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買基金、保險或是投資衍生性商品,
你會依賴理財專員的意見嗎?
很多人應該都有,
接過或遇過理財專員向我們推銷產品的經驗。
許多理專的話術十分厲害,
常常講到讓我們心癢癢,
雖然心裡覺得哪裡怪怪的,
但是對方拿出的數據算出來又很正確,
到底這筆投資該不該買,
內心常常糾結成一團。
雖然優質的理財專員不少,
但難保不會遇到「不良」理專,
就讓我們一起弄懂,理專常見的話術吧!
(繼續往下看)
陷阱1. 「單利」 vs. 「複利」 大不同
利用單利和複利的差異來吸引投資人,
你可能聽過理專這樣推銷儲蓄險:
「只要每天拿出100元,每個月存3,500元,一年可以存 4萬2,
20年下來,你只要拿出 84萬元。
但是保險公司20年後,會付給你 96萬元,等於是賺了12萬!」
「12萬除以 20年,等於平均每年利息 6,000元,
跟每年拿出的 4萬2元本金相較,
等於一年就有 14%的獲利!」
算算數字好像都沒有錯,好像真的沒有問題,
但獲利竟可以這麼高,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其實理專的這段話,
是用「單利」來做計算,
得到的是容易產生誤導的「平均年報酬率」
但是卻忽略了「時間」產生的複利效果,
看起來獲利 14%好像很多...
但如果換成「複利」的概念,
其實這保單的實際報酬率大約只有 2%...
發現了嗎? 14% 瞬間變成 2%,
直接打回原形...
陷阱2. 「報酬率」 不等於 「年化報酬率」
報酬率 20%它到底是
1年賺 20%還是 20年賺 20%,
一看就知道結果會差非常多。
一般我們聽到「報酬率」這個詞,
就會自動把它想像成以「1年」為單位,
但小心,理專說的可能是20年吶!
像上面這種是比較極端的例子,
一般我們更常看到的 基金或股票的報酬率 可能像這樣:
A方案 5年賺 80%
B方案 8年賺 150%
是不是不太好判斷 誰比較賺?
這是時候 我們可以問:
「年化報酬率」或「內部報酬率(IRR)」是多少?
想要比較 2個方案,
「報酬率」要在同樣的「時間基礎」下,
才能互相比較。
這時候「年化報酬率」、「內部報酬率IRR」
就可以拿來幫助判斷!
舉例來說,
有一個投資方案,它說 6年賺3.26%
那如果我們把它換成用IRR(內部報酬率)去算,
它每年的投資,真正報酬率算出來你會發現,
內部報酬率是 1.052%,只有1%出頭,
可能比有些銀行的定存利率,還要低。
「年化報酬率」、「內部報酬率IRR」是什麼?
在計算基金或股票的報酬率時,
如果只是簡單的除以持有的年數,
算出來的結果其實忽略了「時間複利」的因素。
「年化報酬率」其實就是,
以「複利」的方式去計算報酬,
得到的數字才會貼近 實際上的報酬率。
Excel公式:=(期末淨值/期初淨值)^(1/年數)-1
「年化報酬率」只要有:初值、終值、投資年數
三個參數就可以算出來。
「內部報酬率 IRR」:
但投資可能有「不定期」、「不定額」或「定期定額」的情況,
面對這種變數較多、較複雜的情況,
就會使用「內部報酬率 IRR」,
來幫我們算出最接近實際的報酬率!
( 市場先生提供:內部報酬率(IRR)計算器 )
搞懂「年化報酬率」和「內部報酬率」,
就能識破一半以上的推銷話術!
有發現嗎?上面兩個陷阱其實都利用「計算」的盲點。
總歸來說,如果我們清楚
「年化報酬率」、「內部報酬率」的意義,
就不會被理專的話術帶著走了。
很多人可能因為 計算 感覺很複雜,
好像隔了一道牆,就不去弄懂它們。
其實,重點是在了解它們的用法,
計算的部分,只要上網找一下,
你只要輕鬆輸入幾個數字,
程式就會自動幫你算出來了。
再不然真的手邊沒有工具,
就直接問理專:
這個投資「年化報酬率」是多少?
或「內部報酬率(IRR)」是多少?
如果對方一直打圓場、沒有正面回答問題...
那你的心理大致就有個底,
這個推銷的這個方案...嗯...
(銷售這種得靠話術,實際卻很不討好的商品,真是辛苦了...)
記住!好的事情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聽起來似乎很好的案子,
其實成本 往往是隱藏在理專沒說的地方。
洽當的作法是:
不要全盤接受業務員的說法,
而應該從自己的真正需求出發,
直接請理專拿出針對解決此需求的商品,
而不是退而求其次,
選一些「看似能符合需求」的替代品。
提醒:本文僅為個人操作記錄與心得分享,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
若有提及案例僅為教學範例,請自行判斷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