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在擺脫「世界工廠」,我們依舊視「MIT製造」為驕傲,失落的十年即將到來...!

dolin66的財經筆記

dolin66的財經筆記

  • 2016-07-19 15:52
  • 更新:2018-07-22 00:31

大陸在擺脫「世界工廠」,我們依舊視「MIT製造」為驕傲,失落的十年即將到來...!

(圖/shutterstock)


PTT%E8%A9%95%E5%83%B9" target="_blank">xuite)

 

2010 年

台灣的生育率為千分之七點二一

持續蟬聯世界最低的寶座

而人力為經濟發展中

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動力

如此低的生育率預告台灣即將快速進入高齡化社會

而台灣人不願生的原因

超過六成係考量無法負擔生養小孩的經濟重擔

詭異的是

2010 年台灣 GDP 繳出 10.82% 的高成長

為何政府拼經濟所繳出的成績單

並沒有如實反應在群眾的感覺上

 

讓我們接著看看...

 

(贊助商連結)

 

 

「無感復甦」的原因究竟為何?

民眾對於經濟好壞的直覺

與所賺取報酬的「實質購買力」息息相關

然而台灣的實質薪資已於原地踏步數十年

無怪乎民眾對於亮麗的 GDP 數據毫無感覺

為了滿足生活所需

加班、責任制成了職場常態

當維持生計成為不能承擔之重

家庭、親情、教育等面向自然無法兼顧

於是低生育率、貧富差距擴大

隔代教養、校園霸凌

高離婚率、自殺

犯罪等社會問題隨之浮現

政府應該正視這些社會問題真正的源頭

「台灣民眾比以前更窮了!」

台灣政府所面對的問題

就是始終忘不了「亞洲四小龍」光榮的過去

堅持捍衛「加工出口導向」的經濟型態

不願以經濟的短痛來轉換台灣在世界的經濟地位

當對岸都在努力擺脫「世界工廠」的製造業思維時

只有我們依舊為「MIT製造No. 1 」歡欣鼓舞

以下為筆者歸納出台灣經濟的幾項重要迷思

如果再不走出這樣的負面輪迴

在不久的將來

台灣將隨著日本的腳步走向「失落的十年」

 


 

出超成長不等於 GDP 成長

出口導向的經濟模式

成就台灣所謂的「經濟奇蹟」

然 GDP 係由政府消費、民間消費

民間投資及淨出口等四部分組成

以台灣 2010 年 GDP 組成來看

民間消費這一塊佔當年度 GDP 50% 以上

淨出口部分僅為 7% 

由此觀之

政府首要任務應當是

如何「振興民間消費」

只要拉升 1% 的民間消費

GDP 就能上升 0.5% 

何以政府依舊執著於「淨出口」這塊

筆者以為

為了成就台灣高科技製造業

政府長期的低匯率與不當的產業保護措施

已把過多的資源投入至此

也養出一大群只能在政府保護下生存的企業

若貿然撤除保護傘

將會有企業倒閉

失業及銀行壞帳等一系列問題

為了避開上述的問題

政府只好繼續施打更高濃度的毒品

只求社會表象的和諧

但長期資源錯置的結果

已將台灣的非科技產業及民眾實質購買力嚴重扭曲

(將於下段詳細說明)

但提振民間消費的措施將會對眼下

「溫室裡的製造業」產生重大且立即的衝擊

就看政府選擇繼續被過時的產業所綁架

還是勇於走向改革的道路

 


 

人為操控的弱勢匯率

通貨膨脹之所以可怕

在於貨幣的實質購買力在短時間內快速喪失

讓民眾的貨幣儲蓄毀於一旦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

自民國 93 年 1 月至 100 年 3月 

新台幣貶值幅度為 59 個國家中的第 3 名

實際貶值幅度超過 30%

換句話說

八年間存於銀行的新台幣實質購買力已然蒸發 30% 以上

政府為了扶植外銷產業

刻意長期壓抑新台幣匯率

結果養出一堆「毛三到四」

(鴻海 100 年第一季營利率竟然只剩 1.74% )

的電子代工業,

終端 Know How 

發明創意專利仍牢牢掌握於歐美等先進國家

兩兆雙星扶植雙 D 產業(DRAM及面板)

如今已成為無止境投資的錢坑

政府理應於飛羚 101 汽車的失敗經驗中學會

溫室裡養出的花朵絕對無法茁壯

 


 

而新台幣匯率長期弱勢的後遺症就是

剝奪了民眾的實質購買力

若以民國 65 年的物價為基準

將其訂為 100 

去年台灣出口物價為 122 

但進口物價已飆升到 180 

意味者台灣人民辛苦工作的成品僅能賣到 122 塊

卻要用 180 塊來向外國購買物品

顯示政府刻意壓低匯率扶植的「高科技產業」

其產品在世界的舞台上無法賣得高價

卻讓自己的人民必須花更高的價格來買進生活必需品

辛苦工作卻沒有代價

成為民眾心中永遠的痛

台灣是島國

糧食自足率僅 30% 

許多生活必需品需仰賴進口

然而政府的政策卻讓進口物價越來越高

出口產品售價越來越低廉

並讓那些財團用非常沒有效率的方法

(投入 100 元還賺不到 2 塊,把錢放定存都可以賺到)

來獨享政策扭曲的財富

人為壓抑的匯率可說是台灣貧富差距擴大

及實質購買力喪失的主因

 


 

迷信外匯存底的累積

美元為國際貿易的交易媒介

央行為因應國民貿易

旅遊或其他用途所需

必須準備一定金額的美元或其他外幣來供民眾兌換

這些留存於央行的外國儲備貨幣

就是所謂的「外匯存底」

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經濟政策

會樂見「外匯存底」的增加

因為這代表透過貿易所賺取的外國貨幣越多

在筆者那年代的教科書

還把名列前茅的「外匯存底」

視為「台灣之光」

實際的情形是

央行需用新台幣來買進這些外國貨幣

換句話說

台灣有多少外匯存底

就代表央行釋放了等值的新台幣到市場上

而這些釋放出來的新台幣將理性的追逐最高報酬的標的

若經濟實體產業無法給予這些資金合理的報酬預期

這些貨幣自然流向股票

房地產等既有資產尋求報酬

如此而來

貨幣供給的增加非但無法提升實體產業的投資

反而助長既有資產價格不斷上升

繼而吹出不同名稱的資產泡沫

今年第二季公布的最新資料

購買台北地區房地產需要不吃不喝 13.2 年

(已較前季 14.3 年略微下降)

房地產貸款佔總收入比例超過 50% 以上

這些極度不合理的數字

反應的就是

政府長期為弱化匯率而釋放出過多的貨幣

繼而拱高房地產的名目價格

民眾對於望而興嘆的房價

感受到的是絕望與不安,

尤其房價的漲幅已由台北市

新北市向其他都會區擴散

這有如股票市場過熱時

漲幅由績優股擴散至二線

三線甚至水餃股的情形

當央行囿於通膨壓力被迫升息時

(其實早就在緩步升息)

將會是刺破房地產泡沫的那根針

 


 

錯誤的產業結構及政策

加工出口的製造業模式

讓台灣嚐到快速致富的甜頭

且製造業生產所需的原料

資本、土地及交通等元素

都可藉由稅賦補助

土地提供及建設來快速達成

至於出口產品的售價

則可藉由盯住美元的弱勢匯率

來打趴其他國家的競爭者

於是資源都用於擴建廠房

興建高速公路

建設水庫等硬體設施

研發與創新

那可是有不能回本的重大風險

不能把納稅義務人的血汗錢往黑洞裡扔

回頭來看

這樣的產業政策養出了什麼

整天喊窮找金主的雙 D 產業

世界上最貧窮的獨佔—筆記型電腦生產

,空有 90% 以上的市佔率

毛利率卻掙扎在 5 - 10% 區間

當台灣股票市場上都是這樣類型的產業

政府就別怪資金都跑去炒作房地產

錯誤的扶植政策

讓台灣保留了一堆不具競爭力的產業

卻賠上了所有民眾的實質購買力

與國家的未來競爭力

知識、創意及專利

將是未來提升國家生產力的重要元素

美國的高科技業最近都忙著「去電腦化」

蘋果在推出 iPhone 時

就將其公司名稱由「蘋果電腦」改為「蘋果」

惠普想仿效IBM將個人電腦部門出售

美國的產業願意將資源投入「研究與創新」

承受可能失敗的風險

來換取成為新產業的龍頭的機會

並享有專利與技術的雙重保護

看看蘋果的 Knoe-How 與軟體設計的實力

將 iPhone 超過 30% 的利潤都放進自己的口袋

鴻海拼死拼活的擴廠、西遷及組裝

換來的僅是 1.74% 的營利率

親愛的政府

還認為「製造業」是台灣經濟唯一的出口嗎

 


 

台灣具有華人語系社會少見的高民主基礎與言論自由

這是非常適合發展文創與軟體設計的溫床

政府迄今僅以劃設「產業園區」

這種「製造業思維」來扶持

卻沒有從法律、人才

推廣等層面給予協助

只能說

政府中「製造業」的毒太深了

過去的政策造成現在的問題

除了修正作法減輕疼痛感

政府更該為台灣的未來找出不一樣的出路

固守「製造業」至上的邏輯

將會讓台灣繼續與東協、大陸甚至非洲

中東等國家在成本上競爭

民眾仍將持續承受生活品質下降

及購買能力喪失的困苦生活

台勞,您真的辛苦了

 


 

需要對症下藥

才是真的對台灣的幫助

 

本文由 Dolin66的部屋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dolin66的財經筆記

dolin66的財經筆記

數字很冷冽,卻能反應市場的榮枯興衰。思考很無趣,卻能掌握標趨勢的起伏轉折,歡迎一起加入dolin66數字與思考的遊戲時間,一同探討房地產、股票乃至於其他社會及經濟議題,表象背後的潛在趨勢。 作者簡介 民國66年出生,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畢業迄今均從事房屋建築管理工作,曾完整參與上億元之集合住宅興建作業;更於房價高檔盤旋時賣屋,獲利達數倍以上,是一個從蓋房、買房、賣房到租房皆有完整經歷的房地產工作者。同時也是個賺取被動收入的投資者,著有「房市泡沫來了!我該逃命,還是逢低搶進?」及「預售屋全攻略」。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olin66 個人Blog:http://blog.xuite.net/dolin66/wretch

數字很冷冽,卻能反應市場的榮枯興衰。思考很無趣,卻能掌握標趨勢的起伏轉折,歡迎一起加入dolin66數字與思考的遊戲時間,一同探討房地產、股票乃至於其他社會及經濟議題,表象背後的潛在趨勢。 作者簡介 民國66年出生,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畢業迄今均從事房屋建築管理工作,曾完整參與上億元之集合住宅興建作業;更於房價高檔盤旋時賣屋,獲利達數倍以上,是一個從蓋房、買房、賣房到租房皆有完整經歷的房地產工作者。同時也是個賺取被動收入的投資者,著有「房市泡沫來了!我該逃命,還是逢低搶進?」及「預售屋全攻略」。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olin66 個人Blog:http://blog.xuite.net/dolin66/wre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