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光幕上播報風格自然穩健的
三立新聞主播王偊菁
本人看起來神采奕奕、落落大方
接受訪問時也口條分明、侃侃而談
展現出在電視新聞圈
工作超過10年的大將之風
即使資歷豐富
王偊菁並不以目前的成就自滿
好學不倦的她,辛勤工作之餘也努力念書
於去年考進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碩士在職專班(EMA)繼續深造
此外她還有另一個身分,那就是「包租婆」
究竟才 7 年級生的她
是如何在 30 歲就晉升有屋族
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贊助連結)
我喜歡把人生填滿
她熱愛運動、善用時間
「我喜歡把人生填滿,
就算難得休假,也會問自己今天要做什麼?
我喜歡充實過生活的感覺,
因為人生最菁華的時期就是現在這個階段,
所以要好好利用時間,
為老年的自己存下足夠的財富和健康的本錢。
現在夏天到了,我還打算參加晨泳班,
或是下班後去學拳擊有氧。」王偊菁笑著坦言:
「其實我是個『運動咖』!」
做事嚴謹的她
私底下也有可愛的一面
採訪結束後,還拿起手機跟記者自拍合照
王偊菁本來就活潑外向
也有跑步的習慣,今年還參加
為「漸凍人協會」募款的公益路跑活動
而台灣超級馬拉松運動員林義傑是她的表哥
有空時他們會出來聚餐聊天
不過,她熱愛運動、善用時間
不是受到表哥影響
而是從媽媽身上學來的
向爸媽取經學買屋
30歲晉升包租婆
王偊菁笑著說:
「我的偶像就是我的媽媽,
雖然她是職業婦女,但看她從早忙到晚,
還能把家中大小事都打理好,
又不會喊累,實在很厲害,
我希望自己能像她一樣
具備照顧好家庭、健康跟事業的能力。」
除了治家的本領外,王偊菁還從媽媽身上學到
買屋投資不虧本的金科玉律
讓7年級的她在30歲那年
多了一個「包租婆」的身分。
「爸媽一直以來都有投資房地產的經驗,
買房的眼光很精準,到現在都沒有賠過錢,
後來他們慢慢把這些觀念告訴我,
讓我也能照著這個方式來買屋理財。
其實,我從大學就開始打工,
做過牙醫診所的助理,
還當過銀行的約聘客服人員,
那時有了收入,就在行員建議下
開始定期定額買基金,
強迫自己把錢存下來。」王偊菁回憶說
不懂的東西少碰
投資理財要務實
「後來大學畢業
進入電視台工作4~5年後,
當時買的基金平均獲利都超過3成,
就陸續贖回,只剩下1檔礦業基金還在虧損,
目前已經停扣,不過因為不缺錢,
就先擺著。我其實不貪心,
只要有賺到錢就很滿足,
但我發現自己對基金還是不夠熟悉,
所以就決定不碰這個理財工具了。」她補充說
股票也是一樣
當初王偊菁開始投資股票
也是聽到消息才去買
但也只有第1次才「中獎」賺了點小錢
之後就沒這麼順利。
理財需要慎重保守
不了解它,不如就不要買
她語重心長地說:
「買股票沒有這麼幸運,
畢竟不了解它,也不是從事金融業,
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觀察產業變化跟看盤,
倒不如就不要買,免得賠錢。」
「理財跟新聞工作不一樣,
新聞工作要尋求刺激,
但理財需要慎重保守。
股票對我來說,太刺激了,
不喜歡一顆心懸在那邊的感覺。
我當初買基金、股票,
爸媽都不知情,後來他們知道了,
就告訴我,以後不要再買了,
只要對投資的工具不了解、沒有把握,
最好就不要去碰。確實像我有些朋友
買了很多張股票,但股價只要一跌,
整個人的心情就不好。相較之下,
買房子對我來說,是比較實在又放心的投資。」
王偊菁坦白說。
首購族買屋循序漸進
努力存錢以小換大
3年前,王偊菁靠著工作存下的第1桶金
加上爸媽的資助,在北投買下總價600萬元
約25坪左右的舊公寓,沒多久就租了出去
且租金剛好可以支付房貸
至於平常管理,因為爸媽都住在北投
能幫忙處理,也不用她操心
「當初會買下這間房,
是因為從事代書的親戚覺得這個物件不錯,
就通知我跟跟爸媽一起去看房子,
前屋主也把屋況維持得很好,
不需要重新裝潢,所以就決定買下它,
後來很順利找到好房客,
簽了2年的長約。
不過,這個房子未來還是會賣出去,
因為如果要自住,還是覺得有點小,
希望以後能夠以小換大,
從市郊換到市中心,
最好能夠換到內湖或南港的房子,
離上班地點比較近。」王偊菁笑著說。
就算已經是有屋階級,
王偊菁仍然認為台北市的房價偏高,
雖然政府持續打房,
但因為有資金和需求面的支撐,
市中心的房價應該很難下跌。
現在假日有空,她還是會跟爸媽一起去看房子,
學習爸媽的買屋經,並且繼續工作存錢,
為實現換屋的下一個夢想而努力。
非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