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一處頤養天年的好地方,每月2萬元入住優質養生宅

Money錢

Money錢

  • 2016-03-02 18:08
  • 更新:2018-07-24 22:11

挑一處頤養天年的好地方,每月2萬元入住優質養生宅

(圖/shutterstock)

 

 

隨著人口高齡化越來越嚴重

「長照」已經成為每個家庭都將面對的問題

功能完備、服務周全的養生宅

是目前理想的解決方案之一。

 

究竟該如何為長輩,或是來年後的自己

挑選適合的養生宅呢?

一起來看看...

 

(贊助商連結)

 

 

 

6 步驟,挑選適合自己的養生宅

1.先召集家庭會議溝通觀念

2.蒐集資料

3.初步篩選

4.實地參觀

5.審閱契約內容

6.考量經濟能力

 

 

 

高齡者住宅 經過轉型

現今多以「精品飯店」或「度假村型態」營運

過去很多人把老人群聚的住宅通稱為「老人院」或「養老院」,

帶有歧視或異樣眼光看待入住的長輩,

將他們貼上「孤獨老人」、「病殘窮」、「被不孝子女遺棄」等標籤。

但是,現代的「老人院」已和過去陰暗、臭味四溢的刻板印象大不相同,

搖身一變成為光線明亮、設備講究、科技管理的精品飯店,

或是度假村型態的優質養生住宅,

是有經濟能力的長輩才能入住的安老住所。


現代的養生宅又稱為「銀髮住宅」或「高齡者住宅」,

入住條件必須是沒有失智、無法定傳染病、無精神疾病的健康長者,

住宅名稱包括老人公寓、老人住宅、養生村、自費安養中心。

其中,安養中心最容易被一般民眾誤以為是失能、

臥床等必須受人照顧的生病老人入住的照護機構。

 

 

 

安養中心 與 一般高齡者住宅不同

受法規管理,需注意手否「通過評鑑」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教授曾思瑜在其著作

《高齡者居住空間規畫與設計》強調,

高齡者住宅並不包括養護機構(部分失能者入住)、

長期照護機構(長期臥床者入住),

以及護理之家(插管治療者入住),

不過隨著人體機能老化,

現在也有一些高齡住宅出現「併設型」,

也就是一棟建築內分為4大區塊,

包括健康老人入住的安養區、養護區、長照區、失智或安寧照護區,

入住長者從健康到衰老、生病,

都可以在同一棟住宅內「移居」,

比較沒有重新適應的問題。

 

由於養老住宅型態不同,

受限的法律規範也不同。

台北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股長林奕如解釋,

一般所謂的安養中心,

是依照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

屬於衛生福利部管轄範圍,

入居規模在49人以內稱為小型機構,

每3年要接受當地縣市政府社會局評鑑1次;

入住人數超過50人以上則稱為大型機構,

必須每3年接受當地縣市政府社會局及衛生福利部各評鑑1次,

評鑑分數為甲等、優等,

代表各方面條件都符合規定,適合老人居住。





 

選宅 第 1 考量: 就像租房子
適合自己最重要!

至於養生村、銀髮住宅、老人公寓的興建,

則必須符合內政部營建署的高齡者住宅設計規範,

有的是由政府興建硬體設施之後交由民間企業經營,即公辦民營;

有的是大型企業自行興建、自行經營管理,

這類型的養生住宅就沒有所謂的評鑑分數,

只能靠民眾自己親自參觀了解。


到底該如何挑選適合的養生住宅?

「其實就用租房子的概念去挑選就對了,」

中山老人住宅主任李梅英給了最簡單又實用的挑選方式。


由於養生住宅是健康老人才能入住,

而健康老人除了基本吃、住外,

還會有交友、學習、醫療、宗教信仰等需求,

因此交通便利、鄰近醫院、子女探視方便、和原有生活圈可以連結等,

都要納入篩選的條件,

「研究顯示,最好與子女住所相距車程約30分鐘以內最適合,

畢竟人都離不開親情。」


像入住中山老人住宅的年長者社交需求相當強,

幾乎有4成的人天天趴趴走,

看不到人影,

這類自主性高、行動力強、不喜歡受約束的銀髮族,

就比較適合住在市中心的老人公寓。

如果是喜歡住在環境清幽、課程包羅萬象、有步道森林、

外出有交通車定時接送的銀髮族,

就比較適合入住郊區度假飯店型的養老住宅。

 

 

 

選宅 第 2 考量:長者入住後

遇到不健康的時候 該怎麼辦?

但不管是度假飯店型或市中心老人公寓,

當身體功能退化,

部分失能需要專人照顧時,

就必須遷出,

或是由養生住宅轉介到別的養護或長照機構。


「選擇入住環境時,一定要去思考萬一不健康的時候該怎麼辦?」

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蔡芳文13年來從照顧老人得到最大的體會,

就是如何支持老人,

尤其是老人家在面對時間、金錢、親情、親人過世的焦慮感,

入住機構是否可以協助他們做心靈療癒非常重要。


 

選宅 第 3 考量:押金差異大
須考量經濟能力

林奕如則建議,

如果不想生病了還得換地方住,

重新調適身心靈,

不妨一開始就入住附有照顧型的安養中心,

以便獲得連續性的照顧,

挑選上可以先到當地的縣市政府社會局網站查看老人福利機構名冊表,

看看有哪些被評鑑為甲等甚至是優等的安養中心,

再實地參觀。

「最好多看幾次,或早晚各去看一次,

實際體驗一下交通距離、服務人員品質等。」


當然,環境再好,

更重要的是,必須付得起費用才能入住。

不管是哪一類的養生住宅,

入住前都要先繳一筆押金,

從4萬到1300萬元不等,

退住時會無息退還。

 

繳了押金後,每個月還要付「租金」,

每月管理費從1萬3,000元到4萬元不等,

伙食費、電費、陪同就醫、住房內部清潔費、

自助洗衣、市內電話費等另外計算。

若是選擇住單人房,

每月租金加上電費、

包月伙食費大約1萬7千元~3萬5千元。


「有經濟能力,才能決定要住哪裡,享受相對應的服務品質,」

悠然山莊主任郭姵伶發現,

15年前入住長輩每個月的費用,

有9成都是子女幫忙繳付,

但是現在有一半的長輩是自己付租金。

 

 

 

第 4 考量:確認期待的服務

與機構提供的 是否一致

「更重要的是,

一定要在入住前問清楚自己的期待與機構人員提供的服務是否一致。

就曾有家屬希望入住老人可以從坐輪椅到行動自如,

我立刻跟他說不可能,

因為安養跟照顧型的養護、長期照護完全不一樣。」郭姵伶補充。


正因為需求不同,

退休後適合入住的養生住宅類型也不相同,

經過實地查訪,本刊特別精選出北中南最優質的8家養生住宅,

詳細介紹周遭環境、生活機能、入住條件、

費用、細膩服務、差異化,

讓讀者在做退休居住規畫時,

有多元化的資訊可以參考。

 

 

本文由Money錢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Money錢

Money錢

透過《Money錢》月刊深入淺出的內容,投資人可輕鬆掌握投資理財知識和市場脈動,並找到適合的投資工具與社群。

透過《Money錢》月刊深入淺出的內容,投資人可輕鬆掌握投資理財知識和市場脈動,並找到適合的投資工具與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