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務規劃協會
FPA的網站有這麼一段話:
「(財務規劃)執業準則–
所有財務規劃服務必須根據以下的標準來進行:
客戶利益優先,以應有的謹慎和
最大誠信原則的行為執業,
勿誤導客戶,充分與公平揭露所有資訊,
揭露並公平處理利益衝突。」
其中的勿誤導客戶,
充分與公平揭露所有資訊,
我覺得正是台灣的金融從業人員最為欠缺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從業人員為了業績往往便宜行事,
沒有把金融商品的風險告知客戶。
最常見的是:為了促成業績,
於是研究出各種行銷話術,
把產品重新包裝,把配息、固定收益
等等引誘人的標籤套到某種商品上,
讓客戶趨之若鶩的購買,
但是對於商品的細節:
商品的本質、風險等卻避之不談。
於是客戶花了一堆錢買了
他們以為是沒風險的、固定獲利的商品,
結果真正商品的本質卻是一項投資的商品,
投資本金是不保證的,
固定收益的配息也不是保證的,
所以你說投資理財,你投下了一大筆錢,
你一定會賺錢嗎? 那可不一定。
如果你常常在金融從業人員的慫恿下,
衝動去買商品,
本身也不想花時間去做了解,
去累積一點金融常識的話,
你是很有可能會愈理財卻愈窮的。
最近看到一篇報導:
繳 600 萬月領 4 萬的保單退休族超愛 ,
現在理專賣的最夯的一種保單是
號稱配息可以領終身的保單,
據說躉繳保費 600 萬元,
每月可領到約 4 萬元現金。
能夠這樣配息,是因為這 600 萬,
扣除保險成本及費用後,
全部投資一檔號稱年配息 8% 的平衡型基金
一年 8% 的報酬換算下來,
就是一個月領到 4 萬元,
但是真的是這樣子嗎?
看到金融從業人員跟你介紹這樣的商品,
你可能覺得相當好衝動想去購買,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
你其實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1. 商品的報酬率合理嗎?
如果現在三年定存利率才 1%,
保單號稱年報酬率 8%,這樣合理嗎?
首先你要知道的是:
現在台灣保單的預定利率在 2% 左右,
但是預定利率並不是實質報酬率,
如果算下來,真正報酬率是連 2% 都不到的
所以現在已經買不到,
像以前那種高預定利率的儲蓄型保單,
可以讓你買了就可以
每隔一段時間領到一大筆錢。
這種保單只要保險公司不倒,
你可以按照保單設定的條件一直領下去,
預定利率固定、你的錢也是保證領的到的。
但是現在低利的環境下,
也不可能出現有繳 600 萬,
就可以月領 4 萬的儲蓄型保單。
現在這種號稱可以領終身的保單,
跟這個儲蓄險保單比起來
可是有十萬八千里的差距,
首先它是投資型保單,意思是盈虧自負,
年配息 8% 只是理想狀況,
你可以領的配息可不會是固定的、
而且有保證的。
2. 美麗糖衣的背後是否有甚麼風險
本金保證不虧損的狀況下,
才有可能每月領 4 萬,
問題是它的本金有保證嗎?
既然是投資型保單,
本金當然是不保證不會虧損的,
如果本金減少了,配息自然也是會降低了。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會讓它的本金減少,
就是它可能是拿本金來配息的。
如果你到基金公司的網站查它的配息資料,
你會發現近一年來,
它的配息約 80% 都是來自於本金。
如果每年配息 48 萬,
其中的 80% 來自於本金,
等於本金每年減少 38.4 萬,
10 年後本金將只剩 206 萬,
如果還是配息 8%,
你每年的配息將從 48 萬,降低為 16.5 萬
(按此保單如果躉繳保費 600 萬元,
扣除所有費用之後,
實際進入投資帳戶的錢約 590 萬元)。
另外這是一檔變額萬能壽險,
每個月最大支出就是
保險費用與壽險的危險成本,
它會隨著年紀、壽險成本提高,
會愈來愈多。
投資帳戶每個月會扣掉保險費用、
保單管理費、壽險成本,
而這個也會讓投資的本金愈來愈少,
配息當然也就減少了。
我常說金融商品沒有好壞,
只是要賣給合適的人
現在金融業的環境,
從業人員就是需要有業績,才有收入。
從業人員銷售商品是正常的,
至於他們是否能夠秉持職業道德,
把商品的真實內容、風險等告訴消費者,
那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
與其說你買了金融商品後,
產生問題再來找業者理論、求償等等,
往往曠日廢時,
其結果可能也不會如你的預期。
倒不如一開始就做好把關的動作,
不要衝動購買不懂的金融商品,
有疑問可以找專業人士做諮詢,
問清楚了再來購買,
免得錢用在不對的商品上、
無法符合自己理財的目標,
本來理財應該是要愈理財愈多的,
這下子卻變成錢愈理愈少,
這就達不到我們理財的目的了。
投資理財也要多做功課
不能輕信業務人員的話術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