己。
把別人顧好了,別人反過來也會幫自己,
這樣大家你幫我、我幫你,地球就會變得更好。
我想通了這一點,
因此把部落格名稱定為<地球人抱抱>,
用意在提倡人們互相擁抱、互相為人的良善社會風氣。
我自己當然也愚公移山,以身作則,
定期撰文寫稿來嘉惠讀者,
希望地球人在職場、在投資理財,
在所有金錢行為上都能兼顧人我,
不要捨人為己,為賺錢而抹滅良知良能。
反市場之道而行,這樣做,當然很辛苦,
因此我寫下王鳳儀老前人的嘉言錄在我筆記本上,
惕勵自己再接再厲,不要因為挫折、
寂寞、人不知而斷了這個煉性之路。
快速結論:
中國人愛談禪說道,
老愛說明心見性、明心見性。
其實性何從見?
王鳳儀教導我的是---性是煉出來的,
而捨己為人是煉性的根。
我們行善,善未必能結果,
善果也未必落在自家庭院,但善心是自己的,
是善心啟動了我們沉睡的心性,
讓我們的人生終究能走向圓滿。
2016年歲末,一點人生小感觸,
給有心立善、行善者做點小回饋。
新年多多做善事
為世界添一分美好
歡迎按讚:
CMoney理財寶 Line官方帳號:
搶先訂閱 最新理財訊息,
歡迎 加我們為好友 喔 ~
本文由 地球人抱抱---外星來的財富祕密 授權 於此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