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多買儲蓄型終身壽險 低保障、低報酬每人少存50萬

Money錢

Money錢

  • 2016-03-08 14:27
  • 更新:2018-07-25 20:19

不該多買儲蓄型終身壽險 低保障、低報酬每人少存50萬

(圖/shutterstock)




房子一買就得繳20年房貸

有人戲稱在貸款期間房貸戶就變成「屋奴」

然而,很多小資族買不起房子

卻買了一張長年期的儲蓄型終身壽險

目的是「強迫儲蓄」

但是終身壽險跟房貸一樣要繳費20年

小資保戶無形中讓自己變成「保險奴隸」

市面上銷售的儲蓄型終身壽險分為

增額型、還本型、滿期給付型、外幣型、利變型等

不論哪一種,4位保險達人都不建議小資族多買

 

主要有下面 4 大理由 ...

 

(贊助商連結)

 

 

《 不該多買「儲蓄型終身壽險」的 4 大理由 》

理由 1 . 壽險保障很低

幾乎是用自己的錢賠給自己

有些保險業務員會強調

終身壽險不但可以存錢,又享有壽險保障

但其實壽險保障很低

 

以某張還本型終身壽險來說

30 歲男性保額 20 萬元,年繳保費 3 萬 5000 元

萬一在第 5 年身故,身故理賠金為 20 萬元

跟 5 年下來總繳保費 17 萬 5000 元相比

只不過多了 2 萬 5000 元

幾乎是用自己的錢賠給自己

「對小資族來說,終身壽險保障的意義根本幾乎等於零。」

劉鳳和說
 

 

 

理由 2 .中途解約不保本

不但沒有利息,還賠了本金

人在什麼時候需要錢無法預料

因此需要有備無患,平常就該存錢

但如果是把錢全部存在終身壽險保單

有急用時解約拿回的錢

可能比總繳保費少

以前文所舉的還本型終身壽險為例

若繳費到第10年突然需要一筆錢

因而向保險公司辦理解約

結果解約金只有31萬元,比總繳保費35萬元還少

不但沒有利息,還賠了本金

 

如果不想賠本,至少要等到第11年以後解約

解約金才等於總繳保費

若不解約,就必須辦理保單貸款

也就是用保單向保險公司借錢

借款年利率為3~5%
 

 

理由 3 .報酬率很低

報酬率其實比郵局定存還要低

會以「利率比定存高」來行銷終身壽險

但實際以一張還本型終身壽險來試算

就會發現報酬率其實比定存還要低

以同一張還本型終身壽險為例

同樣是30歲男性、保額20萬元

年繳保費3萬5000元

繳費期滿20年,總繳保費70萬元

保單現金價值(有些保單稱為「保單價值準備金」)只有72萬元

等於20年下來只賺了2萬元利息

年化報酬率約0.14%

保險達人劉鳳和強調

上述的保單報酬率是以單利計算

如果改成每年1筆3萬5000元在郵局定存

隔年本金利息續存,20年下來

利息會比存在終身壽險還要多

 

 

理由 4 .不能退休養老

要買有足夠養老金的保單,每年至少要繳 52 萬

比小資族的年薪還要高 !!

因應少子、高齡化的社會現象

保險公司打出「買終身壽險當啞巴兒子最孝順」的觀念

吸引小資族購買,但在報酬率很低的情況下

買了終身壽險卻無法靠啞巴兒子養老

以同一張終身壽險為例

保額20萬元、每年還本8%

繳費期滿後每年僅可領回1萬6000元

平均每個月才1333元,這筆還本金根本無法養老

如果要買到足夠的還本養老金額

以退休每月花2萬元計算

那麼在繳費期間每年保費要繳52萬5000元

恐怕比小資族年薪還要高

 

 

建議可買 6 年期儲蓄險,保本又賺利息

但一定要等到繳費期滿才划算

基於以上理由,4位保險達人建議

非常保守的小資族若想要靠保險存錢

最好買6年期儲蓄險

而且最好是先存了一筆3~6個月的緊急備用金之後

再來買短年期儲蓄險

買了之後一定要等到繳費期滿,才能保本又賺到利息

 

每月定額 3 ~5 千投資基金

也可以養成強迫儲蓄的好習慣

適合積極穩健型的小資族

如果是投資屬性偏向積極穩健型的小資族

不妨用基金取代儲蓄險

每月定期定額投資3000~5000元

投資久了也變成一種強迫儲蓄的好習慣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非經授權請勿轉載!

 

Money錢

Money錢

透過《Money錢》月刊深入淺出的內容,投資人可輕鬆掌握投資理財知識和市場脈動,並找到適合的投資工具與社群。

透過《Money錢》月刊深入淺出的內容,投資人可輕鬆掌握投資理財知識和市場脈動,並找到適合的投資工具與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