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同的金錢價值觀
造就大家對金錢不同的用法
這可能也是造成
財務出問題的根本原因...
財務問題往往是個人與家庭
壓力最主要來源,
但你可能不知道從心理學觀點,
我們對金錢的看法、
信念等如何影響我們。
Bradley Klontz 博士
及 Sonya Britt 博士
是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教授、
財務心理學家,也都是
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 的持證人,
他們曾做過一項
金錢信念(money Script)的調查,
這調查結果如何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這調查針對 422 人,
問他們 72 個金錢信仰方面問題的看法,
歸納出四種不同金錢信念類別
研究指這些金錢信念
影響我們在財務上的行為,
如何反應、做決策等,這些問題像是:
1. 人們會富有都是因為
從別人那裡不當得到利益
2. 金錢能解決我所有的問題
3. 金錢是所有邪惡的根源
4. 你不應該告訴別人
你賺了多少錢及怎麼賺到錢
在金錢處理上,
形形色色各種人都有
也造就對於金錢不同的用法
了解一個人的金錢信念,
可以預測他可能會有
哪些財務不適當行為,
如金錢上的不忠,
背著配偶藏錢、強迫購買症、
病態沉迷賭博、強迫性囤積、
財務無法獨立,依賴朋友家人等等
曾看過一個人在金錢上非常小心翼翼,
有次他的保險業務員在問他的銀行帳號,
因為他的保單要用自動轉帳,
結果他卻說:
不行,我的帳號怎麼能讓你們知道。
還有人創業完全沒有準備,
生意都不知從那來,
就大張旗鼓舉債開公司,
在財務處理上,
形形色色各種人都有。
四種不同的金錢價值觀
讓你了解大家對金錢
不同用法的成因
1. 對金錢恐懼者
(Money Avoidance)
覺得金錢邪惡,不應該有錢。
對這類人來說
金錢常是引起恐懼焦慮
或逃避的外力,
他們會擔心信用不良,帳戶透支,
他們可能破壞自己
財務上的成就,避免花錢,
甚至必要開銷也不支出。
金錢趨避者一般收入不高,
富有的人通常不會認為有錢是壞事,
年輕人通常有這種傾向,
但隨著年齡增加,
這種傾向慢慢會降低了。
2. 拜金主義
(Money Worship)
這種人覺得收入增加
或意外之財會解決所有問題,
這是有爭議的,
因為在基本舒適性需求外,
很少證據能證明
財富跟快樂是一定直接關係,
美國的研究是家庭年收入
在 75,000 美金以上,
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
幸褔跟金錢有重大關連,
這種人們通常會有
高額卡債及其他債務。
3. 金錢就是身分地位
(Money Status)
研究發現如果過度在意
金錢上的成就,
太注重物質生活,
通常幸福感很低,
自我實現、活力
跟快樂的程度也不高,
他們容易極度焦慮,
身體常有很多病痛。
Klontz 及 Britt 說:
這種人過度花費或過度冒險,
只為快速財富,提升社會地位,
這種金錢行為很危險。
這種人認為資產代表自己的價值,
因此打扮得光鮮亮麗,
開名車住豪宅,
他們要證明給別人看,
炫耀自己的成功,
即使舉債也在所不惜。
4. 金錢警覺性高
(Money Vigilance)
這種人通常會對錢特別在意,
平常相當節儉,對存錢非常焦慮,
他們會感覺永遠存不夠錢,
對現有生活不滿意,
他們無法好好享受財富,
他們通常信用卡帳單
都會全額繳清,
不會去多付循環利息。
調查結果顯示
→金錢價值觀從小養成
兩位教授認為,
這些信念是小孩時期就發展出來,
父母、老師不知不覺
就把一些觀念烙印在子女腦海裡,
例如為了鼓勵他們取得好成績、
做家事,給錢獎勵,久而久之,
他們可能會認為
有錢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用錢衡量所有價值。
如果小孩從小看家中衣食無缺,
想花什麼錢都可以,
父母也在外人面前炫富,
子女長大自然也可能有
金錢崇拜、金錢即身分地位的傾向,
這種金錢信念在家庭中會一代傳一代,
子女會依循父母、家庭的模式處理財務,
它會下意識驅動一個人的財務行為。
結論
思考一下,
金錢警覺性的信念,
是否讓你在投資上
過於小心,擔心波動,
因此錢只敢放定存或保險,
於是你的可升息資產比例太低,
投資效益不高。
或金錢即身分地位的信念,
讓你每 2、3 年就換車,
覺得一定要開新車才有成就感,
但每次換車,你的收入足夠負擔嗎?
是否為你帶來更多債務?
了解這些金錢信念,
也許可以給你一次
檢視個人財務狀況的機會。
本文授權自:廖義榮(Taylor)
原文標題:金錢觀如何影響你的人生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Henry)
(圖/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