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教授都會被連續詐騙成功 3 次,損失高達百萬! 這 3 個洗腦陷阱,你聽到了,一定要趕快先閃..

股魚

股魚

  • 2018-03-13 14:43
  • 更新:2018-07-29 19:00

連教授都會被連續詐騙成功 3 次,損失高達百萬! 這 3 個洗腦陷阱,你聽到了,一定要趕快先閃..

(圖/shutterstock)

 

 

金融市場中的龐氏騙局

在金融市場中有一個著名的名詞

稱為是「龐氏騙局」,

其運作的原理是透過類似直銷方式,

要參加這場遊戲的人

要先付一筆錢作為入會代價,

而所賺的錢是來自其他新加入的參加者

而不是來自於公司本身透過業務所賺的錢。

投資者通過不斷吸引新的投資者加入付錢,

來支付早期的投資者,早期便加入的人

通常在短時間內獲得相當程度的回報。

 

俗稱老鼠會

但隨著更多人加入,支付的能力下降

且資金流入不足,騙局泡沫爆破時,

晚期才加入的投資者便會蒙受鉅額金錢損失,

在台灣這樣的遊戲稱之為「老鼠會」。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受欺騙的對象

多是金融知識份子

而這樣的騙局的形式

不僅是台灣發生過鴻源案,

在美國也曾發生「馬多夫騙局」的案例

其所受到欺騙的對象多是受過良好教育

且具備金融專業的知識份子。

看到這邊不禁令人想到為什麼

具備金融專業的人仍會受到龐氏騙局的吸引,

這有幾個原因:

1. 賭自己不是最後一隻白老鼠

2. 以為自己遇上了天大的好運氣

 

這樣的騙局有個特徵,

通常不對外公開多以口耳相傳的方式來散播,

這就造成了一種神秘的吸引力。

想想看,若是自己很要好的朋友

在某個聚會場合不經意的提到一個賺錢機會

不公開且名額有限,看著對方

好像也沒什麼很積極的想要你加入,

心裡不禁就焦慮了起來。

 

「會不會就此錯過了一個大好機會?

這樣的聲音不斷的在腦海中浮現,

理智與專業此時就退到一旁

去任由內心的衝動來主導當下的行為模式」。

這便是透過心裡的焦慮感來引誘的一種模式。

 

 

先瞭解直銷

用來吸引人的模式

直銷模式的變質在台灣常見的直銷

也有類似的情況,在筆者早期

被拉去參加直銷入會的經驗中,

直銷場合透過幾個主要的模式來吸引你加入:

 

超容易被洗腦的 3 點陷阱:

1. 光鮮亮麗的成功講師

(開著賓士、法拉利之類的高檔房車)

2. 想要盡早成功的心態

(獨立自主、當老闆、開創事業 etc)

3. 當兵有持續性收入,一出社會有錢

自己開公司(針對即將入伍的年輕人)

 

這幾點無一不是

針對時下年輕人內心的渴望所精心設計,

只要年輕人意志力稍加的薄弱一些,

就會當場簽下入會合約成為直銷商的一員。

 

之後則是看被洗腦程度的高低來決定狀況,

洗腦程度嚴重者喜歡三不五時邀請朋友

吃飯敘舊順便推銷其所加入的直銷商產品,

這通常是好友與親人

都會遭殃到最後朋友都會離他遠遠的。

洗腦程度低者則是言談中偶而推薦一下

但不會很積極要求購買

也不會刻意參加聚會推薦。

 

 

在國外 直銷是好銷售

雖然,在國外的書籍中並不反對直銷的形式,

甚至於推薦直銷是一種

跳過盤商的直接性銷售行為,

可以降低中間成本

讓消費者便宜的代價取得商品。

 

在台灣 卻變質了

就原理上來看是立意良善,

但到了台灣是否維持住相同的制度模式

就值得深入研究討論。但在台灣的,

直銷的上下線分潤的制度

確實跟龐氏騙局的設計有極大的雷同之處。

 

別再相信騙局的廣告語

風險與利潤是相對的關係

這制度最吸引人的地方

在於「低風險、高度回報」的設計形式。

像是鴻源案中是以月息四分的形式

來吸引投資人,如果是早期投資人的話,

只要能撐過二年必定穩賺不賠

但後期加入的投資人就不一定有這樣幸運了,

而該公司在初期穩定建立出發放利息的假象

讓投資人趨之若鶩。想想看,

當時的環境銀行定存年利率約為 9 %,

參加鴻源方案的投資人所得利率

為月息四分(創建初期時為月息六分),

相形之下這是一個相對高報酬的方案,

也無怪乎一堆人前撲後繼的加入。

 

低風險高報酬就是騙局

但這種低風險高報酬的方案最終證實

都是一場又一場的騙局。基本上,

風險與報酬是相對應的行為。

高風險高報酬、低風險低報酬是不變的真理,

有低風險又高回報的事物

幾乎是不存在的夢幻場景。

 

 

最後叮嚀:

短期高回報 不存在

下次若又聽到某種低風險

又能短期回收的高回報型投資,

只要想想看是不是聽起來像是夢一樣?

如果是的話,那就不要太相信自己的好運氣,

這通常是包裹著惡夢的糖衣,

只等著你一口吃下來品嚐夢醒時的苦果。

 

 

小編結語:

 3 年前 ( 2015 ) 印象小編最深刻的 2 個報導

一個是:中研院前副院長 被騙2千萬積蓄

另一個是:4個月內 765個碩士以上被詐騙

當時對這些報導持保留態度

是因為那時覺得,高學歷的人

判別力應該會比一般人高吧?

但陸續關注幾年有關於詐騙的新聞

 

科技業、高學歷更容易受騙 - 2016 年

警方統計,大學以上達 86 %,工程師占 34 %

交大教授連被騙 3 次 遭詐百萬 - 2017 年

犯罪集團連續 3 次得手

 

觀察下來真的發現

高學歷不表示一定能發現自己被騙

所以,別覺得自己運氣好,撿到寶

如果一聽到關鍵字就趕快收手吧!

 

本文由 股魚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股魚

股魚

投身股市超過15年以上專業級散戶,結合自身的專業背景,開發出整套投資流程系統,成功地協助無數的學員抽離投資過程中常衍生的情緒干擾,以系統流程的邏輯進行理性的投資決策。

投身股市超過15年以上專業級散戶,結合自身的專業背景,開發出整套投資流程系統,成功地協助無數的學員抽離投資過程中常衍生的情緒干擾,以系統流程的邏輯進行理性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