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資產「不安全」?成長股 捉寶Go!

Money錢

Money錢

  • 2016-09-07 16:00
  • 更新:2018-07-25 20:39

安全資產「不安全」?成長股 捉寶Go!

(圖/shutterstock)

 

 

文章出處: Money 錢

(企畫:編輯部   攝影:張家禎 )

 

歷經金融風暴、歐債危機的震撼教育

追求安全、低風險的

價值型投資成為市場顯學

只是,在市場資金大舉簇擁下

價值型股票的價格也越來越貴

形成上檔空間變少、下修空間增大的現象

由於安全資產已經「不安全」

市場聰明資金也開始悄悄移轉到成長股

法人持股比重持續提高

在台股 9000 點的高波動下

成長股,將會是投資人高檔致勝的另一選擇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歐盟、日本接連步入負利率

資金湧入股匯市

拉升資產價格來到歷史高檔

此外,央行連續降息,定存族能賺的利息越來越少

各類投資工具的預期報酬率也越來越低

這些資產不是已經「不安全」,就是非常「不值錢」

當低利率、低報酬成為常態

價值型投資標的也越來越難找

因為資金大肆轉進,股價漲高後

原先的價值低估因素已經消失

再也無法「用 5 毛錢買 1 塊錢價值的標的」

更難在「一路下跌時買進」

過去原本一年動輒 5%、6%的殖利率

現在只剩 4%多(例如定存股中華電)

加上資產價格偏高

只要風吹草動,一賠可能就是數年的股息

原以為很安全的價值型投資可以穩穩賺

現在卻可能淪落到

「賺賣白菜的利潤、扛賣白粉的風險」,怎麼辦?

 

 

「在股票股價一路上漲,而不是一路下跌時買進!」

成長股投資寶典《笑傲股市》作者

華爾街知名操盤手歐尼爾(William J. O'Neil)

一語道破成長型與價值型投資的關鍵差異

尤其在高波動低報酬、股市位處高檔的年代

價值投資越來越難

成長股反而成為最佳防禦性的投資!

 

 

2008 年金融海嘯過後

各國央行持續擴大貨幣寬鬆

超低利率資金湧入股市「將泡沫越吹越大」

而台股在外資買盤挹注下

近期指數也來到 9000 點之上

財經作家張真卿提醒

全球股市走了逾7年的大多頭

主要是由資金行情帶動

卻遲遲未見實質基本面改善的跡象

因此,必須特別留意泡沫破裂的風險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

 

《Money錢》2016年9月號NO.108封面故事

 

 

 

 

今年截至 8 月中

台股大盤上漲約 13%

專業投資人艾致富卻靠著成長股包括

勝麗(6238)、凡甲(3526)、鈊象(3293)、

宇峻(3546)、碩天(3617)、億豐(8464)、

宜特(3289)、瑞昱(2379)等

報酬率高達47%,遙遙領先大盤

16年前曾在台股慘賠800多萬元的艾致富

以僅有的200萬元重新翻身

這些年來,靠著專注投資主流成長股

不到40歲就在雙北市擁有2間房子

價值數千萬元

他每年的股息收入多過一般上班族

而股票買賣的價差收入,更是股息的好幾倍


 

對於台股後市,艾致富依然樂觀

認為短期雖可能出現漲多拉回

「但拉回是逢低布局的機會,一定要好好把握。」

他解釋,下半年上市櫃公司的平均獲利將優於上半年

景氣訊號也開始從谷底翻揚

「目前內資、散戶仍極為保守

主導這波多頭的外資不會就此收手

預期後續買盤將一波接一波

配合景氣好轉的利多

把市場氣氛炒熱

不然外資買了一堆股票要倒給誰?」

 

進入艾致富的個人電腦看盤系統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平日篩選過濾

年年更新的「自選股」

總計有數 10 檔股票

裡頭藏著他的投資「王牌」

這些股票是怎麼挑的?

他說,每年 12 月,他會先做功課

定調下個年度的主流成長股

「從成長性較高(年複合成長20%以上)

的各大產業或次產業,找出競爭力最強或次強

或具備特殊利基的個股

參考外資、投信法人買超較積極的個股名單。」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

《Money錢》2016年9月號NO.108封面故事​

 

 

想知道更多故事嗎?

點進來看看究竟吧 ↓↓↓

安全資產「不安全」?成長股 捉寶Go!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快來看看這本

《MONEY 錢 9月號/2016 第108期》

 

 

 

 

@ 閱讀更多內容請加入Money錢官網
 

《Money錢》成立LINE@官方帳號囉! 

趕快按下加入好友吧!  

 

Money錢

Money錢

透過《Money錢》月刊深入淺出的內容,投資人可輕鬆掌握投資理財知識和市場脈動,並找到適合的投資工具與社群。

透過《Money錢》月刊深入淺出的內容,投資人可輕鬆掌握投資理財知識和市場脈動,並找到適合的投資工具與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