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科院航研所
退休的翁慶隆,
以複材專業與
敏銳的市場觀察,
打造磁震科技,
擠身全球知名複材開發廠商,
成功以小兵立大功!
當宇宙星系成為強權發展航空業的研究前導,
各方無不積極研發高端天文望遠鏡探測技術,
只求一窺外太空的奧秘。
近年,有一臺灣廠商異軍突起,
以碳纖維材料取代鋁合金技術,
打敗始終掌握在歐、美、日強權,
贏得世界最大的地面天文台計畫(ALMA)
毫米陣列天文望遠鏡之
振盪式次反射鏡系統(Nutator)
及前級維護特車(FESV)合約,
創臺灣品牌與
國際天文尖端技術接軌的先鋒,
而它,
即是位在臺中的磁震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磁震科技)。
(廣告商連結)
碳纖維助攻
複材教父的創業路
創立至今僅十四年的磁震科技,
是臺灣少數具有完整複材結構設計、
分析及製造的公司,
產品橫跨航空、綠能、3C、
汽機車零組件等面向,
在歐美各國更是擁有四○多項專利,
而幕後推手,
即是被稱為「臺灣複材教父」的翁慶隆。
十四年前,
擔任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空研究所
副所長的翁慶隆,
為了讓後進能更上一步,
便毅然決然退休,
而醉心研發碳纖維材料的他,
本想開間小研究室,
沒想到上門請教與量產要求的廠商越來越多,
因此,有鑑於市場需求,
翁慶隆以新臺幣五百萬資金創立磁震科技,
致力碳纖維複合材料開發,
也撰寫新的人生夢。
「還記得臺灣經濟起飛時,電子工業、
貿易等為大學生熱門的求學與就業方向,
而我當時發現,航空工業的發展,
對於未來全球化的飛機需求,將會是關鍵,
因此我赴美研究複合材料科技,
為的就是讓飛機輕量化、飛得更遠」,
談起踏入複材領域的初始,
翁慶隆滿臉的笑容。
翁慶隆的航太理想,
不僅讓他在民國七十五年,以高超技術,
修繕向美國採購的F5E戰鬥機出現上縱樑裂縫,
替國家省下近五億元經費外,
更曾主持「經國號」戰機材料結構開發,
成功奠下臺灣空軍實力基礎。
曖曖內含光
產品能量深獲華碩、宏碁、
漢翔肯定
秉持這股在複材上的頂尖專業,
翁慶隆創立磁震科技後,
便被國際筆電大廠宏碁(ACER)看中,
開發全球第一臺量產的碳纖維法拉利筆電,
其外殼一體成形的技術,驚豔全球,
成功獲得全球車迷與電腦玩家青睞。
這成功的創新案例,
也讓磁震科技一夕爆紅,
連瑞典手機大廠NOKIA,
以及華碩與藍寶基尼合作的筆電及手機,
都爭相捧著錢請翁慶隆開模設計,
可謂風光無限。
但成功來得快,去得也快,二○○八年,
翁慶隆首嘗敗果滋味。
「我們接了HP的單,
但由於當時全球金融海嘯來襲,
全球消費力道下降,
而以低價策略搶攻占有率
的3C市場因此整個停擺,」
當時正在中港加工出口區建新廠的翁慶隆,
一邊是廠房資金調度,
一邊是接單製造成本,
在兩頭燒的情況下,
HP便停掉了雙方的合作,
「這次的困境,讓我賠了約兩千萬!」
翁慶隆苦笑地為這場失敗下了註解。
不過這場戰役,
卻澆不熄翁慶隆研發碳纖維的熱情,
反倒讓他決心從民用的3C領域,
轉往國防、航空等高階技術市場走。
回想起投入航太科技的路程,
翁慶隆笑說,
「全臺第一架無人機是我做的!」
而它,即是軍機「中翔一號」的前身。
放眼業界,這實力與航太經驗相當切合,
也因此,
善於策略合作與資源整合的翁慶隆,
在二○○七年,
帶領磁震科技成為臺灣航太工業龍頭
漢翔的合格協力供應商,
直昇機零件、戰車防護內襯、
移動式可伸縮的無線電通訊桅杆等,
都能看到磁震科技的影子。
此外,
在近期漢翔與英國知名國防工業廠商合作中,
磁震科技成功開發靶機複材機體,
如此成果,
也讓磁震科技站穩全球碳纖維複材廠的腳步。
「我們已經通過航空系統認證(AS-9100)、
國際航太和國防工業供應商認證體系(NADCAP),
未來希望能與波音、
空中巴士等供應鏈合作,
切入商機更大的民航產業,
讓我們的技術能和國際更接軌」,
翁慶隆期許。
與時俱進
搶攻超跑與環保市場
除了航太產業的布局外,
磁震科技也投入汽車產業,
並已通過認證(TS-16949),
開始研發超跑專用碳纖維輪圈等零組件,
積極搶攻頂級車市場。
翁慶隆分析,
「碳纖維的特性就是輕、不腐蝕、
耐疲勞、材質強度和硬度比鋼和鋁高」,
而碳纖維做的輪圈,
不僅可以降低剎車所產生的摩擦聲及距離,
又能減輕整車重量,
相當適合超跑等高端需求,
就連英國豪華汽車,
也都對磁震科技所研發的
碳纖維輪圈飾片愛不釋手。
而始終不願原地踏步的翁慶隆,
除了掌握高端市場脈動外,
面對全球環境所帶來的自然災害,
不覺得思考,
該如何以專業製造出對環境友善的產品,
也因此,
翁慶隆逐步設計適合極端氣候鋼筋、
LED 碳纖維路燈等環保建材,
妥善運用碳纖維特性達到節能減碳的最大功效。
提到未來將如何帶領磁震科技更上層樓,
翁慶隆笑說:
「成為世界一流的
複材開發設計製造商是我們的目標,」
而要往此方向前進,
「量產」更是首要的關鍵,
如此,透過製造轉材料發展的路,
才能將磁震碳纖維產品更加發揚光大。
本文由卓越雜誌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