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選擇
決定20年後的資產!
小資族,
應該就是指剛出社會工作,
收入並不高,開始面對買房、
養小孩等壓力的一群人;
重點就是收入在扣除開銷之後,
已經沒有多少結餘了,
那麼這所剩不多的結餘,
究竟是要作何用途呢?
是定存、買進負債(貸款買車、買房…)、
還是買進資產(股票、基金、債券…)呢?
如果一開始選擇錯了方向,
20年後家庭累積的資產也會完全的不同。
以我自己為例,
年輕時工作不穩定,
當過5年的流浪教師,
又要養3個小孩,
經濟的壓力實在是不小。
雖然我們夫妻都在上班,
但是,
一個月下來光是小孩的費用,
至少就要5萬元!
不過就算再怎樣努力,
往往一個月下來只能結餘數千元,
根本買不起一張股票,
所以我就從慢慢的買零股開始了。
什麼是零股呢?
台灣一張股票就包含1000股,
若中信金(2891)的收盤價是18.15元,
因此買進一張股票
就需要18.15x1000=18,150元。
如果一個月只能存6,000元,
那麼要存上3個多月才可以買進一張股票。
可是萬一在3個月之後股價上漲了,
例如漲到20元(一張要2萬),
就必須要多付出1,850元的成本。
如果不想等上3、4個月才能買一張,
那就可以用零股的方式買進。
就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假設股價是18元,
6,000元可以
買進6,000/18=333.33股=0.33張,
由於不足一張所以就俗稱為『零股』。
買進零股除了適合資金比較少的小資族,
也具備有『平均成本』、『降低風險』的特點,
說明如下:
假設每個月存6,000元,
存了3個月之後股價卻從18元漲到20元,
要存4個月才可以買進一張,
而且成本是20元。
但是如果在第一個月買進334股(假設股價18元),
第二個月買進333股(假設股價19元),
第三個月買進333股(假設股價20元),
那麼平均成本是(18+19+20)/3=19元。
相較於存錢買進一張的方式,
每股省下了20-19=1元,
一張股票就省下了1000元,
也就可以多買進1000/20=50股,
等於多賺了5%,
長久下來也是省下不少的錢呢!
除了上述的特點之外,
零股交易也有幾點,
不可忽視的三個小地方:
⓵ 不容易買賣
零股只能夠在盤後交易,
看不見及時的成交資訊,
當天不見得可以順利買到(或是賣出)。
有時候要連續掛單好幾天
才可以買到(或是賣出)零股,
這是與盤中交易最大的不同之處。
⓶承擔風險
盤中交易是以『張』為單位,
好處是只要價錢合理,
幾乎可以順利買到(或是賣出);
零股交易是以『股』為單位,
只能在收盤後交易,
而且『不一定』可以買到(或是賣出)。
如果今天無法順利買到
(或是賣出)零股,
就只能在明後天持續掛單,
但是就要承受股價上漲
(或是下跌)的風險。
⓷手續費
零股買賣也要精算一下手續費,
目前券商收取的手續費率是0.1425%,
但是『有些券商』最低會收取20元的手續費。
例如買進6,000元的中信金,
手續費是6,000x0.1425%=8.55元,
由於不足最低的20元門檻,
有些券商會直接收取20元,
投資人要多繳交20-8.55=11.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