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可愛的甜點,整個令人想全部都買下來 - 蔡誠圃 拍攝)
大盤下殺時除了汰弱留強
可留意法人買超的融資大減股
9/10 台股大跌 121 點
是大盤修正連續翻黑的第四日
技術面上,再度跌至年線之下
這時,市場多空氣氛不明
加上四日總下跌 269 點
以及貿易戰連帶影響美股
導致市場的氣氛悲觀
這時容易出現散戶多殺多的情況
兩個交易日,融資爆減 76 億
外資卻仍是買超
從大盤的三大法人指標、外資買賣超
與整體的融資餘額來看
融資 9/10、9/7 分別爆減 45 億、31.67 億
兩日總共就爆減了 76.67 億的融資
但是三大法人竟然在 9/10 進場買了 23.05億
可以推斷此時法人反而有趁低佈局
而在籌碼變得乾淨的情況下
主力相對更容易拉抬股價
導致在大盤下殺一段後
後續常會出現的報復性反彈
(贊助商連結)
法人買超的融資大減股
容易出現報復性反彈
籌碼K線用來起手相當簡單的原因是
裡面有一些既定的條件可以作複合選取
對於剛開始使用時,不知道怎麼設定條件的新手
不但可以作為參考,也可以從中學到一些選股技巧
而這邊我們先設定好條件
條件 1 :融資
近 1 日減少幅度 > 1 %
因為是大盤下殺造成融資斷頭
導致散戶手中的股票被迫清倉
連帶影響股價下跌,而要找到這些個股
我們可以從融資的條件下去設定篩選
這邊我的條件設定為:
近 1 日減少幅度 > 1 %
條件 2 :三大法人
近 1 日買超金額 > 5 百萬
而因為 9/10 大盤雖然下殺,但外資出現買超
要找出有主力進場低接的,條件部份的設定
我的條件設定為:三大法人 近 1 日買超金額 > 5 百萬
條件 3 :籌碼集中
近 1 日成交量 > 1000 張,籌碼集中比 > 3%
除了抓出融資下殺和主力買的特徵
可以更近一步去抓出
短線上具備籌碼集中特性的
因為在籌碼集中的狀況下
主力比較容易拉抬股價
大盤下殺清洗浮額
選融資爆減 20 億以上
「當日融資減少是否超過 20 億」
這個條件相當重要,因為大盤下殺
如果沒有順利清洗浮額
融資維持率仍位在高檔
就會是後續潛在的賣壓
而在融資爆減 20 億以上的狀況
就有機會撿到被錯殺的好股票
所以如果像是 9/10、9/7、8/13
融資分別爆減 45 億、31.67 億、47.26 億
這時就可以仔細尋找,是否有符合的標的
以下以融資爆減最多的 8/13 為例
名詞小補充:清洗浮額
在一般狀況,融資餘額高
表示股市浮動籌碼多
因為通常融資有九成是散戶在使用
而融資餘額高,股市很難會大漲
所以清洗浮額,就是把浮動籌碼洗掉
也就是指融資餘額下降的情形
法人買超的融資大減股
相對起大盤的績效
這邊以融資爆減 45 億的 9/10 為例
選擇好日期後,在第 2 個藍框處
點選未來漲跌幅,就可以在藍框 3
檢視到策略的平均報酬
以今日(11)收盤後,檢視策略報酬
為 2.13 %,勝過大盤獲利
「融資減法人買」清單實戰教學
8/13 光頡(3624)出現
從下圖中可以看到,在融資大減 47 億的 8/13
策略中跳出光頡(6424),隔日報酬達 10 %
足足一根漲停板,這邊先來看一下融資和主力
光頡(3624)融資主力情況
將底部附圖選單設定成融資與主力買賣超
可以發現在 8/13 日融資大減 949 張
從 8/10 的 37.06 %,直接砍至 33.83 %
一日直接減少 3.23 %,但這時主力動向
可以看到主力低接持有 810 張
這些被迫或主動砍掉的融資持股
幾乎都落入了主力手中,果然隔日直接上漲
但因為個股整體仍然處於季線之下
是主力比較少關注的類型
所以如果進場搶短一定還是要記得
隔天不管獲利如何,都要遵守停損停利的紀律
緯軟(4953)也符合
「融資減法人買」的特點
從附圖可以看到緯軟(4953)
也是符合「融資減法人買」
並且股價在季線之上,當時也有利多消息
加上隔日表現相當有力,直奔漲停
整體表現相對起大盤,表現較優
這種類型的個股,就有機會在大盤反彈時
扮演起漲領頭羊的角色
而 9/10 的融資大減 45 億
清單中出現富鼎(8261)
從附圖上來看符合融資減法人買
9/11 漲幅逾 6 %,最後以 4.55 %漲幅作收
但與上方光頡(3624)實戰案例一樣
雖然是短線上的強彈
但在季線壓頭的狀況下,容易是一日行情
一定要嚴守停損停利的紀律,當日出場
快速結論
在投資選股,一定要注意策略邏輯
是用長線,還是短線
往後才不會出現賣在起漲點
或運用短線策略,結果長抱造成套牢
而法人買超的融資大減股
策略性質為短進短出
在使用上,季線之下的個股
不論隔日是否有搶到反彈獲利
都應該要擇機出場,嚴守停損停利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可以追蹤我的粉絲頁《菜圃股倉》哦
◎◎自己的薪水自己賺 ,馬上報名:9/27(四)珍妮高勝率選股班
加入 CMoney 財經日報 》營收噴發股不漏看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