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是一面鏡子!」
在人潮熙攘的校園中,
我與學長坐在圖書館迴廊,
他用十分肯定的語氣對著我說這句話。
眼前的這個大男孩,常在台北大大小小的地方跑,
無論是醫院、博物館、學校都看得到他的蹤影。
林書毅,
一個3年內志工服務時數達到332小時之多的熱血青年,
當我好奇是甚麼樣的原因讓他選擇走這條路時,
他眼中流露出無限的不捨之情,
一字一句說出他與媽媽的故事...
(以下為林書毅親自口述)
從小媽媽就投身志工服務,而我也深受影響
國中便開始了志願服務的工作
從我有記憶以來,媽媽就在當志工,
不論是醫院、派出所、社教館、區公所等等都有她的身影,
主要是幫忙文書處理、影印等等簡單的工作。
從小我就在志工環境下長大,
受到媽媽的影響,
也理所當然地覺得自己有能力就要回饋社會。
升上國中那年,我開始了人生第一項志願服務,
在母親所服務的醫院做學生志工,
因為醫院裡的資深志工對電腦不太熟悉,
於是醫院中有許多病人病歷,
都是由我負責一個個鍵入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病歷室位於地下室,太平間附近,
當時獨自一人被關在裡面,
年紀輕的我總覺得有點害怕,卻又告訴自己:
為了像媽媽一樣幫助別人,一定要勇敢!
我想要透過志工產生連結,更貼近媽媽的心!
就這樣一直持續到高中,
期間有許多朋友會問我:「為什麼這麼執著?」
假日時同學們出去玩樂,而我在醫院做志願服務,
朋友們把時間拿來談戀愛、玩社團,
我則是在體檢中心看著好幾百罐的血液與尿液。
低下頭,我不禁問自己:「為什麼?」
回想我的童年時光,大部分是孤單中度過,
心中渴望母親的陪伴,但媽媽投身志工,
將時間與心力奉獻給需要的人,
所以母子倆的相處時間並不多。
究竟這樣全然地投入自己,可以得到的是甚麼?
我才知道自己是藉由當志工的機會,與媽媽多一個連結,
能更貼近她的生活、她的思想,也讓我們之間更為緊密。
上了大學志工生活更精彩,
最懷念與母親一起擔任花博志工的日子!
一直到上了大學,在多采多姿的生活中,
我也擁有更多資源與時間,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於是在大一開始參加校內外志工服務,
除了繼續在醫院做志工以外,
還有到偏鄉小學、科學營隊、花博園區等地服務,
終於,在大四的千人志工誓師活動,獲得服務300小時志工榮譽表揚,
而我也立刻回家,向母親分享這份得來不易的喜悅!
在大二時,剛好是2010年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盛大開幕,
學校有一門課是到那邊擔任志工,
志工們搶排班都搶很兇(有當過花博志工應該都印象深刻),
開放時間一到便守在電腦前,
只為了與媽媽排同樣的第5班。
那段期間我最喜歡與母親緩緩走過夢想館,
看著園區內的路燈一盞盞暗去,
走出大門一起吃碗溫暖的紅豆湯當消夜,
再慢慢散步回家。
萬萬沒想到,母親竟被診斷出癌症...!
此時的我們成為了需要幫助的那一方
我們母子二人組過著忙碌充實的生活,
想要一起為這個社會奉獻,直到老去,
但是一切在我大四那年亂了調。
2012年10月,媽媽被診斷出得了直腸癌,
她堅持要在自己服務的醫院接受治療,
而父親也認為在媽媽熟悉的環境,對身體比較有幫助。
過程中開刀、接受化療,
說實在的,除了生理治療,
我認為心理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
長期下來,母親與家人都心力交瘁,
而媽媽除了得忍受病痛外,還有龐大的心理壓力,
因此必須運用到社工室的資源,
志工值完班會到病房陪伴媽媽,
我也不例外,
常利用時間半天做志工,半天照顧媽媽,
讓她在心情上會覺得比較安穩、有慰藉。
在這期間,媽媽還榮獲了102年度志願服務績優金牌獎章,
但因為當時在接受治療,沒有辦法去現場領獎。
我問她覺得可惜嗎?她笑著搖了搖頭。
全家一起挺過最難熬的時期
現在常帶著媽媽到處遊玩
2013年5月,母親在接受外科開刀時,
將近10個小時我守在手術室外,
我告訴自己,我是家裡的獨子,
要堅強,不能表現出一絲脆弱,
我希望媽媽從手術室出來可以看到我的笑臉,
不想要她為我擔心;
而當她從手術室平安被推出來時,
我的擔憂也瞬間雲消霧散。
一直到今年初,媽媽的病情逐漸好轉,
出院後還是會掛念醫院裡的志工阿姨們,
常常趁早上回診完,下午就待在醫院當志工,
就連生病都還是堅持要奉獻的媽媽,讓我既欽佩卻又心疼。
自從媽媽的身體逐漸恢復後,
我常利用「志工榮譽卡」提供的資源,
趁假期帶著她到博物館、故宮參觀遊玩,
一起和全家尋找好吃的東西,
看到她臉上滿足的笑容,我也覺得很快樂。
從沒想過付出的一切會回饋在自己身上
只要還有能力,就要繼續做下去!
一路走來,看著媽媽一輩子這樣付出,
媽媽給了我最佳的「身教」,
讓我覺得自己也有能力去做這些事情,
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我:付出就是收穫,
幫助需要的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人的生命有限,必須要做有意義的事。
回顧過去,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
付出的一切會回饋在自己與親人身上,
我想媽媽也沒有想過,
當初我們給予其他人的幫助,
就像遇到了鏡子一樣反射回來,
如太陽般溫暖地照耀在我們身上。
經過了這麼多事,
我更堅信自己與媽媽在做的事是不該停止的,
只要還有能力,就要繼續做下去。
在人與人的互動中,關懷是最溫暖的,
其實幫助別人並不難,
當你帶有一顆溫柔的心,
關懷身旁的人,你就已經做到了!
聽完這對感情深厚的母子故事後,
小編真的覺得很感動,
林書毅用奉獻自己的方式,只為了更貼近媽媽。
年輕的他在經過生活的波折後,
更體悟到了「付出就是收穫」!
讓我們來複習一下林書毅 很棒的正面想法:
「當初我們給予其他人的幫助,
就像遇到了鏡子一樣反射回來,
如太陽般溫暖地照耀在我們身上。」
最後,讓我們一起祝福書毅媽媽早日康復!
也給我們給這位孝順又熱心的大男孩 林書毅 用力地按個讚吧!
延伸閱讀:
你 是否也跟我們一樣
不是靠爸族,也不想當靠爸族,當然 也還不是人生勝利組,
但也絕 不甘願就這樣 平淡過一生 呢?
為了鼓勵自己及親友,
我們 開闢了 『我的人生 我的選擇 』 專欄
由 CMoney小編們,獨家專訪:身旁的 "平凡人",
看他們是 如何 突破困境、 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
透過這些故事,
希望 大家能 燃起熊熊鬥志,
相信,下決心 你也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
再來一篇 →高學歷變成絆腳石?!張雲淞不進金融圈,籌20萬只為到基隆山上做...還被嗆「做得要死 值得嗎?」
小編我開了一個網誌主題『我的人生我的選擇』,想報導身旁的素人敢勇於不同的故事,
若您或親友有人生的故事願意與大家分享,歡迎來信投稿:lele@cmoney.com.tw
CMoney誠徵 「人物採訪記者」,
如果熱血的你,渴望想用文字改變世界,
把握 這一生難得的機會,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