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緊抱中國大腿? 力成無奈出嫁!預示「台灣產業」命運的縮影...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

  • 2015-11-05 14:29
  • 更新:2018-07-22 11:55

只能緊抱中國大腿? 力成無奈出嫁!預示「台灣產業」命運的縮影...

(圖/shutterstock)

 

 

 

作者:王銘祥

 

力成的發展歷程,正是台灣產業命運的縮影。

力成最先靠爾必達等日商支持,

後來倚賴美商美光的訂單,如今中國勢力崛起,

也只有引進紫光並讓其占最大股。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0月30日下午,

全球最大記憶體封測廠力成科技董事長蔡篤恭,

宣布紫光以194億元入股25%持股,

成為力成第一大股東。這個近200億元的投資案,

不僅是歷來外商投資國內封測業最大的案子,

而且還來自最近頻頻在全世界撒錢

收購企業的中國紫光集團,

更讓這個入股案引起眾人矚目。

 

紫光會入股力成,策略主軸其實相當清楚,

而且是一步步完成在記憶體產業的拼圖,

可以說完全不讓人意外。

根據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的規畫,

目前紫光布局的三個重點產業,

第一個是儲存與記憶體產業,第二個是行動通訊晶片,

第三個則是物聯網(IOT)相關晶片。

 

在這三大項目中,

儲存與記憶體是紫光布局最重的一塊,

紫光至今花了38億美元收購威騰(WD)15%股份,

而威騰又花了190億美元買下新帝(SanDisk),

此外本身擁有NAND Flash技術的英特爾,

如今也入股紫光15%,雖然紫光本來意圖以230億美元

收購美光的計畫沒有成功。

 

 

 

 

台灣沒根沒技術

爾必達破產 力成也一夕崩盤

一家外商半導體公司總經理分析,

紫光求親美光雖然暫時沒有成功,

但從產業競爭態勢來看,美光嫁給紫光已是遲早的事,

目前只是價錢還沒談攏而已;

因為「記憶體行業是個大錢坑,

沒有夠深的口袋沒辦法玩,

美光面對韓系兩大廠已相當吃力,

未來賣給錢最多的中國,絕對是最好的歸宿。」

 

循著紫光這個戰略主軸來看,

如今紫光把目標轉移到台灣,也是相當合理的事。

 

回顧力成科技的發展過程,也曾走過一段艱辛的道路。

成立於1997年的力成,

最初是由力晶董事長黃崇仁所成立,

但初期業績沒有起色;

九九年引進全球記憶體模組龍頭廠金士頓創辦人

杜紀川及孫大衛的資金,杜紀川邀請高中同學、

曾任金士頓亞太區總經理的蔡篤恭擔任董事長,

力成的業績開始大有改善,包括茂德、爾必達,

甚至東芝等客戶都陸續加入,

其中東芝還入股投資力成。

 

力成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後,沒想到2012年2月,

爾必達宣布破產,讓原本對這個合作夥伴

信心滿滿的蔡篤恭相當意外,

也讓標準型DRAM比重最高達7成的力成,

業績一夜之間大幅崩落,

當時蔡篤恭還為了判斷錯誤向投資大眾道歉,

自己也帶頭減薪謝罪。

當年力成也出現歷來最大的虧損,

每股稅後大賠5.24元。

 

 

 

夾縫中求生存

紅色供應鏈崛起 台商跟著轉向

爾必達破產後被美光收購,

但美光在封測領域早有合作多年的夥伴,

包括日月光、南茂及華東都是合作對象,

策略上並沒有獨厚力成一家公司;

因此,力成開始朝向邏輯IC及NAND Flash等

產品領域布局,如今,

這三塊業務也約占公司各3分之1的比重。

 

不過,隨著台灣在記憶體產業的逐步式微,

而韓系三星及海力士已占DRAM產業七成市占率,

加上眾多DRAM及NAND Flash廠的生產重心

都移至中國,力成轉型過程吃了不少苦頭,

因此才有引進紫光投資入股的想法。

 

因此,蔡篤恭才會在面對媒體詢問時感嘆地說,

「一二年以後,台灣真正的記憶體廠幾乎沒有了。

力成的記憶體封測客戶很多不在台灣,

這些客戶的記憶體晶圓廠也不在台灣,

力成作為專業記憶體封測廠,

能在全球立足,撐得相當辛苦。」

 

 

 

 

力成的發展歷程,

其實正是台灣記憶體產業命運的縮影。

早年許多台灣記憶體晶圓製造業者,

都是靠德儀、沖電氣工業、東芝、

三菱或英飛凌等廠商的技術授權,

但當這些大廠技術趕不上以後,

台灣大部分企業也跟著退出;

而在後段封測產業的情況也很類似,

力成最先靠日本爾必達及東芝的支持,

後來倚賴美商美光的訂單,如今中國勢力崛起,

也只有引進紫光並讓其占大股。

 

台灣在記憶體產業沒有自有技術,

也缺乏具領導地位的廠商,

因此當哪個國家的勢力板塊興起時,

台商就必須趕快跟著轉彎,抱緊強國的大腿,

否則就有沉船危機。

半導體業歷經美、日、韓、台的一番競爭較勁下,

如今風水已轉到中國,中國靠著市場與資金,

已成為全球市場整併重心,力成被紫光吞下一大口,

正是這個主軸戰略中的一環。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年度影響力論壇】2015/12/17(四)2016亞洲大財富

歐洲央行、中國人民銀行動作頻頻,

打亂美國聯準會升息腳步,影響全球金融市場;

全球股市狂歡、陸股回漲、亞股看好,

台股續航動能逐漸浮現。

2016年,投資人該如何因應國際情勢的變動,

調整未來關注方向?  我要報名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官網連結 : http://www.wealth.com.tw/ 數十年來始終秉持「引領趨勢、創造財富,掌握政經、放眼國際」的核心價值,報導領域涵蓋財經趨勢、投資資訊、企業動向、產業動態、政情研判等,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官網連結 : http://www.wealth.com.tw/ 數十年來始終秉持「引領趨勢、創造財富,掌握政經、放眼國際」的核心價值,報導領域涵蓋財經趨勢、投資資訊、企業動向、產業動態、政情研判等,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