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以下讀書心得為本文作者自行編寫,不代表原書作者觀點 】
從心理學看孩子的性格養成
如果你有兄弟姊妹
你一定不會發現,從小到大的生活經驗中
手足多多少少都養成了你現在性格的一環
同時家庭教育也是人格養成的一個部分
為什麼我們的原生家庭對我們有如此大的影響呢?
大家都說老大會最有領導能力
大家也都會覺得最小的孩子
通常個性比較自我中心想怎樣就怎樣
而這些觀念又是怎麼形成的
讓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告訴你
一起來看看吧 ...
(贊助商連結...)
1. 為了爭取關愛使出的手段
將深深影響性格
人類跟其他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在於
如果出生的時候沒有父母的協助
是無法獨立存活的
因此人類的小孩極度恐懼被父母拋棄
因為一旦被拋棄等同於宣告死刑
所以孩子們會極盡所能爭取父母的認同及關愛
有些孩子成為一個乖寶寶獲得關愛
有些孩子無法成為資優生只好強調自己的弱勢來得寵
有些孩子則故意調皮搗蛋迫使父母不得不重視他
這些孩子看起來貌似都是不一樣的
其實他們的目的相同
就是要引起父母的關注及獲得寵愛
只是用的方法不一樣而已
孩子會不斷的測是從這些方法中找出一個可行的
並且不斷的反覆使用
甚至成人之後也是一樣,就成為一種生活型態了
2. 家族的孩子通常各有所長
老大愛念書成績好
老二是愛運動的陽光男孩
么兒比較內向喜歡閱讀
兄弟之間之所以個性及擅長領域會不一樣
是有原因的
手足關係對於生活型態的影響十分大
身為家中的第一個小孩獨佔所有人寵愛
但隨著老二的出生這樣的愛就被瓜分掉了
於是手足開始爭奪父母的愛
於是每一個孩子開始強調自己擅長的領域來獲得父母關注
但彼此之間卻不會涉及對方的領域
反而還會開創新的優勢
藉以施壓給其他兄弟姊妹
3. 老大多半擔任領導角色
老大是第一個孩子
理所當然會獲得父母所有的愛
但當老二出生
瞬間失去所有的特權
當然會無法忍受
所以很多時候會想藉著欺負弟弟妹妹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但當得不到正面回應的時候
便很容易出現偏差行為
老大由於年紀較長
在體格以及智能上都會略勝一籌
因此責任感也會比較強
多半擔任領導者的角色 ... 一直延續到長大成人
而老大多半也很容易對自我要求比較高
追求「我永遠都是最正確的」完美主義者
強迫自己隨時都要處於一個最佳狀態
個性也會傾向重規則法律及權威的保守性格
4. 老二容易有強烈的競爭心態
夾在老大以及么兒中間的孩子
因為不像老大擁有過父母所有寵愛
也不像最小的孩子備受關愛
因此會容易有較為強烈的競爭心態
因為排在中間的孩子需要設法突顯自己的存在
這樣的性格也隨之被養成
由於他們必須常常跟老大及老么競爭
家中的地位又不是非常穩固
所以常常會有「自己被漠視」的感覺
所以對於不公平的事情會比較敏銳
也總是想著要爭一口氣才行
而他們也由於有老大這個明確的目標可以追尋
所以想法會比較務實
當家中有三個小孩時
老大跟老二的性格通常會截然不同
如果老大活潑老二就會比較文靜
這是為了藉由不同領域來凸顯自己的特質
5. 最小的孩子集寵愛於一身
排行最小的孩子跟其他手足不一樣
父母通常不會要求他們必須獨立
也不會告訴他們「今天開始你是哥哥了,要長大囉」
所以這樣的孩子通常甘於「長不大」的心態
父母也容易比較疼最小的孩子
但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
比較不會像老大一老二一樣想著要自己解決
而是強調自己的無能為力以及弱勢
仰賴父母及其他手足的協助
也比較容易有行為偏差
但排行最小的孩子通常善於人際溝通
也不乏有表現出色的孩子
6. 獨生子女往往深受父母影響
獨生子女由於沒有競爭的對象
可以獲得父母完全的關注
不但會較容易被寵壞
也較容易成為自我中心的任性孩子
認為「自己受關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且因為與父母的關係較緊密
人格特質的養成常常受父母的影響
例如父母如果比較焦慮,孩子也會較為缺乏自信
不少的獨生子女因為沒有手足
所以也沒有兄弟之間的爭奪、吵架及妥協的經驗
對於人際上的相處會比較棘手
但身邊都是大人
所以也會較有長輩緣
但對同齡的小孩卻較容易束手無策
但獨生子女也容易覺得自己無法獨立處理事情
常常會想說反正拜託別人比較快
造成較於依賴的性格
7. 孩子會模仿父母是有理由的
孩子之所以會像父母並不只有遺傳的關係
其實孩子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
是為了獲得在家中的權力
是為了讓自己在家中獲得優勢地位的一種策略罷了
而這樣無意識進行的結果
久而久之孩子連神情都會像父母
結論
每個孩子都像白紙一樣
後天的環境常常會造就他們不同的性格
下次當小孩調皮搗蛋前
先去了解其中的心已因素
再來做出應對的方法
【提醒:本文觀點僅供參考,投資人請自行判斷並謹慎評估風險。】
不論你是投資新手還是高手🔥
現在加入好友
獲得股市、財經最新消息
這些投資心態中,你具備了幾種呢?
想知道更多阿德勒的心理學分析嗎?
推薦這本《接受不完美的勇氣》
作者: 小倉廣 出版社:遠流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群整理撰寫之 讀書心得,
部分擷取自書籍內容,詳見 原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