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ter)
「投資」的 3 種獲利方式
主動投資、存股、被動投資
「投資」對於每個人來說的意義都不同
有些人喜好每天盯盤
享受賺取快錢的短線價差(主動投資)
有些人喜好創造被動收入
穩定的領著股息(存股)
選擇哪一種投資模式
與個性、天份有比較大的關係
※其實第一種方式嚴格定義來講算是投機
除了以上 2 種,還有一種模式稱作「被動投資」
與存股族的獲利來源-股息有些區別
被動投資同樣以「賺取價差」為主
但與主動投資不同的是
「持股週期」較長也固定、
「選股」則是交給策略決定
不會摻雜主觀意識,算是機械式的操作
這樣表示,或許會給大家很抽象的感覺
繼續往下看,我來舉些例子說得更清楚一些
(贊助商連結)
一次正常的交易包含:
策略 → 選股邏輯(進場) → 出場
先要了解,一個正常的交易包括 3 個元素
1. 採用策略、2. 選股邏輯、3. 持股週期 or 出場方式
我們來看看,主動投資 與 被動投資
這 2 種在進行一次正常的交易時有什麼不同
「主動投資」從策略挑出股票到出場
一系列的過程 皆為主觀操作
投資人使用一個策略撈出一籃子的股票 (假設 20 檔)
再用自己主觀的選股邏輯,如:股價的突破、轉折
從這一籃子的股票挑出要進場的標的(最後選出 1~3 檔)
買股之後,再以特定條件決定出場方式
如:跌破季線、跌破移動停利點
這是一個主動交易者的一次正常交易流程
如果喜歡這類文章,就來我的粉絲專頁順手按個讚吧!
「被動投資」→ 策略、選股、持股週期
在買股前都已事先決定
那麼,被動投資呢?
同樣的,選定一個策略撈出一籃子的股票後(假設 20 檔)
使用已事前決定的選股邏輯
如:以「收盤價」由低至高 or 由高至低
選出 5 檔、10 檔甚至是全部 20 檔
進場之後,再以固定的「持股週期」決定出場時機
持股週期因為固定,所以新的投組誕生時
勢必就要將舊的投組賣出,進行「換股」動作
如此反覆循環,就是「被動投資」
※每一期的選股邏輯及持有週期都是一致的
(附上一張過去整理的兩大投資法比較,來源:Peter 投資帝國)
舉個我喜歡舉的例子
市場上有些人會說
「營收是反應過去的事情
所以對股價影響不大」
「月營收創新高 + 股價 < 20 元」策略
12 年報酬 1838%,年化報酬 28%
那我們以「月營收創新高」+「股價 < 20 元」作為策略
每個月 10 號,選出符合上面 2 項因子的股票
在隔天以開盤價 來進場策略中的所有股票
進場後,整個投組抱到下個月 10 號
同樣在隔天作換股(買新投組、賣舊投組)的動作
以 2006/01/02~2017/12/29 長達 12 年的回測結果來看
總報酬有 1838.9%,換算年化報酬有 28%
(已扣除手續費、交易稅成本)
也就是說,已經戰勝了年化報酬 7%~8% 的「台灣 50」
這就是所謂的被動投資了
策略固定、選股邏輯固定、持股週期也固定
一季只需換股一次的
「季 EPS 創新高 + 股價季線之上」
除了上述的「月營收創新高」策略
再提供一個我個人更愛的被動投資策略
一季只要換一次股(懶人專用、且手續費、交易稅成本低)
也是由 2 個選股因子組成
「季 EPS 創歷史新高」+「股價在季線之上」
選股邏輯就用 收盤價 由低至高 選出 10 檔
接著要做的循環就是在每一季的季報截止日 選好股票
在隔天以開盤價作進場新投組、出場舊投組來進行換股
12 年回測的結果,總報酬達 1360%
換算年化報酬約為 24%
這樣的策略,我認為有 3 個好處:
1. 低價股不用交易「零股」
※相信我,被動投資,實際執行時,如果要交易零股很麻煩
2. 10 檔股票,在資金分配上好分配
也不會在換股時,要你一次換上 40.50 檔股票
3. 一季只需換股一次,實際操作上方便許多
達成真正「愜意的被動投資」
另外,附上此策略操作個股績效最好的排名供大家參考
如果對於「被動投資」的瞭解還很模糊
看更詳細的介紹與說明
這邊也常會更新不同的策略
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來評估、選用
限時加入【CM股票策略情報站】!
其它的被動投資策略 或 詳細每月、每季持股內容
已經建立在「籌碼 K 線」的「籌碼選股」裡了
想查看的朋友,步驟如下:
(資料來源:籌碼 K 線)、(裡面只有選股,詳細資料、數據還是要到 Cmoney.ETF 查看)
被動投資的執行細節
接著來分享一些
實際執行被動投資上的一些問題
1. 高價股的零股問題
除非投入的本金夠大
否則如果選擇高價股的被動投資策略
幾乎都會操作到零股
這又會因為零股交易而衍生出
換股時調節的困難,因為零股只在 14:30 搓合一次
操作起來不如在盤中交易的機動性
2. 很難達到資金比例平均分配 多少存在誤差
如果要避免掉以上的零股問題
就可能會發生資金比例有誤差的問題
例如,A 股票這期要買 1,823 股(股數,非張數)
那麼可能就會將 823 股進位到 1,000 股
直接湊成一張在盤中交易
誤差通常不大,所以這算是小問題
3. 隱性的交易成本
為什麼文中會提到 我喜歡一季換股一次的策略?
除了省去每次換股的動作以外
實際執行策略後 會發現
手續費及稅的成本高的嚇人
雖然回測結果的報酬率
已經有扣除這些成本了
但是,在盤勢不好時
這些多出來的成本會是很大的負擔
(賠錢還是得付手續費 + 交易稅啊...)
就有可能造成下面第 4 點的問題
4. 心理素質 + 紀律
被動投資 一個要點是「必須長期執行」才有效!
各位可以往上回頭看 2 個策略的績效圖
「月營收創新高」的策略 績效有 2 段回落較深
如果執行到一半剛好遇到這種跌幅
就放棄被動投資的話,那麼後面的報酬就與自己無關了
那麼再提一下
我喜歡第 2 個策略「季 EPS 創新高」的原因
它的績效圖相對「月營收創新高」來講
呈現出更平穩、回落較淺的走勢
也就是說在實際執行上
無須經歷「月營收創新高」回落深的痛苦
這才是「愜意的」被動投資
歡迎到 Peter 粉專幫我點個讚唷
將有更多的籌碼教學、實用清單 給你看
投資決策是獨立的
但在這條路上... 我們願與您並肩作戰 !
限時 188 人加入【CM股票策略情報站】討論!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