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手作最療癒,但療癒兩個字要重新定義。不
論是去市場採買後,自己下廚料理一桌的豐盛;
還是蒔花種草、整理水族箱;
又或是捲起袖子敲敲打打,
做一張椅子、打造自己的首飾,
不但能填滿自己生活中難覓的成就感、主控感及優越感,
還能透過社群團體平台的演進,
展演自己的手作成果,並讓這樣的成果變成一門好生意。
( 贊助商連結 ... )
台北市通化街上一間被綠色植物包圍的小小店「好好生活」
老闆也是荷意生活總經理的侯西添,
正優閒地坐在原木桌前,手舉得高高地,
順時針一圈圈繞著,將鶴嘴銅壺裡91度C的熱水,
緩緩沖向自家輕烘焙的「日曬藝伎」咖啡上。
侯西添是國揚建設、漢來飯店創辦人侯西峰的二哥,
自己也經營了一家紡織廠,
他每天都要在這裡先喝一杯手沖的咖啡,
再開始一天的生活,
但多數時候都是荷意生活品牌總監王雅婷幫他沖泡。
「著迷起來時,是我拿起壺就會想畫圈圈,
就算倒白開水,也會一直畫圓圈,」王雅婷笑說。
療癒新詮釋
不是修補,而是填滿
由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創立、
研究華人未來生活形態與消費趨勢的龍吟研論的營運總監李竺姮分析,
當你很專心投入在「手作」上,且不斷重複動作時,
其實是透過手作過程和自我對話,
同時也在進行自我療癒,包括切菜、做木工都是。
自己的傷自己療癒,「我們夢想是如果有再大一點的空間,
就可以讓客人用工具自己沖咖啡,」侯西添說。
和過去壓力一大,就結伴K歌、狂購物,
或是購買可愛玩偶的療癒不同;
現在忙碌的上班族、熟女、中年大叔們,開始著迷的是各種手作,
從料理、榫接木工、金工,到深陷在生命力十足的魚菜共生裡。
但說是療癒可能還不夠精準,
不足以解釋這波手作趨勢。
療癒不再是修補,
它的全新詮釋,是填滿。
「過去的休閒是在『丟』,丟掉壓力、丟掉不好的,
可是這兩年我們發現休閒的意義在改變,
還有加法原則,大家要填補一些日常所缺的,」李竺姮說,
例如工作中得不到,因而常感到挫折的成就感、
主控感和優越感。當然,還有透過將休閒做得很拿手後,
能證明自己有更多元生活的可能性。
而在龍吟剛發表兩岸共189位消費者深度訪談後的研究後,
發現「手作」就是在旅遊、運動之外的重要休閒。
休閒不得閒
愈累愈做,驚喜愈多
在這家被花木、香氣包圍的小店,
手沖咖啡架是王雅婷用銅敲打出來的,
原木桌上一盆多肉植物是她自己栽種,
植物旁純白色的香氛蠟蠋她做的,
一抬頭,掛在牆上栽滿綠色植物的花圈是她自己繞,
架子擺放的純銀首飾也有幾樣是她的作品,
架子下方的柿子、柚子果醬......都是她自己熬煮的成品。
每一種手作,
都讓王雅婷有不同程度的療癒及成就感。
本來不愛碰土的王雅婷,
很害怕泥土沾在手上髒髒的感覺,
只喜歡製作乾燥花,但直到有一位朋友要出國,
將家裡植物「託孤」給她後,才開始不得已去照顧。
「好像回到小時候玩泥巴的感覺哦!」
王雅婷露出孩子般的靦腆笑容,
綠色植物更有生命力,
她指著桌上的多肉植物笑說,
「你看,這裡居然開了一朵小花,每天都有小驚喜。」
而製作金工時,拿著沉重的鐵鎚從銀粒開始敲打,
則是一種發洩,
「敲完,生活裡的負面情緒也不見了。」
對王雅婷來說,
姊做的不是手工藝,而是美好生活。
「下午親手做了一個多肉花園,
花3小時一株一株耐心植入,累得肩頸僵硬、腰酸背痛......,
但感覺得到療癒了!」
王雅婷在臉書上分享綠油油充滿生命力的花圈時寫著,
同時她從底下一句句驚歎者回覆「好漂亮啊!」
也得到滿滿的成就感。
「事後分享很重要,這是成就感的延續,」
李竺姮分析,「而且同好和觀眾是維持動力的助燃劑。」
當自我療癒和成就感的目的達到後,
得到的滿足,還有社交的附加價值。
當有更不同的生活領域,
開始有不同的同好圈後,生活就能持續擴張。
美好新生活
揪團分享,收穫爆表
生活形態與消費市場研究顧問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李釧如則觀察,
當大家有各自的興趣、休閒生活後,
過去要展現自己,除非是頂尖的那個人,才會被媒體報導、被大家看到;
但現在有很多社群平台可以展演自己,
同時能看到其他人的展演,
也看到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反過來更強化「我也做得到」的自信。
而且因為社群的力量,
大家不只能在各種社群裡面找到同好、互相取暖,
更重要的還能得到社團裡臥虎藏龍的大神們指導和分享,
當手作功力突破、精進,甚至能從素人變達人時,
就不會因遇到瓶頸或一成不變,
而輕易冷卻消散,讓這股手作風吹很久。
以臉書上一個討論鑄鐵鍋的熱門社團為例,
才不到2年,社員已經超過9萬人,
每天,大家都不藏私地分享鍋、盤的消費訊息,燒滾社員的購買欲;
或是po出自己每天的餐桌風景,
附上被美食勾動後,社員殷殷期盼的食譜;
然後,是更多人因為有食譜、有人問,
跟著做、再上傳成果照,得到成百上千個讚,
支持他們有繼續再嘗試的動力。
而更多是料理或使用鍋具過程、
遭遇各項疑難雜症無處可問的求救文。
無論是哪一類的po文,底下的回應都十分熱烈,
遠遠大過由企業品牌自己成立的粉絲專頁。
透過手作,達到了放空和填滿,
放空的是如工作這樣的常軌,
填滿的則是能和現實壓力隔離的離軌。
李竺姮就舉一位受訪者的例子說,
因為要釋放工作壓力,即使下班再晚,
有人還是會在半夜燉肉、烘焙。「我們的休閒也是不得閒的。」
( 贊助商連結 ... )
結論
不景氣、工作壓力無法排解,
加上負面新聞環繞,
是該幫自己找一件「休閒活」來忙了,
療癒生活中受的傷、填補總是莫名感到空洞的心靈吧!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線上書展超低價】訂閱好禮獎不完!贈品數量有限,立即搶購!
http://www.wealth.com.tw/2016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