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得天獨厚的多元文化國—馬來西亞
街道上來往的人種有華人、印度人、馬來人,
不同的膚色、不同的飲食習慣、不同的宗教,
並存於同一個國家中。
這個看似文化融爐的地方,
其實在各分面都清清楚楚地有所區別。
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移居馬來半島,
因此兩廣、福建的華人隨之而來,
並與當地人通婚。
當中國實施海禁政策後,
移居華人因此被隔於海外,
於是形成了馬來人與華人通婚後
混血的峇峇娘惹種族、華人種族。
而在馬來半島成為英國殖民地期間,
因為缺乏勞動力;
政府鼓勵大批中國人以及印度人前來定居,
因此印度人也成了馬來西亞的部分種族。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處處有別 撕不掉的種族標籤
用餐時間,來到路邊小店,
服務生是中東臉孔,卻講著流利的廣東話,
讓人瞠目結舌。
當地老闆表示,在馬來西亞飯店員工
是馬來人或華人,講的是英語;
街邊攤販多請緬甸的外勞,
講的是廣東話及華語;
而工廠請的是孟加拉外勞,講的是馬來文。
語言上的使用多元,但是從中也能看出端倪,
在這裡高階族群只講英文,
即便都是華人也只願意用英語溝通,
甚至許多高檔餐廳,雖然身在馬來西亞,
卻只有英文的字樣。
在馬來西亞,印度人的月薪是最低的!
當你講了廣東話、華語或馬來文,
就被歸類為一般階級。
光是不同的營業型態就有不同種族區別,
而本地的種族,在工作薪資上,
仍然是有區別的,
在這裡,印度人的平均月薪為
一千二馬幣(約12000臺幣);
馬來人為一千三到一千八馬幣;
華人則為一千八至兩千以上馬幣。
種族標籤,深深烙印!
三位資深馬來西亞研究學者
一起撰寫的《一個馬來西亞,兩種社會契約》
充分的表露了馬來西亞的族群窘境,
而弔詭的是,
民主國家的社會契約
應該是保障政府與人民的關係,
不可以讓政府過大的權力侵害人民,
但是馬來西亞的社會契約
竟是約束兩個不同群體的權力關係。
而所謂的兩個不同群體,
就是馬來人以及非馬來人所區分,
造成這樣的分化,
罪魁禍首是政府長期不平等對待而衍伸,
對於種族無形之分,
馬來西亞政府利用公家之便,
將最好的都給所謂的「自家人」。
極度的不平等
從學校的建設來看
在街道上,
看到了像是臺灣古早三合院房屋大小的建築,
馬來西亞華人表示:「那是華人的學校」,
從學生時期開始,馬來人以及華人就被劃分開,
從小開始的不平等待遇
開啟了華人在馬來西亞被排擠的壓力,
如同臺灣高中學校規模的建築,
就是馬來人的小學,
完全相反的待遇。
從考試來看
在馬來西亞,
華人以及印度人要考上公立的大學,
是五%以內的錄取率,
而公家機關更不用說,是馬來人的天下,
但僅有不到三%的華人可能進入公家機關就任。
從公共建設來看
對於公共建設,在馬來人居住的區域,
始終都是新建築以及整飭完備的道路,
而華人居住區的道路,永久不翻新,
間隔幾個街道,如同走入不同城市。
但是對於此現象,馬來西亞華人卻習以為常,
看見這樣的不平,
難以不替馬來西亞的華人抱屈。
看錢行事 自找生存之道
在這裡,社會問題其實不單純只有種族問題,
公家機關的不廉潔作為,讓無法信服的民眾,
面對自己的國家只剩失望。
兩大黨立足政壇最大的訴求點,
竟然不是國家的未來方向,
而是反貪腐以及支持現狀治理,
在馬來西亞,似乎是一個錢能解決所有事的國家。
賄賂警察是最省事的!
馬來西亞華人不約而同的表示,
「在這裡可以賄絡警察,有時候賄絡警察
甚至是最省事的!最便宜的!」
舉出一個例子:警察突然攔檢,
即使無不法仍示意要給錢,
如果堅持不給將會被開一張罰單,
對於沒有犯法的民眾,若不服,
可能上訴到法庭,
這時發現法庭只會問你招不招?
如果不招,沒有辯論的機會,就是繼續上訴。
原本給警察的賄絡金只需要三十馬幣,
但是上了法庭最少六百馬幣,
如果繼續上訴只會越付越多,
除了請律師還要花上更多的時間應付。
如此惡性循環,
讓民眾認為乖乖給賄絡金反而省事,
這是馬來西亞人的荒唐共識。
夾 1 馬幣在護照裡,
輕鬆地省去繁複的申請程序
在這裡,停車多付十馬幣有人幫你看管、
道路多付十馬幣可以有順暢的地下道行駛,
更有馬來西亞人表示,要前往新加坡,
你可以夾一馬幣在護照裡,
輕鬆地省去繁複的申請程序,
一連串聽來離奇的地下途徑,
在馬來西亞似乎是一種日常生活。
壓抑民主 ,不擇手段!
建國五十七年的馬來西亞,
如一黨獨大的舊臺灣歷史重演,
在兩年前的選舉,發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高調作票,
在選舉的當天,原本在野黨開票領先的局勢,
就在開票所陸續停電後,開票結果逆轉,
主黨繼續連任,而當地居民表示,
隔幾天看到一包包的反對黨選票,
如同垃圾般的丟在各地。
國會議員墜樓身亡,
被以自殺快速結案
而國會議院質詢期間
有反對黨的議員從高樓墜下身亡,
被宣稱為自殺後快速結案。
如此重大的事件,壓制了民主的發展,
在風波過後,人民繼續過著平常的日子,
如果這樣的事件發生在臺灣,
抗議運動可能難以平息。
抗議活動時,
警察決不可能對馬來人開槍
為何馬來西亞人如此的平靜呢?
得到的答案竟是:
因為抗爭也沒有用,政府就是不會理你!
因為種族觀念,每當抗議活動進行時,
馬來人會願意站在第一排,
因為「警察一定都是馬來人,
他們不可能對馬來人開槍,
就算開槍了也會有教會法規制裁」,
就算是站在不同的立場,
種族觀念仍然排於第一。
結論:
馬來西亞的政治性質
如同 50 年前的台灣
一趟馬來西亞之旅,
除了一次瞭解多種族的文化
還能有多元的美食選擇,
讓馬來西亞成為旅遊勝地。
但是這個國家卻充滿了不和諧的氣氛,
政治的性質如同五十年前的臺灣,
看到了歷史正在同樣的時空重演,
不免感到惋惜。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