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由於各國央行持續採取
貨幣寬鬆政策,
全球資金氾濫情形並未改變,
隨著「英國脫歐」黑天鵝利空淡化,
熱錢大舉重返風險性資產,
引發金融市場新一波資金行情,
各國股市不僅收復英國脫歐公投後的跌點,
更陸續開始改寫波段新高。
那麼台股將如何發展?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在熱錢回補風險性資產風潮下,
台股自然也獲得
外資買盤的資金挹注,
六月外資淨匯入 40.5 億美元,
創近 9 年 6 月份外資淨匯入新高,
外資同月買超台股金額也達 821 億元,
在英國脫歐公投後(截至 7 月 4 日)
更大力回補 355 億元,
造就出台股的強彈行情,
指數一路攻高一度直逼 8800 點整數關卡。
不過,將於 10 月舉行
修憲公投的義大利,
總理倫齊跟英國首相卡麥隆一樣,
將政治前途跟公投綁在一起,
花旗認為會是今年除了英國以外,
歐洲最大的政治風險。
另方面,義大利銀行不良貸款率已高達 17 %,
不良貸款總額已占歐元區上市銀行的近半數,
英國脫歐後讓銀行壓力更為加劇。
義大利的政經發展
是否會演變成另一隻黑天鵝,
是投資人必須持續追蹤的議題。
回到國內,大立光( 3008 )、宏捷科( 8086 )
及全新( 2455 )等蘋概股,
六月營收不如預期則是台股的另一隱憂。
根據摩根大通預估,下半年 iPhone7 及 iPhon7 Plus
備貨量約七千五百至八千萬支,
較去年同期 iPhone6S 及 iPhone6S Plus 約減少 15 %,
下半年蘋概股難有以往的爆發成長動能,
恐對股價帶來負面的衝擊。
外資策略改變
期現貨雙邊套利
外資趁著台股量縮、散戶退場、
市場參與者集中及可操控性提升的現況,
藉由本身的籌碼優勢綁架台股,
鎖定拉抬台灣 50 等權值股,
針對加權指數進行期現貨的套利交易。
過去外資在避稅考量下,
在權值股除息前,
會將一籃子股票轉換成「一定數量」的 ETF,
待除息後再將 ETF 換回一籃子股票。
今年外資改變操作策略,
選擇期貨來進行避稅的操作,
在權值股除權息前賣出現股轉成等值期貨多單
(造成外資期貨未平倉多單一度逼近七萬口的歷史新高),
待除權息後再回補現股。
隨著回補買盤推升指數,
期貨部位就可順勢逢高獲利出場。
預期在全數權值股除完息前,
或者外資將具成長性的權值股庫存回補至除權息水位前,
加權指數仍有繼續攻高的可能。
例如外資在權值龍頭台積電( 2330 ) 6 月 27 日除息前,
先賣出 3.93 萬張,
除息後三天就立即回補了 3.5 萬張,
順利完成填息。
同日除息的金融股富邦金( 2881 )及國泰金( 2882 ),
雖也見到外資的回補買盤,
但力道卻相對較小,
尚未完成填息,
推測此差異可能與個股未來的營運展望有關。
資金行情擺中間 基本面放兩邊
截至 7 月 7 日,
台灣五○成分股已有十二檔個股除息,
對指數影響約 110 點,
後面尚有約 170 點將被蒸發,
隱含外資仍有逾半的潛在買盤等著回補,
在全數完成除息或外資期貨未平倉多單大幅減碼之前,
投資人對行情應該偏多看待。
附表為即將除息的台灣五○成分股及其對指數影響點數,
供各位參考。
由於本波外資透過籌碼優勢打造出的套利行情中,
幾乎無關乎台股基本面好壞,
甚至已有背離的嫌疑
中研院下修今年 GDP 預估值至 0.52,
且今年成長率將自第二季起逐季衰退),
加上資金買盤集中大型權值股,
不符合一般投資人的選股偏好,
導致大多數人不僅本波行情看得到吃不到,
甚至還會面臨賺指數賠價差的窘境。
面對這種純粹熱錢所推升的資金行情,
主導權完全都在外資手上,
除非對外資操作節奏非常熟悉,
不然一般投資人想要跟上腳步的難度頗高,
最簡單的策略就是買進涵蓋台灣五○成分股的
元大台灣五○ ( 0050 ) ETF,
省去選股的難題,
一次完整掌握。
只是目前加權指數已接近去年底及今年初的高點,
上檔套牢賣壓恐怕不輕,
震盪幅度也將隨之加劇,
並不建議此時再進場買進。
Type-C大量商品化
長線保護短線
投資人倒是可尋找一些
成長趨勢明確
且股價基期又不高的產業,
利用長線保護短線的邏輯進行佈局,
像是題材炒了近兩年的 Type-C 概念股,
隨著廠商搭載意願提高,
下半年起將進入大量商品化,
相關個股將從過去的炒夢題材
走入實質貢獻營收階段,
有望迎來產業的主升段行情。
可提供雙向供電能力 USB Type-C,
在蘋果及英特爾
兩大科技廠積極導入下,
市場滲透率可望快速提高。
另因歐盟將於 2017
強制要求所有手機廠商,
統一使用相同充電規格標準,
市場預期 USB Type-C 連接器將被採用,
成為推升市場商機擴大的重要動能,
不排除相關供應鏈股價將會提前上演慶祝行情。
在 2015 年上半年,
蘋果 ( Apple ) MacBook
及 Google Chromebook Pixel
率先採用後,
英特爾支援 Type-C 的新平台
Skylake 也於下半年推出,
帶動其他 NB品牌陸續跟進。
由於目前仍集中在中高階商用機種,
滲透率僅約 10 %~20 %,
若照過去新品滲透率約三~四季
將會較明顯提升的經驗,
下半年就將進入爆發期。
法人預估下半年 NB新品
約有半數以上
會搭載 Type-C 接口,
除高階超薄型機種外
(新款 MacBook Pro 搭配四個 Type-C 接口),
NB ODM 代工廠
對於單獨採用 Type-C 接口的意願不高,
故多數機種設計將保留一個 Type-A 接口,
搭配一個 Type-C 接口。
在手機應用方面,
2015 年是由樂視、小米、
魅族、OnePlus及 ZUK 等
中國廠商率先採用,
接著 Google Nexus 及微軟 Lumia 也跟進使用,
但多數機種皆採用 USB 2.0 傳輸介面標準。
今年三星、樂金、華為、HTC 等大廠也將火力全開,
搶攻高速傳輸介面的商機大餅。
蘋果則因訴求輕薄,iPhone 及 iPad
仍採用 lightning 接口,
未來採用Type-C接口的機會可能不高,
但在先前舉行的產品發表會,
已推出 lightning 對 USB-C 的連接線,
用來與 MacBook 的 Type-C 接口進行溝通。
接口轉換過渡期
轉換器需求暴增
隨著 Type-C 接口在終端產品滲透率開始提升,
在 Type-A 接口全數轉換成 Type-C 這段過渡期,
將產生傳統連接器與 Type-C 之間轉換、
轉換器轉接 HDMI、DVI 等大量轉換器需求。
尤其目前 NB使用者,
普遍同時使用滑鼠、隨身碟,
或將智慧型手機連接 NB,
只保留一個 Type-A 接口,
根本不敷使用,
自然會衍生出對 Type-C 擴充產品的需求。
在 USB 3.0 擴充基座( Docking )
市占率高達五成的東碩( 3272 ),
將是此過渡時期的受惠者之一,
下半年營運將可逐季成長。
雖受充電規格尚未統一的影響,
可能會降低消費者的採購意願,
但預計 2017 年規格統一後,
營收可望迎來大幅成長的機會。
為了配合 Intel 新平台 Kabylake 出貨時程,
預計包含 MacBook Pro 改款等
搭配 Type-C 的 NB新機將於第四季上市,
相關 Type-C 擴充基座的需求將陸續顯現,
有望推升東碩第四季營收達到全年高峰。
另因各品牌筆電 Type-C
接口規格差異化大,
單一品牌可能會指定
搭配專屬的擴充配備,
可預期東碩相關 Type-C 產品將是少量多樣,
有助毛利率的提升,
在營收及毛利雙雙走升下,
單季 EPS 有望超越去年同期水準。
觀察東碩股價已在 39~45 元間整理近一個半月,
未來只要能夠帶量向上攻擊突破,
目前已走平的月均線將有機會上彎穿越季線,
進而形成落底反彈的格局。
富爸爸支持 宣德中國市占五成
近期 Type-C 需求
主要來自中國手機市場,
連接器廠宣德( 5457 )藉由富爸爸立訊的全力支持,
已成為華為等中國手機品牌
Type-C 連接器主要供應廠商,
近期也將打入三星供應鏈。
董事長蔡建偉預估,
今年 Type-C 連接器市場需求量達二億顆,
宣德將可拿下中國近五成的市占率,
且因應未來訂單需求,
將擴充 Type-C 連接器的產能,
預計年底月產能將可由目前的一千萬顆
翻倍至二千萬顆。
受惠 Type-C 產品大量出貨,
宣德營收自三月突破兩億元後就一路成長,
五月已逼近三億元大關,
累計營收年增率也從一月的負 10.1 %
拉升至五月的正 18.7 %。
即便六月因客戶盤點及端午節的影響,
將會小幅回跌,
預期第二季在營收規模擴大下,
有望由虧轉盈。
下半年隨客戶新品陸續上市,
不排除營運動能將會呈現逐季成長的趨勢,
有助股價的正向反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