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香港人平均年收
約為兩百六十萬日圓
(編按:約新臺幣 70 萬元;
台人的平均年收入是 63 萬),
僅日本人平均年收四百一十四萬日圓的 6 成左右。
然而,60 歲以上,
擁有超過一億日圓
(約新台幣兩千八百萬元)的年長者,
香港是每六人中就有一人,
但日本卻是每十人中僅有一人。
為什麼收入較少的香港人,
卻能比收入較高的日本人擁有更多資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這中間最大的道理,
就是處理資產方式的差異。
如果提到「為了增加資產,『資產○○』非常重要」,
你認為句子中的「○○」,應該填入哪個詞彙?
認為是「資產管理」的人,
是典型的亞洲人;
相對而言,所有受過金錢教育的
西歐等國的人,都很重視「資產安全」。
那麼,究竟為什麼有些人看見「資產○○」
這樣四個字的慣用語,
就會認為是「資產運用」?
你心中有沒有什麼頭緒?舉個例子,
你是否曾在學校裡學習關於資產管理的方法?
或是在家庭中,雙親是否曾教過你理財的知識?
應該有九九%的人都會回答「沒有」。
無論在學校或家庭,
都學不到資產運用這類詞彙。
儘管如此,為何我們會知道這個名詞?
因為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
或不動產公司,都是這樣教我們的。
藉由報紙廣告、電視廣告、
宣傳 DM 和臨櫃窗口服務,
金融機構持續高聲呼籲要妥善運用資產,
結果我們便不知不覺的
開始相信「資產管理非常重要」了。
因此,即使聽見別人說:
「因為利息實在太低,讓我們
買投資信託商品來『運用資產』,把錢變多吧!」
我們也不會覺得哪裡不對勁。
在這樣的大聲疾呼之下,
讓人只顧著思考「攻擊」,
卻對「防守」輕忽大意。
結果,我們買下了如賭博一般的危險商品,
讓寶貴的金錢減少、被獲利迷惑而喪失了判斷能力,
因而能不在乎的買下
手續費高昂的投資信託產品。
只要防守弱,無論在棒球或足球中都無法得勝,
在金錢上道理也相同。
相較於日本,
香港人從宗主國英國
所學來的思考方式,
並非資產運用,而是「資產安全」。
金融先進國家英國的理念是:
「所謂的資產,是應當要保全之物。」
為了保全資產,關鍵就在於管理,
要由自己負起責任來執行。
包含選擇金融商品、
選擇託管資金的專業人士,都是自己的責任。
尤其外行人贏不了專業,
因此我們應該找出真正能增加財富的專家,
將運用資金的工作託付給他們。
真正能增加財富的專家
是資產保全專家,
因此能一面正確的分散、保全,一面讓錢變多。
藉由複利增加財富時,
他們同時會格外留心避免因稅金、
手續費而造成的耗損,
可說是完全依循金錢定理行事。
令人意外的是,
鮮少有人知道這世界上
有兩種金錢專家,
那就是增加財富的專家,以及榨取金錢的專家。
美國、歐洲等國有許多增加金錢的專家,
因此若要接受金錢教育、收集資訊,
很容易就能找到這些專家們。
相反的,其他許多國家
卻是榨取金錢的專家占了壓倒性多數。
他們會對你投以熱烈目光,
一面摩拳擦掌的等待著,
但真正能幫你正確理財的專家卻少之又少。
在諾貝爾獎中,
日本人唯一未獲得的獎項,
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可能是因為在日本國內幾乎沒有這樣的專家,
因此會有這樣的現象,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本文摘自:金融業者不能說的理財詭計
作者: 坂下仁、宮大元 出版社:大是文化
現在加入好友【獲得股市 最新消息】
本文由 今周刊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侵權!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Mur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