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出身的吳夢綺從沒想過自己會踏進不動產,
2003年起抱著換屋心態買進預售屋,
期間又靠著股票配發的股利繼續投入資金,
房子從一間滾成七間,
且把觸角拓展至海外不動產。
究竟,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贊助商連結)
金融界出身的 吳綺夢
跟先生結婚 26 年,始終一家 6 口 3 代同堂
二○○三年台灣仍籠罩在SARS不安的氣氛下,
看屋的人冷冷清清。
那一年,也是我誤打誤撞跨入房地產領域的關鍵年。
我一九七九年出社會,一開始是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
後來至傳統產業負責財務管理;
一九九四年跨入金融業。
跟先生結婚至今二十六年,
婚後與婆婆、大姑及陸續報到的二個女兒,
一家六口三代同堂,住在台北市中山區四十多坪的中古華廈。
先生在電子業超過二十年,我們個性互補、充滿默契,
通常先生決定家裡開支方向,
我則擔任「財務長」負責調度資金。
深信「存資本,才能創造更多收益」
決定大膽以會養會,存頭期款
財務背景出身的我,
一直抱著「存資本,才能創造更多收益」的觀念,
夫妻月收入不到十萬元,
我卻大膽「以會養會」,每月高達二十萬元會款;
幸運地,從未被人倒過會,
先生直嘆不可思議。
多年下來,很快就存了一筆頭期款,
一九九六年,我第一次出現買房的念頭。
我們看中東帝士集團在汐止山坡上推出的景觀社區白雲山莊,
社區規畫地下六層樓由建設公司獨立經營,
健身館、各式球場、標準游泳池一應俱全,
對長期在都會區工作的人來說,
這樣的環境十分誘人。
第 1 間自住屋,卻慘賠收場...
最後以每坪二十三萬元,
總價約一千三百七十萬元買進。
沒想到,一九九七年發生林肯大郡擋土牆倒塌事件,
加上汐止「逢雨必淹水」的印象,
讓每坪二十三萬元房價瞬間掉到十萬元以下。
當時我們抱著「手上有房子、心中無房價」的心情繳完房貸,
把它當成「第二個家」,至今未脫手。
再次動念購屋已相隔六年。
二○○三年底,房地產一片低迷,
陸續在中山及松山看屋,
卻有「精華區好房子,價格都跌不下來」的感覺,
自此開啟了年的房地產投資人生。
第 2 間房
錯估公設面積
因此決定買下第 3 房
跟其他投資客相較,我是單純的換屋客,
因為自用,所以價格不是唯一的考量。
當時二個女兒都已上小學,
在接送小孩上下課的途中,
看到力麒建設在吉林路及四平街口的預售廣告,
在孩子需要獨立空間、精算付款能力等評估後,
我們決定捨棄中古屋,購買能「量身訂做」的一手預售屋。
最後我以每坪約四十萬元、買進六十多坪、
總價三千萬元的房子,
附近的中古屋也不過二、三十萬元,
「在地」朋友笑我:
「價格那麼貴,妳怎麼買得下去!」
其實,我的算盤很簡單:
「只要訂、簽、開的頭期款沒問題,
計算未來二、三年的配股、配息足以支應工程款,
我們收入很穩定,交屋後,
每月房貸對生活也不致造成影響。」
只是,在委請設計師規畫裝潢時才發現,
雖然坪數比原本住的房子大,
但公設卻吃掉三至四成,
整體室內空間並未比舊家大很多,
對家人貼心的先生決定「再看更大的房子」。
用股票盈餘當資金
以房養房賺價差,做到「資產配置」
二○○四年,深耕中山區的力麒在長春路推出新預售案,
地點是熟悉的生活圈,
位於頂樓的樓中樓加上露台,
權狀達一百二十多坪,大面窗的景觀視野良好,
天氣佳時還能遠眺淡水觀音山及圓山飯店,
心想「這是中山區稀有的物件。」
因為是老客戶,最後以每坪四十多萬元,
總價五千多萬元買進。
身邊朋友笑說:「房子只要一間就夠了,為什麼買那麼多間?」
其實決定再加碼重要的關鍵是「資產配置」。
因為一九九四年進入金融業的我,
看盡幾次股市漲跌波動,新手老手死在股市戰場上,
先生任職的公司剛上櫃不久,
每年有固定的現金股利加股票股利,幾番討論後,
決定在不動「母股」的前提下,
將股票與現金股利轉進房地產。
買預售屋的好處是
能挑到自己喜歡的房型
付款也較輕鬆
因為把每一間房屋當作是自己要住,
所以特別重視採光、通風、視野及格局等,
多數人第一眼就喜歡。
而在第一間預售屋交屋後,
我以每坪五十萬元脫手,賺了快五成價差,
加上原先支付的工程款,資金足夠再買二間首購需求的預售屋。
二○○六年,我又跟著力麒在中山區吉林路及南港重劃區,
分別購入三房、約四十坪的預售屋。
跟前二間自住邏輯相較,
後來購置的房子心態上偏向投資,
在挑選產品上,除了基本格局、採光、通風外,
我更重視未來的潛力。
以二○○六年同時購入吉林路與南港房產為例,
在財務規畫下,交屋後決定脫手,
但選擇先賣掉吉林路巷弄內、樓層較低的房子,
而留下較具發展潛力的南港。
台灣高點轉折
決定把投資重心 放到日本、中國
如同股市「漲多必跌」的邏輯,
當房價從二○○三起上漲至二○一○年,
住家周邊新推個案價格飆至每坪七十萬∼八十萬元,
從低檔起算幾乎快一倍,驚覺心態應該保守因應。
於是把租不出去起家厝趁好價賣出,
轉入汐止一間帶租約商辦大樓,
每月有四%收益。
後來我的投資重心放在海外,
包括日本及中國。
當市中心房價越漲越高
房地產出現「外溢現象」
外圍跟著補漲,就在汐止不再淹水、
人口也進駐及建商財團陸續推案,
預期比價效應。
果然,每坪十七萬元買進的辦公室,
至今已漲到二十五萬元,算是不錯的投資成績。
相較投資股票,可能紙上富貴一場空,
但房地產看得見、摸得著,只要是自住,
房價變動對居住的影響不大,
重點是如何挑到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及地點,
一旦賣出,才不易出現虧損。
二〇一三年離開職場重心轉到事業,
除了專注代理事業及不動產投資,
跟著己處半退休的先生過著「逆齡慢活」的日子。
回想起來,若非出社會努力工作存錢,
快速累積資本,就算趨勢來臨時,
也無法跟著賺趨勢財,
失去富足退休的大好機會。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