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年金議題燃燒 軍公教怒哄
九三大遊行,台灣最沉默的一群人發火了!
十萬餘軍公教人員上凱道,
本來說好該給的,怎麼又變調!
國家有危機,優惠存款 18% 該不該砍?
到底怎麼拿?政府政策怎麼做?
資深教師:「需要的就是溝通!」
趕緊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財務均衡就不怕年金改革
新政府上台後,把「年金改革」視為重要的施政目標,
年金問題確實是迫切的危機,
從軍公教退撫基金的收支狀況來看,
軍人部分已於民國 100 年首見紅字,
預計破產年度為 108 年。
公校教師收支首見紅字是在 103 年,
預計 117 年破產;
公務人員則於 104 年見紅字,預計 119 年破產。
而攸關廣大上班族的勞保基金,
情況同樣堪慮,根據勞保局的統計,
民國 107 年將出現支出大於收入的狀況,
預期 116 年將破產。
台灣會像「希臘」一樣?
從以上數據來看,年金改革只剩 10 年時間可進行,
再不動作,台灣「希臘化」不足為奇。
因此「改革」勢在必行。面對政府的年金改革,
一般人無法做什麼,但應保有的積極態度是:
從改革過程中理解問題所在,
想辦法拿出具體行動,讓年金問題不困擾我們。
年金改革僅 3 條路可走
說起來現在讓人頭痛的年金問題,
有其歷史背景因素。
政府遷台後,軍公教是整個社會的安定力量,
過去,軍公教人員的薪資水準相對低,
為了穩住這群人的心,政府提供一些優惠措施,
因此有了 18% 的優惠存款以及
所得替代率過高的情況。
破產危機近在眼前?
歷史背景無法改變,但破產危機算得出來,
此源自制度結構的因素,
加上人口老化及少子化速度超乎預期,
使得保費進來的遠比出去的少。
年金確實是沉重的議題,
只是,高喊「不公平」於事無補,
共體時艱是唯一選擇了。
年金改革的方案,也沒什麼新鮮事,
只有3條路可走:
①多繳;②晚領;③少拿。
不過,光是「少拿」就要叫許多人跳腳了,
沒辦法,既得利益者不會考慮遠憂。
下一代會只會更艱辛!
仔細想一想,現在不退讓,
對於「少拿」氣憤難耐,苦的是誰?
還不是自己的子女。
所以不希望「遠憂」落在子女身上,
坦然接受改革吧!
其實接受少拿才是大智慧的做法。
另一方面,還在工作階段的年輕人,
若了解到自己繳了費用,卻無法獲得退休保障,
結果勢必是選擇拒繳,
這是「近慮」。
因此,如何凝聚跨世代共識,
讓好的年金制度能夠永續是當前課題。
年金該怎麼拿? 夠用就好?
其實「多拿」、「少拿」不是關鍵,
真正的議題在於怎麼拿才是「剛好拿」?
怎麼樣才叫做「夠」?
此依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
因此必須回歸到自己的財務狀況,
了解到人生要的不是最多、不是最好,
而是「夠」所帶來的安全感。
想達成共識,算清收支平衡點
為什麼要這麼複雜的回歸自己的財務狀況呢?
很簡單,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收支平衡」、
「知足常樂」這些人生道理,
卻少有人真的去算清楚家庭的收支狀況,
沒有算,怎麼會知道平衡點何在?
因此當年金改革的議題一來,
就會因為「少拿」而無法達成共識。
事實上,只要夠,少拿也可以稱為拿得剛剛好,
不是嗎?但什麼叫做「夠」?
把家庭收支狀況展開來,才能一目了然。
精算家庭開銷,到底夠用不夠用?
以一般家庭的開銷來看,有 4 大塊是基本支出,
這部分省不得。
第 1 塊是生活費,以大數據來看,
一個家庭基本生活支出在 3∼5 萬元之譜,
1 年抓 60 萬元可以過水準以上的生活;
第 2 塊是安居的房貸負擔,進到台北市,
買一間房子約需 2,000 萬元,
走出台北市約 1,000 萬元。
第 3 塊是養育子女至大學的教育費,
以念公立的簡單版核算,
大概 1 個子女的花費是 250 萬元,
若念私立則有可能跳升至 500 萬元。
最後一塊就是退休金的準備,
每人每月 2∼3 萬元應該能滿足基本生活所需。
要注意的是,以上花用的金額都是「基本盤」,
不加計子女學才藝、出國留學、海外旅遊等花費,
以及通膨因素。
應備、已備算清楚
靠投資理財補不足
釐清基本開銷,
等於是知道一個家庭「應備」的財務,
接下來就要計算「已備」的部分,
包括儲蓄(每月結餘)、投資理財的收益、
未來可能領的勞退與勞保老年年金等。
當「應備」與「已備」都清楚了,
就會知道不足的部分究竟是多少,
接著擬定出符合個人需求和預算的規畫策略,
再根據策略選擇合適的金融工具。
當然,如果應備與已備差距甚大,
請從延後目標或降低需求(欲望)著手,
房子不求在台北市區、也不求大,
只求住得開心如意,有個安居之所便好;
生活費 1 個月若只能花 3 萬元,
就不要有 5 萬元的豪邁。
從財務規畫的起點,了解目標缺口是多少,
就不會心懸在那邊,老是覺得「不夠」;
相反的,知道那條「夠」的線是多少,
用行動來達標,年金怎麼改,
你怎麼少拿,都能坦然接受。
( 口述:邱正弘 整理:施禔盈)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