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薪水低、物價高,
想買房往往是天方夜譚,
而好不容易存到錢,
卻也只能買比較便宜的中古屋,
但是最近的幾次地震,
時常有老屋倒塌的問題,
到底該如何選,
年輕人才能買到便宜又安全的房子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小年夜震毀無數家庭破碎
無良建商為財害命?
小年夜清晨的一場地震,
讓位於台南永康的 17 層「冠維大樓」倒塌,
因為有媒體在現場拍到了混凝土構造內有沙拉油桶,
於是據以判定建設公司偷工減料,
致使冠維大樓發生倒塌事件,
而台南檢方也開始調查相關人等有無疏失,
原冠維建設老闆林明輝也被檢方聲押。
難道大樓倒塌真的是因為用沙拉油桶代替混凝土材料,
導致結構體無力承受地震所致那麼簡單?
結構體與裝修材兩概念
新聞媒體捕風捉影
其實在房屋建築中,
結構體與裝修材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觀念,
結構體負責提供房屋抵抗外力的強度,
裝修材基本上是為了美觀或使用便利而存在。
舉個例子,每個人家中的磚造隔間牆,
在一般人看起來很堅固,
實際上隔間牆並非結構體的一部份,
所以就算為了改變空間使用,
將全數的隔間牆敲除,
並不會影響建築物的結構強度。
雖為偷工但不等於結構有誤
未經驗證勿妄下定論
冠維大樓被拍到有填塞沙拉油桶的「混凝土構造」
真的是負責承重的樑柱結構體嗎?
在沒有結構設計圖作為比對的前提下,
應該不能這樣妄下結論,
如果填塞沙拉油桶的「混凝土構造」
只是個外牆的造型裝飾柱,
那本來就不是設計來抵抗外力的構件;
你可以說建設公司偷工,
沒有用模版來控制裝飾柱或牆的平整度,
但這些裝飾柱與牆跟大樓的結構強度根本沒有任何關連。
內箍筋與騎樓樑柱才是倒塌主因
導致維冠大樓耐震不佳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冠維大樓倒塌?
網路上已經有諸如:
結構柱內箍筋數量不足;
1 、 2 樓及騎樓樑柱規劃位置不佳;
結構體主鋼筋在同高度搭接等原因之推測,
然而這些技術性原因其實都圍繞在同一個關鍵—
維冠大樓在民國 81 年興建時,
當時的法規要求建物的耐震係數大概只有到 5 ,
直到民國 88 年發生 921 大地震後,
台灣房屋的耐震設計才拉高到 6 級(地震力: 0.33 g)以上。
若從法律的角度出發,
冠維金龍大樓的耐震係數雖然偏低,
但可能已經符合民國 81 年興建時的法律規章,
不然建築物也不可能在民國 83 年就取得合法的使用執照迄今。
所以如果檢方無法證明冠維金龍大樓的倒塌,
跟建築公司在結構體施工上的偷工減料
(例如鋼筋埋設數量與圖說不符、樑柱尺寸與圖說不符、
混凝土強度與圖說不符等)可以劃上等號,
不然建築公司是沒有法律上的責任。
政府應介入健檢老屋
防止再一次台人家破人亡
對於中央政府而言,
對於民國 88 年以前興建完成的私人建築,
是否該考慮進行一次全面性的體檢?
並且根據體檢結果研擬相關的管制或強制補強作為,
這應該比推動所謂的「防災建築」更為迫切,
因為這些老房子裡面可都住滿了台灣的人民,也
都是下一次地牛翻身時,
風險最高的一群同胞。
購屋前,新屋要先注意是否有通過職照,
舊屋要觀看是否符合現今法規,
88 年以前的舊屋可以利用各縣市老屋健檢。
房子是一家的根本,
別為了省點小錢,
而忽略了全家的安危!
本文由 dolin66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