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真的能在 50 歲後
完全不用「為錢煩惱」嗎?
身為剛步入社會的新鮮人,
看到各式各樣的報導
說著退休金快要破產了,
真的很擔心未來沒有足夠的錢可以養老,
不禁想著真的可以 50 歲不再為錢煩惱嗎?
馬上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理財,要趁早!
認清 9 個早知道,少走冤枉路
他從最基礎的觀念、存錢、
理財、投資到生活,
都介紹得非常清楚~
讓我發現了一盞明燈啊!
越早開始理財,越能累積財富
有錢的人要理財,
沒錢的人更要理財!
本書由雜誌列出了零零總總共 9 個早知道,
其中第 1 個早知道我覺得是成就
其他 8 個早知道的基礎,
那就是-存錢!
很多年輕人常覺得自己沒錢,
或是才剛出社會是新鮮人,
不用那麼早就急著規畫理財,
但這真的是大錯特錯!
理財這件事情,
越早開始越能錢滾錢滾出大錢,
如果你現在還不懂得投資,
那至少我們可以先從存錢開始!
早知道 1 :人生有起落
年輕時應該多存錢
杜絕拖延存錢的 5 個壞習慣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
同樣剛出社會工作幾年,
有些人戶頭存款可以到 6 位數,
但你總是在 5 位數打轉,
真的很奇怪明明沒有花什麼大錢啊?
沒錯,
或許你沒花什麼大錢,
但卻花了很多小錢和很多
認為理所當然的消費
壞習慣 1 :每天不在意的小錢,
至少增加 5000 元/月的開銷
以我來說,
早餐我一定要配杯拿鐵才會覺得一天有活力,
一杯拿鐵 50 元 * 30 天 = 1,500 元,
午餐時雖然有 40 元的餛飩麵就可以吃飽,
但偶爾就是想吃一下比較豐盛的簡餐
大概要 150~220 元,
一個月下來大概又多花 1,000~2,000 元,
下午上班上得有點累,
公司外送個下午茶點心,
或是買杯手搖飲料,
一個月又會多花個 1000 元,
光講以上這些,就差不多 3500~4500 元,
這些都是可以省下來
但不影響生活品質的錢!
壞習慣 2 :原本只要買牛奶,
出了大賣場卻買了一大袋
大賣場因為批發的關係,
價格往往比零售商店便宜一點,
所以現代人都很習慣到
大賣場添購日常用品,
但卻不知不覺買了過量的東西,
有時候會吃不完而放到過期,
或是覺得反正還有,
牙膏多擠一點、衛生紙多抽幾張,
不珍惜使用造成浪費,
在大賣場買東西感覺有省到錢,
但其實反而會買許多
並不是真的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
所以別再因為它是日常生活用品,
覺得一定會用到而狂買了!
壞習慣 3 :人生苦短,
消費犒賞自己才開心
我想很多人都會靠消費來宣洩壓力吧!
像我很喜歡吃美食,
一星期辛苦工作後總是喜歡
約朋友一起喝個下午茶,
尋找巷弄裡的手工蛋糕店,
覺得錢賺來這樣花才有意義;
有些人喜歡購物,
喜歡用包包或衣服來獎勵自己努力工作,
甚至其實有時候一有消費的衝動,
就會說服自己「偶爾一次而已」
或是「心情好比較重要」之類的,
往往在衝動消費後又想努力存錢,
結果壓抑存錢存下來沒多少錢,
又馬上因為上述原因而通通花掉,
這樣不斷循環!
壞習慣 4 :網購太方便,
「分期付款」正在透支你的錢
現在是 E世代,
甚至從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變成不出門能買天下物了!
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網路上都買的到!
而且信用卡付款超方便的,
只要輸入卡號還可以選擇分期付款,
但!!
這樣的消費習慣真的是個毒藥,
消費的當下沒有支出的感覺,
不停地預支未來的錢,
而且分期付款後每筆看起來好像都少少的,
感覺想要的很容易就買的到,
而高估自己的消費能力,
所以很多人一拿到薪水就幾乎快花光,
因為都拿來繳卡費了!
這樣每個月都把錢預支出去,
怎麼存的到錢?
壞習慣 5 :吃到飽、集點回饋,
買到不一定賺到
很多東西都有吃到飽方案,
電信吃到飽費率、
健身房繳年費即可無限次數去
和各式各樣的吃到飽餐廳,
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樣的方案很划算,
但實際算下來,
電話費根本用不完、健身房沒去幾次
吃到飽也吃不了多少...
或是集點可以換禮物,
大家就會為了那個禮物反而過度消費,
禮物還不一定你真的需要...
這些消費當下你都會覺得很划算、很合理,
但事後冷靜想想,
好像...也沒有那麼需要...。
上述 5 個壞習慣都是平常
不會太在意的消費或是小錢,
但累積起來卻是很可觀的金額!
存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不是花剩的才存起來,
而且存剩的才拿出來花!
每個月應該要先提出要存的錢,
剩下才是你這個月可以用的錢。
建議你看這本書
《 50 歲不再為錢煩惱》
作者: 方天龍 出版社: 今周刊
(圖/shutterstock)
存好錢後,開始學如何投資!
《 50 歲不再為錢煩惱》這本書列出了 9 個早知道,
從理財觀念、投資觀念,
到實際有哪些可行的方式可以執行,
都寫得非常清楚明瞭,
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了所有理財行為的基礎--存錢,
剩下還有該如何讓我們存下來的錢長大,
或是守住我們好不容易存下來的錢,
都可以從這本書知道!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群
整理撰寫之 讀書心得,
部分擷取自書籍內容,詳見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