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揮霍人生變身買房人生!吳怡霈用 5 帳戶理財術 ... 晉升千萬屋主

理財周刊

理財周刊

  • 2016-03-17 13:28
  • 更新:2016-03-17 18:15

從揮霍人生變身買房人生!吳怡霈用 5 帳戶理財術 ... 晉升千萬屋主

(圖/shutterstock)

 

由主播台轉進演藝圈,入行三年多

吳怡霈月收入翻漲五倍,並靠著五帳戶理財術

 

不僅減少了無謂的花費

也在 4 年內存到 400 萬元的頭期款

2013 年內湖買了間總價 1,300萬 元的電梯大樓

現在更優游於股市與美元投資

達到年報酬至少七%

 

到底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贊助商連結)

 

父親從小教導,正確的理財觀

大學念廣電的吳怡霈

本身對於金錢及數字沒有很大興趣

理財觀則全要歸功於父親

從小就教育她要有正確觀念

「會賺錢沒有用,也要會投資理財。」

而父親也身體力行,希望她能做好完整理財規劃

藉由在不同投資領域將錢隱藏起來

才不會無形中就花掉

因此,吳怡霈對於投資理財及存錢有著深刻體驗

「我一直覺得父親好聰明,也很會理財。」吳怡霈提到

早期在電子工廠擔任廠長的父親

似乎對數字深具敏感度,且多年投資股市

也悟出一些操作道理

 

 

一場股災,讓父親在股市栽了跟頭

她領悟到,資金絕不能全放同一個籃子裡!

父親在四十幾歲就提早退休

由於父親在股市投資績效頗佳

因此,吳怡霈從小就過著公主般的生活

父母幫兩姊妹各存了五百萬

當作高中畢業後出國留學費用

有感於股市投資報酬率極高

父親在四十幾歲就提早退休

致力於鑽研股市投資之道

 

二○○○年三月十三日台股一開盤就一落千丈

收盤時指數下跌了六一七點

是有史以來最大跌幅

十六日早上一開盤,又重挫近三百點

跌至八二五○.四六點的谷底
這場股災也讓父親在股市栽了跟頭

資金損失近三千萬元

 

也讓吳怡霈與妹妹的留學夢泡湯了
吳怡霈表示,「這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為了不再重蹈父親當年覆轍,我絕不借錢投資,

也絕不把資金全部壓滿,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終結揮霍個性,從理財開始

「以前我總覺得賺錢不重要,只要夠用就好。

現在我發現不單是賺錢重要,理財更重要。

因為理財不需要多付出勞力,

就可以幫你把一塊錢變成兩塊錢。」過

去她也曾經花錢如流水,可以花掉收入的三分之二

透過買名牌包等物質上的享受,犒賞自己的辛勞

她自嘲,當年理財失敗的死穴

就是敗在名牌包上,「我超愛買名牌包的,

以前甚至曾經一個月買了三個四萬元以上的名牌包!」

即使花上幾萬元也不覺心疼

因此錢都這樣無形中流失了

至於理財方面,她也只有做定存而已

進入演藝圈之後

吳怡霈告別了當主播時期瘋狂買名牌包的日子

由於藝人都有店家贊助服裝,因此

精品及名牌衣服對吳怡霈吸引力已經沒那麼大:

「名牌是人定的,值不值得那個價錢,

要靠自己判斷,現在反而覺得奢侈品不是那麼必要。」

 


有了錢,渴望存更多

夢想買一間 1200 萬的房子!

有了錢,反而渴望存更多錢

「以前比較沒有錢,夢想也很小,

存錢出國旅行就已經很滿足了。」吳怡霈表示

現在不一樣,當經濟狀況變好

也比較敢追求更大的夢想——「想買一千二百萬的房子!」

吳怡霈希望能擁有自己獨立的小空間

「夢想,讓我知道生活為什麼而奮鬥!」

「我的理財目的就是穩定、保本。」

吳怡霈神態篤定的說

這幾年名氣伴隨著收入大幅增加後

對於財富的渴望需求也日益增加


投資老手父親,當資產操盤手

她指出:「我一直認為,

做任何投資前一定要瞭解自己的性格,

尋求簡單與穩定的獲利方式,是我一向以來理財的觀念,

房地產則是一定要儲備足夠資金才進場。」吳怡霈認為

從理財的基本功開始做起

「存保險、存退休金,希望還能存一間自己的房子,

是我要努力達成的理財目標。」她表示。


既然是談理財,那麼就從投資帳戶說起

由於這幾年剛踏入演藝圈

工作時間不定,經常忙到連睡覺時間都不夠

之前幫吳怡霈理財的重責大任都在父親身上

看到父親幫她理財頗有斬獲

吳怡霈也開始理解理財的重要性

決定認真研究理財商品

 


用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強迫自己儲蓄

另外,她每個月的收入也會用來購買基金

「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長期獲利會比銀行定存高,

風險又比股票小。」

吳怡霈決定用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強迫自己儲蓄
「談到資產配置、長期定期定額,

很符合我的理念和需要,所以我把基金當儲蓄工具,

每月自動扣款一萬五千元。」吳怡霈說

其中一檔新興市場美元計價基金

她定期定額好幾年了,且也單筆投資了十萬元

最後竟翻了好幾倍,這檔基金

是她截至目前賺最多

也最有成就感的投資經驗

多年來,吳怡霈就是這樣親自挑選基金、用基金做配置

每兩個月查看績效一次,即使工作再晚再累

她都一定會看財經新聞,做為基金進出的參考資訊

 

買長期持有的績優股票股

首選殖利率 7 %以上

其次,股市投資經驗,吳怡霈提到

記得從三立電視台記者轉職到緯來體育台當主播時期

當時存了一筆錢,心想龍頭股鴻海(2317)價位還在低點約七十幾元

於是買了人生第一支股票,「當下好高興喔!」

但因個性保守且承受風險度低

大約賺了十幾萬就趕緊出場

 


吳怡霈自認股市投資一路走來不會大賺也不會大賠

控制檔數五到十檔,選股則以父親經驗值分析為考量主軸

主要是跟國家趨勢連動較大

如果公司倒了,國家經濟就會面臨很大危機的個股
另外,還會選擇殖利率超過七%以上的公司

(殖利率=每股股利(現金股利+盈餘配股)÷每股市價)

畢竟高現金殖利率的選股方法,永遠不會退潮流

因為適合長期持有的績優股票

都是以配息穩定的績優企業為上上選

現在她手上有中鋼(2002)、鴻海及聯電(2303)

 


5 帳戶理財,存款清晰可見

看著存款每個月增加,讓吳怡霈心中十分踏實

「感覺錢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會比較有安全感。」

下定決心要開始整理自己的資產

吳怡霈以帳戶管理法規劃資金的運用

把每個月主持費、活動費等收入平均約50萬元

劃分為五個銀行帳戶,讓它們各司其職

在規劃各個戶頭金錢的使用方式,分為:

1.「薪資轉帳不動帳戶」:

每月主持薪資費用轉到指定銀行

通常人性會覺得戶頭裡有多餘的錢

就會不知節制的提領花用

為了避免這種情形產生,

這個帳戶就當成是純收入性質的帳戶

不去動用裡面金額


2.「旅遊津貼帳戶」:

吳怡霈每年至少要出國三次,每月固定從活動費收入

存2萬元作為旅遊津貼,放鬆忙碌的工作壓力

出去旅遊可以完全不規劃,拎著一個包包就出去了

地點以海島國家例如東南亞長灘島或普吉島

花費相對也較為便宜

 

 

3.「生活開銷帳戶」:

盡量不使用信用卡

吃攝影棚提供的便當或是自己帶便當

衣服有廠商贊助,可以省一大筆服裝支出

固定會從活動費收入,轉放3萬元在這個戶頭

以便直接扣款繳卡費及不定期開銷費用


4.「投資帳戶」:

這個帳戶也是從活動費收入轉進

作為股票進出交易用,裡面固定存100萬元

讓投資錢滾錢,但若100萬賠了

也就不再投資進去

 

5.「儲蓄帳戶」:

每月從活動費收入,扣除生活費及投資金後

剩餘資金存進這個帳戶

 

本文由 理財周刊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理財周刊

理財周刊

理財周刊是一本專業的投資理財雜誌, 提供多元的熱門財經議題、產業趨勢報導, 協助讀者精準挑選適合的投資標的

理財周刊是一本專業的投資理財雜誌, 提供多元的熱門財經議題、產業趨勢報導, 協助讀者精準挑選適合的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