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買基金,千萬別道聽塗說
常常聽到身邊很多朋友說要買哪一支基金,
說穩賺不賠、買了報酬率多少多少...
但也總有許多人常抱基金後,
卻不如當初理專說得天花亂墜。
究竟,是我們招人欺騙,
還是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觀念不對呢?
趕緊求解...
(贊助商連結...)
正確的基金投資態度
要投資,還是投機,你得先分清楚
我認為買基金就像是在當董事長,
你聘請專業經理人幫你管理資金,
在創造獲利的過程中,
投資人要親自研究全球的基金趨勢、
各地股市的漲跌狀況,做了決策之後,
由基金經理人來協助控盤。
而當你購買基金時,是以投機的方式賺淨值中的價差?
還是以投資的心態來分享它的股息分配?
以「投資」心態購買的三種基金
若是以投資的心態來購買基金,
那我們只能投資「債券型基金」、
「股債平衡型基金」、
「ETF」這三種會固定配出股利股息給投資人的基金。
「債券型基金」是不管淨值如何波動,
債券一定會分配利息給投資人,
如果我買的是政府債、成熟債,信用比較穩定的債券,
每年大概就是分配 2%、3% 的利息;
那債券型基金的風險就是垃圾債,
公司倒了,債券撥不出利息,這是唯一的風險。
第二種,「股債平衡型基金」,
一檔基金中有一定的比例是債券,
然後有一定的比例是股票,
由基金經理人根據市場環境去做平衡。
第三種是「ETF – 指數股票型基金」,
這是隨著股票指數連動的基金,
股票指數漲多少,ETF就會跟著比例漲多少,
ETF一定要強制分配股息股利給股東,
否則它的價格會高過現貨的價格,為了要讓它強制連動,
一定要強迫分配。
選擇這類型基金商品的「行為」就稱為「投資」。
不管投資、投機,
不取決於商品,而在於你的行為
除了這三種類型基金之外,不管是購買新興市場、
全球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或綠能基金…等等,
那幾乎都是「投機」的行為,都是在由低到高的波段中操作。
因此,是投資人的行為決定了「投資」或「投機」,
而非所購買的商品本身。
因此正確的投資(機)之「道」,
這個「道」就是投資人要清楚自己的定位,
並且要清楚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
想用什麼方式去操作它,
要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狀況下,
堅守時間紀律才有可能成功。
擁有目標,確立你的定位,
執行策略吧!
轉換成現代語言來說,在投資基金之前,
必須先設定理財目標,
如果你的理財目標是靠工作收入就能達成,
那就沒有必要承受那麼大的風險,
去花一個無意義的打仗時間;
但若你的理財目標是想要透過「錢」來完成,
那就可以開始規劃投資方案,
希望在幾歲的時候達到什麼目標,
在過程中應該如何進行一個長期性的投資,
並確保投資過程不出錯,
這些都可以由理專或財務管理專家來協助你規劃。
重點是,投資人要清楚自己的夢想,
謹慎地訂立目標,謹慎規劃現有的投資本金,
在不同的夢想期待下制定報酬率的實施方案。
也就是說,投資人經由分析、判斷正確的時機(天時)、
會漲的地點(地利)之後,
選擇合適的基金經理人(人和),
並且貫徹自己的決策,
才是正確的投資之道。
正確的基金投資步驟
態度正確了,接下來就是細部的執行,
共有五步驟:
1. 根據自己的資金需求時點、本金與投資能力,
設算一個符合自己投資計畫與時限內所需要的基金年化報酬率。
年化報酬率不能期望太高,
一檔基金的合理預期大約在 8 ~ 15% 之間,
很難有持續創造 15% 以上的基金報酬率,
不要被媒體誤導了。
2. 選擇合適的市場低點,擇時進場投資。
3. 選擇呈現多頭趨勢的市場、地區或產業來進行投資
這必須是投資人自己分析、選擇的,
先選擇欲投資的地區之後,
才找那個地區的基金經理人來協助執行方案。
4. 選擇投資方向、策略與選股原則,
和自己理念相近的基金經理人。
例如:你看好的是印度,那你就要選擇印度基金經理人,
那你看好的是亞洲基金市場,
那你就要選擇亞洲市場的基金經理人。
5. 嚴格堅持預定計畫,未達目標就不出場
簡而言之,投資人一定要勤做功課,
分析、判斷之後交由基金經理人來執行;
投資一定要親身參與,不可假手他人。
P.S. 投資型保險 = 基金投資?
投資型保險只是一種行銷語言
因為現在是低利率時代,
保險公司不易創造高報酬,因此保費也隨著提高,
為了讓客戶願意買保險,就以買保險送基金來當作噱頭,
投資型保單本質上來說,它還是一個保險規劃,
對象以 30 歲以前的年輕人來說比較恰當,
年輕人及早投資,若基金管理得當,
基金績效可以彌補你未來年老之後的保險成本的風險;
但前提是,投資績效必須穩定地創造正報酬,
如果創造不出來,可能年過四十之後,
你這張保單價值幾近是零了,這個保險就無效了,
這是它的風險。
了解自己的需求與能力,
制定適合自己的執行計畫,
才是最有效的投資方式。
本文由 地球人抱抱--外星來的財富秘密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