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最近看到一個案子
是在談金融業能包裝什麼產品
給比較沒錢的客戶
或是年輕族群
負責案子團隊的包裝了很多樣的金融商品,
很多是用不同金融商品間的搭配,
或是把既有產品加料包裝。
很可惜的是,對岸的金融業
比較像是主管機關
沒說不行的都能做,
而我們這邊
則是主管機關沒說可以的都不能做,
就算說可以也要逐項請示放行,
所以產品研發能力總是緩慢許多,
造就金融業數十年來沒什麼太大改變。
不過到底比較沒錢的年輕人
適合什麼金融商品?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我比較偏好從
最基礎的理財觀念出發
從身邊的觀察看來
覺得年輕人除了錢少之外
最大的困難
應該是在用錢跟存錢上
薪水已經不高,
但消費慾望卻沒有因此受限,
加上外在誘因強烈,以及生活成本的提高,
導致很多人存不太到錢,
更不用說還有閒功夫去理財投資。
因次若是我規劃,
應該會以金錢管理作為重點,
譬如推薦年輕人使用簽帳卡,先不透支,
再透過金融業的網路管理能力,
幫助年輕人知道每個月賺的薪水中,
有多少錢花在飲食、有多少錢在娛樂,
並進而協助管理收支,
或是協助年輕人建立目標帳戶,
依照不同目的的資金需求逐月存錢。
雖然很多金融業或是手機軟體
都喜歡強調記帳 App
不過我是覺得這種產品只適合那些
原本就已經對自己資金管理很自制的人,
但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
要真的每餐每次消費都來記帳,
確實沒那麼容易,
相當多的朋友都是下載了軟體,
但是紀錄可能不超過一個月,就會擺在一邊。
因此規劃讓年輕人
以最少的行為負擔
去管理收支
應該會是我想做的主力
我應該不會要求年輕人要逐筆記帳,
取而代之的是希望他們透過提款機提款、
透過銀行轉帳付房租、大金額的支出
或網路購物都透過簽帳卡付費。
然後金融業就用客戶的收入,
以及支出狀況分佈,來告訴他們如何用錢。
先讓這些年輕人清楚錢的來去
再來進一步教育
如何管理負債(貸款)
以及投資跟保險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