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三個原因,造成光通訊族群近日表現亮眼
前陣子光通訊類股表現火熱,許多股票漲幅驚人。
最近台股剛好遇到一些回檔,
這時候是可以低接股票的一個好時機嗎?
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這波光通訊族群近期強勢的原因。
1. 4G-LTE 覆蓋率上升,光通訊產業直接受惠
大家可能感到奇怪,
4G-LTE行動上網應該只要大量布建基地台就好了,
為什麼會造成光通訊產業直接受惠呢?
原來過去的 3G 基站需要有機房、功率放大器等重要元件,
然而 4G LTE 則是把功率放大器等模組與傳輸設備微型化,
透過光纖網路與微型基站來延伸網路訊號發射的據點,
就能達到如同設立大型基地台的網路覆蓋訊號的效果,
所以被認為是未來電信運營商省成本,
又可以達到相對高密度覆蓋網路效能的方案,
加上LTE 訊號穿透力差,基站建網要夠密,
也因此大量的增加了光通訊設備的需求。
2. 中國政策扮演主要推手,網路加速布建
中國除了在十二五計畫中訂定了三大方針與發展規劃,
其中在光纖入戶使用者方面,
預計目標將超過 4000 萬戶為了要促進信息消費,
實施「寬帶中國」戰略。
加快發展第四代移動通信,推進城市百兆光纖工程和寬帶鄉村工程,
大幅提高互聯網網速,在全國推行「三網融合」,
鼓勵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維護網絡安全成為大陸的主要政策。
三大電信商也分別推出FTTH (光纖到府) 的布局規劃,
也使得光通訊設備供不應求。
贊助商連結...
3. 網路業者加速建置Data Center
在行動裝置的迅速且廣泛普及,與雲端、網購等商機蓬勃發展,
使得網路頻寬需求持續爆發,尤其是社群應用軟體大行其道,
加上觀看與分享線上影片的推波助瀾
與雲端服務和物聯網發展熱潮帶動下,
Google、Facebook、阿里巴巴和百度等網路服務業者,
正加速建置超大規模資料中心(Hyperscale Data Center),
並加速將骨幹網路升級,提高光通訊網路的需求。
光通訊產業核心元件可分為以下兩種
國內光纖元件上市櫃公司,
可以初步分為光纖纜線、光被動元件與光主動元件等方面,
然而光通訊產業的獲利,主要來自於光被動元件與光主動元件,
以下為大家簡單做個介紹
光主動元件:需求旺盛,產商供應不及
在整個光纖通訊系統架構當中,
光主動元件可謂扮演了「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
因為光主動元件的功能主要有進行光電轉換,與光訊號放大等等。
其中光纖又可分成
EPON(乙太被動光纖網路)與GPON(超高速被動光纖網路)兩大技術主流。
從目前產業環境來看,光纖主動元件最上游的磊晶片(Die)、晶粒(Chip)
近期出現供貨緊俏的情況。
台廠受惠的產商包含:
推出自有產品、非代工的華星光(4979),代工與自有品牌兼具的光環(3234)
及替品牌公司代工聯鈞(3450)此三大廠商。
光被動元件:競爭激烈,毛利下滑
然而光被動元件本身無法產生光電轉換,
主要功能是對光訊號作接續、分歧、濾波、衰減或隔離,
包括比重最高的連接器、耦合器、分波多工器、濾波器、隔離器等。
然而光被動元件,雖然也是光纖產業成長受惠的一員。
不過現階段,「光被動元件」產業上的主導性,
沒有「光主動元件」業者來得高。
從產業競爭性來分析,光被動元件彼此競爭激烈,
尤其是在中國大陸市場,北美市場能做光被動件的同業也不少。
毛利率亦大幅下滑了許多,
台灣最代表性光被動元件以 波若威 (3163) 為主要代表廠商。
光通訊廠商未來展望:兩好兩壞
上面提到的光通訊廠商,先前已有可觀的漲幅,
最近財報公布後,許多也繳出了亮眼的表現,
最近這些個股震盪較激烈,
到底哪些可以考慮逢低承接呢?
贊助商連結...
第1好:
華星光(4979) 下半年產能陸續開出,帶動營收創高
華星光(4979) 在第一季傳統旺季下,
營收仍繳出 季增 7% 的佳績,
並且現階段光主動元件產品有缺料及供貨不及的現象,
相較於以往第一季狀況,產品價格壓力較低,
因此第一季毛利率應與上季相去不遠。
加上華星光(4979)之長處在於具備光主動元件垂直整合之能力,
可隨著客戶之需求狀況不同而生產不同的產品規格,
成為公司現階段之競爭優勢。
未來只要中國光通訊建置需求仍在,未來仍具備營收創高的機會。
第2好:
聯鈞(3450) 折舊費用低於預期,Q2新產能全面報到
聯鈞(3450)主要負責雷射二極體、電源管理IC等業務
主要應用在光主動元件、體感遊戲機上
公司主力產品 GPON 仍然呈現供不應求之狀態,
在公司持擴充產能的情況下,此營收比重將持續創高
雖然體感遊戲機營收比重持續衰退,
但佔整體營收比重逐漸下降負面影響不大,
由於新擴增機台由既有機台進行改裝,故折舊費用增長有限
有助於整題毛利增長。
第1壞
光環(3234)首季獲利大增一倍,Q2員工認股費用大增!
第一季財報公布光,主動元件廠光環(3234)獲利大增一倍
每股盈餘0.99元創下歷史第二高,4月營收2.89億元也刷新歷史紀錄
隨著新產能從3月起陸續投產,預估第二季營收將再創新高。
光環(3234)今年將擴產七成,新產能從3月起陸續到位,
目標8月底全數投產,成為推升營收向上的最大動能。
但該公司表示,目前訂單依然強勁,第二季營運展望樂觀。
法人則預期,今年業績將一路旺到年底
但第二季可能需認列員工認股6000萬元的費用,影響EPS約0.6元。
第2壞
波若威 (3163):雖受惠雲端市場明朗,但成長性相對較低
波若威 (3163)的產品主要是光被動元件,雖然目前營收也持續增長,
但「光被動元件」高產業競爭性造成毛利率較「光主動元件」來得低。
加上波若威 (3163)主要受惠於 Data Center(雲端數據中心)上,
與其他受惠於大陸的FTTH(光纖到府)的光主動元件族群
成長動能明顯不足。
加上波若威 (3163) 接單過於集中,營運風險較高
先前2014下半年美國市場需求急凍,
就造成營收及獲利快速下滑。
雖然波若威今年上半年接單透明度好,但下半年營運展望仍得視競爭而定。
結論:
台廠目前靠大陸市場吃香喝辣,留意產業未來需求
對於大陸網路基礎建設的快速發展,
上述幾家台灣廠商,都有嘗到甜頭。
但 網路總有布置完成的一天。
廠商決定擴廠的同時,若未來需求一旦減弱,
毛利率恐怕無法繼續維持高檔。
因此在關注光通訊產業時,必須留意此產業未來的需求在哪裡,
才能確保廠商維持良好的獲利表現。
喜歡的話幫我分享!讓我有繼續撰寫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