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踵而來的困境 酪農恐消失 臺灣乳品九成七國產

卓越雜誌

卓越雜誌

  • 2016-06-21 15:47
  • 更新:2017-02-12 01:37

接踵而來的困境 酪農恐消失 臺灣乳品九成七國產

(圖/shutterstock)

 

牛奶與人有這密不可分的關係

但「酪農」卻將出現斷層?

每一天,

早餐一杯鮮乳,

是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臺灣人飲用的鮮乳九七%來自國產,

無論是酪農或是牛隻,一個環節出錯,

遭殃的是千萬人民的健康,

但如今,酪農卻大喊產業即將出現斷層,

到底出了什麼狀況?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天還沒亮牛隻就開始洗澡了

身上洗乾淨才能保證乳源純淨

清晨三點鐘,天還沒亮,許多夜貓子才剛入睡,

酪農已經起床,穿上防水衣,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哞~」低沉溫馴的聲響,是沉睡牧場的起床號,

為了將牛隻身上的土及糞便沖淨,

酪農俐落的調整適當的水量

,避免過大的力道讓牛隻不舒服,

為數百牛隻洗澡,看似浩大的工程,

其實只是主要工程的前奏。

洗完澡的牛隻,身上乾乾淨淨,

才能在榨乳時保證乳源純淨。

 

半自動榨乳機在四小時內完成工作

將新鮮生乳快速送去做殺菌處理

與傳統「擠奶」方式不同,

如今的牧場使用半自動榨乳機,

但為了在最短時間內讓新鮮的牛奶送到消費者的手中,

酪農需趕在四小時內完成整個牧場的牛隻榨乳工作,

將新鮮生乳用最快的速度送到集中殺菌處處理。

 

榨完乳後就是打掃農牛窩

為牛隻吃大餐了

每日的「黃金四小時」結束後,

利用刮糞機將以「甲」為單位的農地清理乾淨;

接下來餵飼人員還要將飼料、牧草的營養搭配完善,

配出牛隻的營養大餐、例行性的替牛隻作健康檢查。

 

 

再來就是等 12 小時候重複循環,

再度重複榨奶、餵食的工作。

再來是等到距離上次餵食的十二小時後,

再度重複榨奶、餵食的工作。

這是目前全臺灣五百戶酪農全年無休的日常生活。

雖然和從前「全手工、高勞力」的工作環境相比,

如今半自動化之後已經輕鬆很多,但諾大的農場、

吃緊的人力,酪農業,仍然是勞力密集的工作選項。

四方牧場董事長蔡南表示,在臺灣養牛的成本真的很高,

因為飼料仰賴進口,鮮乳銷售的六○%是飼料的費用,

還有人事以及零碎的成本,其實是很吃緊的,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更提到,

現在的酪農業工時因為部分機械化的關係,

其實都已經縮到八小時左右,與一般上班族差不多了!

「比起以前沒日沒夜,都要自己來,可差多了」!

 

 

 

如今「酪農」面對的3大問題

問題一 經營模式待改變 

酪農業盼流程走入4.0

雖然現在酪農的工作環境,相較以前,

已經不再如此勞累,

但在第一線作業的酪農卻面臨嚴重不足的危機。

全盛時期,酪農有一千兩百多戶,但如今大部分的第二代,

都不願意接手家裡的畜牧業;而在土地全面開發後,

牧場附近新建成的住宅區內住戶,對於居住環境的高要求,

也成了牧場無法支撐下去的原因之一。

 

「酪農」少了一半連 畜牧系

畢業後都不會走入牧場

如今,臺灣的酪農只剩下近五百戶。蔡南表示,

若遇到獸醫系或畜牧系教授帶領學生前往觀摩實習,

都很樂意地與學子們分享,「因為這產業的年輕人很缺乏!」

就算選擇畜牧系,畢業後會走入牧場第一線的,

其實寥寥無幾,幾乎都前往政府部門,

或是飼料等產業深造。

雖然少了整整一半以上的酪農戶,

市場對乳品的需求量仍然不斷的增加,

消費者對於飲食安全更加重視。

 

 

面對需求增加與品質提高的標準下

尋求外勞只是治標不治本

酪農業面臨產量以及品質雙雙提高標準的狀態下,

勞力問題仍然沒有好的解決之道,

酪農戶數量成倍數消失,正在臺灣發生。

尋求外勞只是治標不治本,

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多方面給予酪農以及就業青年輔導教育,

並進一步瞭解現今青年的就業狀況及期待。

 

希望新一代年輕人來掌管

讓「酪農」走進4.0,走入智慧化

洪長進發現大部分青年期望管理職,

或是有發揮空間的行業,如果老酪農沒有將觀念轉變,

不願意放手讓年輕一代掌管,那麼也會是一項危機。

因為看準懂得運用科技的年輕世代,

洪長進期望酪農也可以走進4.0,走入智慧化。

 

 

問題二 大動物醫師缺 

該從教育體制開始改

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

臺灣牛隻的產乳量只能夠維持二到三胎,

其他產乳國地區牛隻可產到四至五胎。

這是因為臺灣的牛種屬於荷蘭牛種,

此品種源自於溫帶國家,

移居亞熱帶地區的臺灣之後,

在產能方面是有些微影響的。

 

牛隻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區域

四方牧場中,牛隻被分在五個區域,泌乳牛區、

乾奶牛區、剛出生兩個月內的高床區、

出生六個月內小牛區、大女牛,

每一個區域都有不同的照護方式。

 

 

把牛當自己孩子一樣照顧

出生六個月內的牛隻,耳朵上掛著標示牌,

清楚的記錄了生產時間,上次健康檢查時間、

過去病史、發情期……,就像一張健康檢查表,

每一個細節都不可以疏忽;而較年長的牛隻,

則直接在背上作印記,清楚的標示出生年份、

地區以及身分數字,

每一隻牛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

時時刻刻的保護,因為生病就麻煩大了!

四方鮮乳董事長蔡南表示。

 

培育大動物醫師很困難

二十多年來只有一名

臺灣面臨大動物醫師嚴重不足,

如果以兩千頭牛有一位獸醫師照護為基礎,

全臺灣至少需要五十位大動物醫師,

但是全臺灣目前的大動物醫師卻不到十位。

臺灣目前只有四所大學有獸醫系,

幾乎沒有能夠到牧場飼養管理的教師,二十多年來,

只有一名教師從事大動物現場養殖教學,

因此難以培育酪農養殖專業人才。

 

 

 

問題三 消費者失信心 

提高酪農無形成本

近年媒體大肆報導對於鮮乳危機的言論,

在未有全面性的求證以及責任性發言之下,

重創酪農產業,造成人心惶惶。政府、業者、

專家共同發聲,臺灣的鮮乳符合高標準檢出,

王忠恕更提到體細胞數少於三十的A級鮮乳,

已經從當初占全臺灣鮮乳六○%提升至八五%,

且自豪的表示長期下來的連坐法檢驗,

酪農戶的生乳收集後前往集中殺菌處,並進行檢驗,

如檢驗發現參雜不合格藥物,則會全面銷毀,

因此需要賠償其他酪農損失,讓生乳全面零檢出,

民眾不需要擔心。

 

 

「酪農」自主做各式檢測

請消費者放心

如果環境上不許可,沒辦法讓消費者直接看到安心,

那麼各品牌商也可以自主檢驗,

讓消費者放下心中的疑慮!

如今便有許多小農自主做各式檢測,

寫明在包裝上,讓消費者放心。

 

不良業者混充「還原乳」以假亂真

使消費者人心惶惶

王忠恕說,早期夏季鮮奶熱銷、冬季常有剩餘乳,

加上國外的奶粉便宜,有些業者會拿奶粉沖泡混充,

所謂的「還原乳」便在市面上流竄,

導致臺灣酪農生產的生乳乏人問津,

消費者也無處確認購買的鮮乳是否可信,

造成極大的產業衝擊。

 

 

「鮮乳標章」雙向產量登記

使消費者買得安心

為了解決此問題,

並且促使廠商確實使用國產生乳進行鮮乳製造,

農委會對於使用國產生乳的製造廠商核發

「鮮乳標章」。王忠恕提到,

「但是絕不會濫發!每次的核發都有雙向產量登記,

就是不讓鮮乳標章被使用到不合格的地方。」

酪農產銷班班長在每個月固定繳交登記產出奶量,

酪農在出廠生乳時也需登記,以此作雙向核對,

避免漏洞。

 

 

鮮乳標章只有國產鮮乳有

其他乳飲品與進口則沒有

鮮乳標章代表了臺灣國產一○○%的生乳作為原料,

不僅保障酪農的生乳能被合理收購,

也確保消費者喝到的是國產鮮乳,

而且只有國產鮮乳才有鮮乳標章,進口、調味乳、

保久乳或乳飲品則沒有,以此區隔。

除了鮮乳標章以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推動的

「TAP 產銷履歷農產品追溯標章」,

利用QR Code的技術,掃描包裝盒上的條碼,

就可進入專屬的履歷平台,

可以看到這瓶鮮奶的生乳產區、農藥殘留、

動物用藥殘留、戴奧辛、

荷爾蒙殘留及塑化劑等各項內容清楚的公正第三方檢驗報告。

 

本文由卓越雜誌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卓越雜誌

卓越雜誌

卓越雜誌創刊于1984年9月,至今已超過28年,長期以來,專業深入的報導,深受各界的肯定與好評,歷年來曾多次榮獲新聞局「金鼎奬」最佳刊物的肯定。"

卓越雜誌創刊于1984年9月,至今已超過28年,長期以來,專業深入的報導,深受各界的肯定與好評,歷年來曾多次榮獲新聞局「金鼎奬」最佳刊物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