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章出處: Money 錢
為金管會砍儲蓄險佣金拍拍手
在低利率環境下,
龐大的定存族為了尋覓比銀行利率稍好的工具,
紛紛「錢」進類定存保單,
結果這兩年儲蓄險賣翻天,業務員絕對是最大受益者,
而鼓吹定存族將定存解約,
把錢搬至類定存保單的銀行通路,也是大贏家。
沒想到,金管會近期出手管理壽險公司,
支付高佣金所造成的保單費差損亂象,
先從躉繳保單下手, 致使銀行通路手續費受影響,
同時,分期繳費的保單也是管理重點,
由於擔心佣金被砍,
引發各公司業務員及保經代業者反彈。
趕緊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銀行賣保單穩賺 讓保險公司來擔
在我看來,金管會的動作值得拍手鼓勵。
抗議銷售儲蓄險佣金被砍的人都是銀行業者及保險業務員,
至於單純想把保險當保險的人,
則沒有反對意見,
因為他們清楚,
保險真正的功能就是用小錢創造大保障,
而不是只用來儲蓄而已。
不過保險歸保險、儲蓄歸儲蓄、投資歸投資的「正常」情況,
在台灣市場卻總是混為一談。
拋棄長項,利之所趨
如今保險公司在做銀行、投資公司的業務,
另一邊,銀行與證券公司又跑去搶保險的市場。
講來講去,都是「利」之所趨,而忽略了自己長項。
對銀行業者來說,過去經營最大的「利」,
是來自存放款的利差,如今利差縮小,
倘一不小心呆帳往上竄,
很快就會把好不容易賺進來的利差給吃掉。
為了逐「利」,銀行改賣起手續費相對高的保單。
銀行是最大的贏家
這其實是一樁穩賺不賠的生意,錢是銀行在賺,
但風險卻在保險公司身上,
因為保險公司收了大筆的儲蓄險資金,
還是得應用,所以拿去投資股票、土地或房產,
但投資有保證穩賺不賠的嗎?如果真這麼神,
為什麼還會傳出有保險公司經營不善的消息?
這是銀行狂賣儲蓄險商品的背景因素,
至於一般人狂買儲蓄險又為哪樁呢?
很簡單,市場動盪不安,投資賠錢賠怕了,
只好降低期望值,退而求其次轉往比定存好的商品。
從以下變化我們可以看出端倪:
去年總保費收入與前一年度相當,
其中傳統型保費大增,投資型保單則大降。
這顯示保戶害怕賠錢,不敢投資,
就算是前兩年夯到不行的類全委保單,
也不再受到青睞,因為ㄘㄟˋ心了,大家理解到,
委給誰都差不多,所以造就類定存保單的熱賣。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想知道更多的內容!!!!!!!!
↓↓↓↓↓↓↓↓↓ 趕緊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