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日系品牌Uniqlo,
以自然、清新的風格
搭配質感實在、價格合理等特色
在全球受到人們的喜愛,
門市一家家開幕,
人手一個Uniqlo紙袋的畫面隨處可見
然而,Uniqlo在佔領全球市場之前
並未從頭到尾一路順遂
成功致富之後,也遭受許多批評。
究竟,這個獨具特色的國際品牌,
背後有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一起來看看...
(贊助商連結)
日本首富 柳井正,
帶領Uniqlo 再創營收新高
根據《富比士》雜誌最新公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顯示,
零售服飾品牌Uniqlo(優衣庫)創辦人柳井正
已憑藉著202億美元的淨資產再度榮登日本首富的寶座,
而其身價同時也呈現不斷成長的趨勢;
另一方面,Uniqlo本身在2015財政年度的全球業績表現
則已突破1.6兆日圓,
不僅創下歷年來最佳的營收紀錄、
更較前年同期大幅成長21.6%。
Uniqlo的「減法原則」:簡單、自然最重要
據了解,由出身服飾世家的柳井正所帶領的Uniqlo,
創立迄今光是在日本就已售出至少5億多件服飾,
這意謂平均每位日本人的衣櫃裡
都擁有3到4件來自該品牌的服裝。
然而,總是被用來與H&M、Zara…等
快速時尚品牌相提並論的Uniqlo
卻始終認為自己與追求時髦、
強調流行的同業有著極大的差異。
相較於競爭對手將流行重於品牌、訴求天天都有新衣穿的核心理念,
堅持「衣服是配角、人才是主角」的Uniqlo
反而較重視布料的材質及服裝原本該有的樣貌,
同時更期望出自於Uniqlo的商品能夠因為簡單、耐穿和舒適等特色,
而成為消費者天天都能穿、
任何時刻想到就可以穿的百搭服飾。
品牌風格簡單細膩,每件衣服都百搭
對Uniqlo來說,
讓服飾變得更加簡約自然、
不帶有過多贅飾也沒有太大變化的「減法原則」,
不僅能夠讓該品牌的商品因為適合被用來自由組合及搭配,
而同時被各年齡層的消費者所接受,
各家門市也只需針對顏色和尺寸進行較深度且細膩的管理,
進而讓店面呈現色彩繽紛但卻又整齊乾淨的品牌風格;
更重要的是,由於商品不過於花俏、
款式不會隨流行而不斷變動、
商品種類較其他品牌少…等因素,
進而可使該品牌透過集中採購、
大量生產創造出降低製造成本的效益,
並在品質穩定之餘更進一步滿足消費者對於價格合理的期待。
成功並非偶然,
也曾收到「上萬封」客訴信...
然而,重視品質的Uniqlo並非從成立開始便發展得如此順利且成功;
1995年,Uniqlo在直營門市已達百家的同時赫然發現,
外包給中國工廠所生產的服飾品質開始出現極大問題,
不僅衣物上的鈕扣經常掉落、
甚至還曾發生衣物內襯被車縫在外的錯誤。
為了徹底了解狀況以便對症下藥提升品質,
創辦人柳井正甘願冒著家醜不外揚的風險、
大肆地在報章雜誌上刊登廣告並懸賞100萬日圓
以徵求對於Uniqlo的不滿意見;
豈料,此舉竟引來上萬封顧客抱怨信件如雪片般地飛來,
當然,絕大多數內容皆是對於該品牌低落的商品品質感到忿忿不平。
這一記當頭棒喝,讓Uniqlo意識到雖然公司營收不斷成長、
但商品品質卻出現了極大危機,
因此,該品牌陸續在上海和廣州成立生產管理事務所,
並派遣經驗充足、
技術純熟的專業人員至中國工廠駐點監督,
以便在品質上執行更加嚴格的把關。
對症下藥,
廣納各地「資深縫紉師傅」指導,加強品質
另一方面,也藉由「匠計畫」
在日本各地網羅具有30年以上資歷且精通染色、
紡織或者縫紉的師傅遠赴中國擔任技術指導,
藉此力求提升整體產品的品質。
在生產端部分,Uniqlo則將製造工序
逐一細分並分別外包給專業單位,
以充分達到專業分工的效益,
例如人力密集的部分會委由中國及東南亞廠商進行,
而企劃及採購等關鍵性業務則會留在日本,
以藉此降低成本且創造價格競爭力。
「不追求流行」的另類時尚
背後卻有「血汗工廠」的爭議...
Uniqlo所欲傳達的品牌特色,
從該品牌以Unique(獨特)和Clothing(服裝)兩字的縮寫
做為命名即可看出端倪,
它們的獨特不僅表現於品質及價格,
同時也可從商品上幾乎沒有Logo、
也從不追求流行的另類時尚態度中窺見一二。
然而,一直把成為世界第一連鎖休閒服飾做為目標的Uniqlo,
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也不乏些許看似「獨特」的爭議,
例如,該品牌先前曾因勞工的工作環境問題
被冠上血汗工廠的名號,
而人事管理制度欠佳也曾使其被視為「黑色企業」;
看來,Uniqlo倘若不希望在從平價創造首富的神話故事裡留下污點,
那麼應該在賺進大把鈔票的同時多加關心員工福利及企業社會責任才是!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