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股的上漲行情
你抓到了嗎?
攤開今年來漲幅排行榜,
不少年初的低價股,
至今都有五成甚至倍數以上的漲幅,
資金行情是因素之一,
業績、題材、轉型與籌碼皆為關鍵。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台股成為熱錢的目標
中小型股受惠
全球熱錢四處獵食,
台股也是獲得加碼的標的之一,
然法人買進個股自然有其門檻存在,
除了基本面的展望外,
尤其是對於市值與流動性特別注重,
連續買超者多為權值股,
內資相對難與其抗衡,
不過小而美自然會有其他的戰略應對,
主要戰場鎖定在中小型股身上,
在資金的堆砌下,容易出現一波到底的攻勢。
攤開今年來漲幅排行榜,
不少年初的低價股,
至今都有五成甚至倍數以上的漲幅,
資金行情是因素之一,
業績、題材、轉型與籌碼皆為關鍵...
10 元也有黑馬股
低價股漲幅驚人
台股近期攻上 9000 點大關,
為今年來波段新高,
使得目前股價距離今年高點 10% 之內的公司超過六七十家,
也就是盤面上強勢股占比超過 4 成,
若以今年股價最低至最高點,
也就是最高漲幅超過五成公司則近 220 檔,
當中起漲時股價低於 30 元公司有 156 檔、
比率為 71.6%,10 元以下就占了 61 檔!
低價股之所以低價,
必定有其背後因素,
然而低價股的飆漲,
卻不一定需要精準的理由,
如基本面出現好轉甚至由虧轉盈,
籌碼面獲得鎖定甚至可能借殼掛牌,
題材面與大企業連結甚至搭上產業高成長列車,
任何型態的因素都有可能是股價大漲的推手,
長線操作留意解套後能否延續,
短線則須謹慎評估追高風險。
附表以今年最低價格低於 25 元、
且有配發現金股息為基礎,
統計今年自最低至最高價格的漲幅排行,
且目前股價距離高點在 10%上下或以內公司,
最大漲幅排名前 40 強,
第一名是漲幅逾 3.5 倍的冶金粉末製造廠 慶騰(4534),
其次超過 2 倍的有工業電腦的 事欣科(4916),
與連接線器股的 鴻碩(3092)。
轉型成效良好
股價由底翻升
事欣科(4916) 布局高門檻產業 營運向上成長
事欣科 (4916) 近年積極布局
具有較高進入門檻障礙的航太、國防與醫療領域,
分散過於集中博弈的風險,
且其中航太比重今年可望達到 35 %,明年則挑戰 5 成,
在經過轉型陣痛期後,今年營運開始步上成長軌道,
第一季已轉虧為盈,第二季連續三個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
且單季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增 1.25 倍。
鴻碩(3092) 增設產品線與分散客戶 效益顯著
過去 鴻碩 (3092) 營運集中在顯示器的連接線材,
不過卻隨著終端商品產業而衰退,
然公司進行轉型、增加產品線並分散客戶,
今年效益逐步顯現,首季 EPS 為 0.48 元,
遠優於去年同期表現,
而第二季營收跳升至 7.36 億元、
年增 38.7 %,
且下半年營運在顯示器高解析度 DP 線材出貨放量下,
還可望優於上半年。
電子零組件雖然評價已遠不如當年,
除連接線器外如被動元件、
PCB 等本益比多降至 10 倍上下,
較易出現在高殖利率概念股當中,
不過若是能夠搭上轉型、跨界等商機,仍能闖出一片天,
如汽車板龍頭的 敬鵬(2355)、
無鹵素材料的 台光電(2383)、
多方拓展有成的 信邦(3023),
股價皆脫離低價且突破 70 元大關。
銅箔基板與玻纖布位居 PCB 產業上游,
也屬本益比偏低的次產業,
不過部分公司營運漸有起色,
較明顯如 金居(8358) 第一季已是轉虧為盈,
而第二季營收重回 12 億元大關之上、
年增 23.7%,
股價已從年初的 10 元上漲逾倍至 25.2 元,
也帶動 富喬(1815)、德宏(5475) 與 建榮(5340) 股價彈升。
轉進汽車零組件市場的 華孚(6235),
在神基集團入股後 7 年終見轉虧為盈,
不僅車載顯示器機構開始出貨,
今年更拿下美、韓一線車廠認證,
車燈架及安全監控訂單也將開始出貨。
除本業成果漸顯外,上海中鎂廠預計於南昌廠清算完成後,
可望順利出售,為業外帶來大加分效果,
股價從年初低點至今漲幅也已近 1 倍。
華孚(6235)、曜越(3540) 股價漲幅近 1 倍
深耕電競零組件與周邊品牌的 曜越(3540),
在 微星(2377) 股價大爆發帶動下,
今年同樣也出現了倍數的漲幅。
曜越第一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近兩成,
EPS 則是轉虧為盈的 0.43 元,
而第二季營收雖較首季衰退,
卻是較去年同期成長 22.6%,
且進入第三季的暑假旺季,營運後市仍相當有表現空間。
宣告減資兩成且配發 1.3 元現金股息的 櫻花(9911),
在通路升級、展店與高階產品滲透率提高,
尤其搶攻中國市場商機有成之下,
上半年營收連兩季較去年成長 17.5% 與 16.9%,
第四季將進入傳統旺季,整體下半年營運看俏,
法人預期今年 EPS 將挑戰 2.6 元,
且未來數年營收將較過去明顯加速成長。
櫻花今年漲勢集中於宣告減資過後,
搭配營收明顯升溫,與法人連續性買盤加持,
股價最高漲幅已是逾倍,且隨營運持續走強,若拉回或可逢低布局。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