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中國去產能計畫如火如荼進行著
這「2」支個股因此受惠!
快來看 台泥(1101)、亞泥(1102) 如何抓住機會成長!
水泥產業是民生建築的基礎
且大多採取當地生產,當地銷售的模式
而台灣的水泥市場屬於寡占市場
台灣兩大水泥龍頭:台泥(1101)、亞泥(1102)
合計約佔了台灣水泥產量的 75%
而這兩間公司在中國的水泥廠
也受惠於去產能計畫而逐漸壯大
目前分居中國熟料產能的第 8 名及第 10 名
究竟台泥(1101)、亞泥(1102)這兩間公司
是如何成長茁壯到今天的地位
未來又會面臨哪些機會與挑戰呢?
別走開!接下來將為您詳細介紹!
以下將分成三大部分來為介紹這 2 間公司:
✔ 台泥(1101)– 全台最大水泥廠,未來放眼歐美市場!
✔ 亞泥(1102)– 積極擴張中國廠產能,2017 年擠進產能前十強!
✔ 2 間公司財務比較 – 受惠中國去產能計畫,2018 年表現亮眼!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CMoney 產業研究中心】新開張
若你不想錯過產業深度好文,請 點我 加入社團!
以下正文繼續…
台泥(1101)– 全台最大水泥廠,未來放眼歐美市場!
台泥(1101),全名台灣水泥
成立於民國 39 年,並以超過 50% 的水泥市占率,長年高居台灣第一
2017 年水泥市佔率達到了 52% 左右
產品類別為:水泥、預拌混凝土、爐石粉
營收的部分除了水泥相關產品外
還有提供電力給台電、銷售化學產品等
水泥廠分別設在台灣以及中國
銷售地區也以台灣、中國、亞洲其他國家為主
台泥(1101)在中國的水泥製造廠及銷售地點
以華南及西南地區為主
包含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都設有製造廠
2017 年台泥(1101)在台灣的水泥廠,水泥總產量為 1040 萬公噸
而在中國的水泥廠,水泥總產量高達 6530 萬公噸!
差距相當懸殊
這差距也反映在營收地區的數字上
只看水泥的營收
台泥(1101)的水泥在中國的營收占比超過 73%
因此受到中國水泥市場波動的影響遠超過台灣
回到營收項目的部分
從下面的圖可以看出,台泥的營收項目比重相當穩定
而水泥相關產品是該公司最大的營收來源
近兩年都維持在 73% 左右
而在營收占比有較大改變的是電力部門以及化工部門
化工部門增加了 3% 的營收占比
而電力部門減少了 3% 的營收佔比
如果你認為這電力部門的營收這麼少
對公司根本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接下來這張圖將會顛覆你的想法!
這張是台泥(1101) 2016 – 2018(Q3) 年的淨利佔比
也就是該部門的淨利,佔了台泥(1101)全公司淨利的比重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在 2016 年時
電力部門的淨利竟然佔了該公司整體 60% 的淨利!
換句話說,在 2016 年的時候
台泥(1101)賺錢靠的不是賣水泥,而是賣電力!
雖然聽起來很弔詭,不過細思後也能找到其中的邏輯
生產水泥需要大量資本投入,成本高毛利低
且 2016 年中國水泥的售價在相對低點
因此雖然營收相當高,淨利卻不高
反觀 2016 年電力部門的淨利率卻相當的高
才會產生這樣的情況
不過在2017年,中國水泥價格因去產能計畫而得到穩定提升
因此售價提高,連帶提升水泥部門的獲利能力
且中國政府擴大對基礎建設的支持
再加上電力部門的淨利率大幅下降
因此 2017 年後台泥(1101)的主要獲利來源還是以水泥為主
近期發展 – 積極拓展新市場,目標歐美地區
併購歐美水泥廠
基於水泥產能過剩因素,中國在 2009 年後嚴令地方禁止新增產能
而台泥則以積極的併購策略擴充實力
但 2014 年後因受到中國停止新建水泥政策的限制
台泥(1101)在中國的併購策略漸趨保守
同時
公司發展的目標轉為放在全球化上
將主要的目標放在歐美地區的市場
而由於水泥的特性使然,受到地域限制嚴重
因此想進入歐美市場,就必須在當地擁有製造廠
透過併購是最快速進入該地市場的手段
之所以會以歐美市場作為目標
其原因在於
美國近期因川普的政策,力推美國國內基礎建設
再加上美國經濟走強,因此預期能帶動水泥產品需求
歐洲地區近年景氣低迷
許多水泥廠經營陷入困境,並向市場伸出援手
因此對於台泥(1101)來說是個併購的好時機
土耳其建廠 – 地理位置絕佳,水泥需求成長快速
為了達到全球化的目標
台泥(1101)也將與土耳其當地的工業集團 OYAK 合作
採用合資的方式,台泥(1101)持有 40% 股份
目標地中海沿岸地區,包含西亞、中亞、北非、西非、南歐等地區
之所以會選擇與 OYAK 集團合作,有以下 6 點原因
1.土耳其的地理位置絕佳,連通歐、亞、非三洲大陸
2.土耳其為世界第七大水泥產地,各地皆有水泥廠及粉磨站
3.土耳其之水泥消費量成長穩定,2007 - 2017 年複合成長率達到 5.5%!
4.OYAK 是土耳其第一大工業集團,其水泥事業以市占率 16.1% 冠居全國
5.該集團具有專業的水泥生產技術及外銷能離力,2017 年佔土耳其水泥出口 50%
6.附近國家經濟與水泥需求發展快速
能源與環保 – 擺脫「高耗能、高汙染」的標籤
水泥產業長年被視為是「高耗能、高汙染」產業
因此近幾年水泥業者極力想擺脫這樣的標籤
台泥(1101)分別針對了能源與環保
積極的發展 綠色能源 以及 廢棄物處理
綠色能源的部分
台泥(1101)在全台各地
分別有 3 座風力發電站以及 6 座太陽光電站
年發電量共計約 93 百萬瓦
還有一些正在規劃中的綠色能源發電站
與現有之發電站,共計能產生 377 百萬瓦的年發電量
雖然目前佔公司總耗電量還不算高
但預計在 2021 年可以佔總耗電量的 30% 以上
而台泥(1101)在廢棄物的處理上
目前擁有焚化爐及汙水處理站
正持續發展工業廢棄物的處理能力
同樣預計在 2021 年的處理量能有大幅上升
除此之外
台泥(1101)還有轉投資 綠能公司 以及 再生資源公司
目前一共有持股 7 間綠能公司以及 1 間再生資源公司
都是 100% 持股,顯示出台泥(1101)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程度
亞泥(1102) – 積極擴張中國廠產能,2017 年擠進產能前十強!
亞泥(1102),全名亞洲水泥
是台灣產能第二大的水泥製造商
2017 年水泥市占率約 23%
營業的項目與台泥(1101)類似
主要生產水泥與熟料,爐石粉為輔
亞泥(1102)在台灣開放西進後,第一間進入中國市場的水泥公司
目前在台灣的年產能約 500 萬噸,而在中國的年產能約 3300 萬噸
早期在中國中部地區設有製造廠,包含江西、湖北、武漢等
近期透過取得中國的山水水泥公司部份股權
積極開發西北地區及東北地區
並透過 併購當地公司 及 簽訂合作協議
持續擴大亞泥(1102)在中國的產能
目前在武漢、揚州等城市市占率高居第一
也因為在中國的高產能
亞泥(1102)的營收分布與台泥(1101)類似
是以中國為主,佔比約 54.4%
在中國水泥產業「強者越強」的趨勢下
同樣在還有許多發展機會
亞泥(1102)同樣擁有多個不同營業部門
但其營收分布相較於台泥(1101)更為集中
2018 年水泥部門的營收佔了全公司 78%
淨利率的部分
也因在前面提到的中國去產能計畫
水泥價格穩定上升的情況下
加上煤與能源的國際價格相對 2016 年較為低廉
以及中國政府對基礎建設的大力推動
2018 年淨利率增加了將近一倍
值得一提的是
亞泥(1102)公司內營收佔比較少的其他部門
包含投資、工程、租賃、運輸部門
在 2018 年的淨利率成長也相當巨大
近期發展 – 多角化經營,強化核心業務
多角化經營
除了上述提到亞泥(1102)轉投資中國的山水水泥公司外
亞泥(1102)也致力於轉投資在不同產業的公司上
從上面的營收佔比圖可以看的出來
亞泥對電力、運輸、不鏽鋼等產業有投資
而這些多角化經營的公司多半與自己的核心業務有相關
例如電力公司的電力生產有助於採礦及替代能源的開發
運輸公司發展的物流系統,對於水泥這種具特殊性的產品來說
可以說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包括建立自動化倉儲系統、物流中心、AI 車聯網等
台灣市場疲軟
這是亞泥(1102)及台泥(1101)同時面對的問題
相較於中國水泥業近期的利多
亞泥(1102)在台灣近幾年的表現可以說是每況愈下
受到了房地產需求的降低
因此在台灣的營收每年都在下降
但好消息是
在 2018 年開始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將投入 4 年 4200 億的資金
預計會提高市場對水泥的需求量
價格 & 外銷比例
以價格來說
亞泥(1102)與台泥(1101)共同寡占水泥市場
再加上對中國實施反傾銷稅到 2022 年
因此價格相對穩定
而在亞泥(1102)的內外銷比例上
由於國內持續的質疑聲浪
因此外銷的比例越來越低
有趣的是,隨著外銷的比例降低
亞泥(1102)外銷往美洲的水泥反而日漸增加
可能與其未來的策略有關
企業社會責任
如同台泥(1101)一樣
亞泥(1102)近年來也致力與擺脫過去的罵名
將重心擺在了 永續經營 以及 產地綠化 這兩大方向
以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為前提
亞泥(1102)積極發展水泥 4.0
致力於將製程走向智慧化及數位化
並強調環保及低汙染的重要性
今年來多次獲得永續發展相關獎項
在產地綠化方面
亞泥(1102)打出了「綠色礦山」的口號
強調粉塵控制、植被綠化、降低噪音、水土保持等等
目前在花蓮的水泥製造廠已有綠化的成果
希望未來能繼續保持這個理念
財務表現比較 – 受惠中國去產能計畫,2018 年表現亮眼
這邊先來看這 2 間公司營運的表現
我們用營收作為比較標準
來看這兩間公司在近幾年的營運狀況
可以看得出來
由於台泥(1101)與亞泥(1102)的業務範圍雷同
且面臨到的機會與挑戰大致相同
因此變化的趨勢相當一致
而這兩間公司在 2015 年的營收全面下滑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的水泥價格下跌
透過計算
我們發現中國水泥指數與兩間公司營收年增率的相關係數都超過 0.9
可以說是相當高度相關
因此在 2015 年水泥價格開始下跌時
連帶也會影響到水泥公司的營收表現
中國水泥的價格在 2015 - 2016 年之間來到了相對低點
而在 2017 年因去產能效果開始顯現
因此水泥價格開始回升
進而帶動這兩間公司營收提升
2018 年僅 3 季的營收表現就達到 2016 年之水準
營收年增率也雙雙來到 30% 以上
除了水泥價格上升之外
成本佔比最高的動力煤碳價格也比 2016 年時低廉
因而使兩間公司的毛利率及淨利率也大幅提升
毛利率來到近五年高點
淨利率也來到近 5 年的高水準
淨利成長的好表現
也連帶使每股盈餘的表現良好
兩間公司都來到了 3 元左右的水準
公司賺錢了,自然必須回饋給股東
而雖然兩間公司的現金股利提升了
但是盈餘配息率卻反而下降
台泥(1101)從往年 85% 左右的配息率降到 73%
亞泥(1102)則從近三年的 71%,些微下降至 69%
合理猜測是公司認為目前是需要擴張的階段
需要較多的資金來進行併購或建廠
因此發放較少比例的股息
再來比較資金運用能力
在淨利增加,而其他財務數字沒有劇烈變動的情況之下
兩間公司的 ROE 皆於 2017 年上升
雖然有成長,但成長幅度明顯不如淨利的成長率
顯示出兩間公司的股東權益都有上升
也就是有更多的投資者投資這兩間公司
雖然這樣會使 ROE 下降
不過也代表有部分投資者看好這兩間公司
看完公司營運層面的表現後
我們來看兩間公司在股市的表現如何
本益比可以用來看該股票的價格相對於獲利能力是高還是低
除了 2016 年的飆高之外
兩間公司近五年的本益比都在 20 左右
算是處於標準值
代表著投資人們認為該公司有持續獲利的能力
但預期大幅成長的機率不高
相對適合當作「定存股」來納入投資組合中
總結
1.台泥(1101)與亞泥(1102)合計佔台灣水泥市場 75%
2.受惠於中國去產能,兩者之營運表現皆上升
3.台泥(1101)近期欲透過併購進入歐美市場
4.亞泥(1102)則專注於多角化經營
5.兩者財務表現穩定,適合做為長期定存股投資
免責聲明:
此為個股分析文,並非投資進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