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最受投資人 喜愛的神器「布林軌道」
布林軌道可以說是 短線指標中
最受歡迎的一項神器,
無論投資人是要做短線或是波段,
都可以使用「布林軌道」找到股價方向的常態
進而調整自己的策略。
但...你知道嗎?
其實布林軌道還有「隱藏版必殺技」
無論是 噴漲、噴跌 或 盤整,
都可以利用這招 精確地找出
噴發點及整理段!
馬上來瞧瞧...
(贊助商連結)
布林軌道是...
將統計學運用在 技術分析上
布林軌道線是利用統計學的標準差,
計算出 3 條線,
分別是「上軌(UB)」、「中軌(SMA)」、「下軌(LB)」,
根據常態分配原理,
股價在正負 2 個標準差內發生的機率為 95.44%,
而發生在標準差外的機率各為 2.28%
中軌為一般常用的 20 日均線,
上下加入軌道線之後組成「布林軌道」。
一般來說,
「布林軌道線」除了上、中、下軌這 3 條線
形成的股價帶狀波動外,
還衍生出了另外 2 個重要的布林軌道線指標:
1. 帶寬(Bband width)
帶寬是布林軌道線寬度的資訊,
但是無法從中得知軌道寬度的變化
是由股價漲還是跌所影響的。
2. 布林極限指標 %B
%B 在整個 黃綠紅海撈操作法 來說,
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
除了可以衡量股價相對於布林的乖離程度之外,
也常常用它的「背離」拿來作為
進出場動作的一個依據。
股價觸碰下軌或上軌,
是我們最容易獲利的時機!
股價觸碰上下軌的機率各為 2.28%,
在黃綠紅 空頭排列
股價創新低的特性下,
此時股價若觸下軌而創下新低
就意味著,
短期脫離了整理區間得到「噴跌」的結果。
當黃綠紅 3 線為空頭排列時,
趨勢就是空頭趨勢,
正常來說 股價跌勢出現就會頻觸下軌(綠框),
頻觸下軌才是常態,
所以,如果這時股價觸碰上軌
就視為非常態的走勢
可將它作為超漲的賣出訊號(紅圈)!
但要注意的是,
如果短期的「超漲靜態機率」累積成常態時,
就要特別觀察趨勢是否已經改變。
馬上體驗 黃綠紅海撈操作法!
畫出「短期整理箱」,
跌破__ __就賣,獲利機會大!
既然,股價在上下軌之間波動的機率高達 95.44%,
所以只要股價在區間之中,
就視為「短期整理」,
但只看觸碰上軌或下軌的 K 棒
似乎缺少具有決定性的關鍵,
因此我們還需要「布林軌道整理箱」的幫助。
在不同的趨勢(多頭、空頭)之下,
整理箱的種類共分成 4 類
多頭排列下的「修正箱」、「支撐箱」以及
空頭排列下的「反彈箱」、「壓力箱」這 4 種,
這邊以 黃綠紅空頭排列下的「反彈箱」作為範例:
Step1. 先找到 最後一根觸及下軌的最低價(綠圈)
Step2. 再找出 之後第一根觸及上軌的最高價(紅圈)
Step3. 以這 2 個觸碰到上下軌的點位,畫出 1 個矩形
Step4. 向右平移
藍色區塊就是所謂的「修正箱」,
只要在跌破整理箱時賣出,勝率很高,
裕日車(2227)第 1 次跌破軌道箱後,
短短 3 個月,股價爆跌 20%!
算下來,1 張大約賺了 50000...
噴出之後...等背離!
噴出之後應該在什麼時候出場?
這時就「等背離」,
也就是老師常在影片中所提到的
「噴出~等背離~」
布林軌道的背離是指 %B 的背離
定義有 2 種:
1. 黑吃黑觸下軌
說明:「股價創新低,指標卻沒跟著創新低」
2. 黑吃黑不觸下軌
說明:「股價創新低,但 %B 在 0 以上(不觸下軌)」
背離出現會有 3 個結果:
1. 再跌有限後反彈
2. 不創低的低檔震盪後反彈
3. 馬上反彈
檢視 裕日車(2227) 是否背離呢?
藍圈處為 黑吃黑觸下軌的背離:
股價創低,%B 卻沒跟著創低;
綠圈處為 黑吃黑不觸下軌的背離:
股價創新低,%B 在 0 以上(不觸下軌)
出現這 2 種情況,
噴跌的力道容易減緩
此時就是減碼或是出場的時機,
請依照個人資金控管程度作實際應用。
只要 4 個動作,
「做空個股清單」隨你挑!
Step 1. 打開「黃綠紅海撈操作法」
Step 2. 按 近 20 日三大法人同賣股
Step 3. 按 黃綠紅空頭排列
Step 4. 按 連續二天觸下軌
只要輕鬆 4 個動作,
就會跑出 布林軌道連續 2 天(以上)觸下軌的個股,
要做哪 1 支,讓你選!
清單可依照不同欄位做排序,
若以近 20 日法人同賣天數排序,
更容易找到空方力道強勁的個股喔!
已經幫你整理出來了
趕快研究看看吧!
與 温首盛 在理財寶有約,給你漲不停!
分享力量大,歡迎您參加!
馬上報名►►04/25(台北場)
温首盛 進階班 首次開課!
想知道波段單的秘訣一定要上
「一目均衡表 高級班」
►►05/04台北場 ►►05/18台中場 ►►05/25高雄場
現在社團已經越來越熱囉~
快加入社團一起學習「漲不停的力量」
漲不停的力量-教學專區 加入社團
提醒:本文僅為個人操作記錄與心得分享,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
若有提及案例僅為教學範例,請自行判斷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