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生技醫療產值 竟然是半導體產值的4倍!
過去生技產業類股一直不足以影響大盤指數線,
但隨著全球醫藥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根據統計,全球醫藥產品(含藥品、器材)總產值已經突破1.3兆美元,
1.3兆美元的產值究竟有多大?
舉例來說,2013年全球半導體產值約3062億美元,
也就是說 生技醫療產業是半導體產值的近4倍!
且預估2020年產值將達到1.6兆美元
市場看好生技醫療的發展,讓生技醫療 成為新的投資標的
台灣人每年平均花22K在醫療上
人從出生到死都脫離少不了醫療
隨著全球高齡化,醫療費用只增不減
以台灣為例,
台灣每人每年平均花2萬2千元在醫療費用上(幾乎等於許多人一個月的薪水)
光是101年健保局統計實際醫療申請費用就達5296.34億,
還超過全球半導體市占率近5成的台積電(2330) 去年整年營收,
可見得生技醫療上有多大商機!
台灣生技醫療產業主要分為 器材和製藥 兩個類別
醫療器材製造業 與 代理商,成為生活密不可分的一環
舉凡健康檢查、生病、手術,我們都需要醫療設備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更指出:
「近年來台灣生醫光電產值持續攀升,
從2011年的2013年年複合成長率近10%」
成長主因包括醫療器材的日新月異、國人健康概念興起
居家照顧逐漸盛行,再加上政府政策面協助,帶動醫療器材產值的快速翻揚
日前台股在醫療器材製造領域,有8檔個股 表現突出:
股票名稱 |
7/31 收盤價 |
Q1 毛利率(%) |
Q1 營業利益率(%) |
Q1 EPS(元) |
103.5 |
46.5 |
17.8 |
1.8 |
|
50.0 |
45.5 |
11.9 |
0.7 |
|
67.9 |
40.6 |
25.1 |
0.7 |
|
71.2 |
39.5 |
9.6 |
0.7 |
|
169.5 |
37.0 |
17.0 |
1.7 |
|
73.9 |
36.1 |
23.1 |
1.3 |
|
59.9 |
26.9 |
14.1 |
0.6 |
|
58.4 |
19.5 |
5.4 |
0.7 |
上述8檔股票,在毛利的表現都還不錯
其中鐿鈦(4163)是目前國內唯一從事微創醫療器械的廠商
由於主要客戶是全球最大醫材廠嬌生(JNJ)
可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長的公司!
鐿鈦(4163)的成長 不僅反映在營收,也反映在股價上:
(資料來源:追訊)
至於從事高階醫材的邦特(4107),
原先以洗腎用的血液迴路管起家,
如今已是台灣最大體內導管製造商,
更是唯一具有自製PVC袋能力的廠商。
除了台灣與日俱增的洗腎人口,
中國的洗腎人口是台灣的60倍,未來將成為邦特(4107)的主要市場。
在亞洲醫療級氣墊床 穩居龍頭地位的雃博(4106)
今年將市場線從居家照護,擴大至醫院級規格
毛利將大幅提高。
儀器設備代理商,也是投資好標的
不管生病或健檢,仰賴的都是高端設備,
癌症病患仰賴放射腫瘤設備器材;
居家照護仰賴通路商的健康諮詢;
健檢仰賴檢測試劑的可靠性;
設備成為生技醫療端不可或缺的一環。
醫療設備代理商則包括以下4家:
股票名稱 |
7/29 收盤價 |
Q1 毛利率(%) |
Q1 營業利益率(%) |
Q1 EPS(元) |
92.9 |
23.48 |
9.20 |
1.39 |
|
73.6 |
25.94 |
13.14 |
0.28 |
|
81.3 |
32.26 |
3.49 |
1.17 |
|
127.4 |
34.28 |
13.75 |
1.63 |
設備代理商的重要性非常高,所以都具備一定的市場地位
其中的F-合富(4745),從中國的檢驗試劑起家
如今跨入醫療設備,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承業醫(4164)是放射治療設備的代理商,在台灣市佔率高達8成以上
如今跨入中國醫院升級商機,將台灣經驗以整廠輸出模式,將有不錯的大成長利基
醫療產業的穩定發展,你可以持續追蹤!
醫療產業總是和我們息息相關,
不管你有沒有生病,每個月都要扣掉薪水的一部分,
累積起來數目可是非常可觀,
再加上全球高齡化,台灣政府也致力發展,去年還加入全球製藥等級最高認證的會員國。
相較於半導體產業的波動大,生技醫療產業獲利是週期長又穩定,
讓我們來期待台灣生技醫療產業進軍全球,
追蹤生技醫療股的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