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館長」去年 7 月曾在臉書曝光自己住院、
雙手插滿針頭的照片,令不少粉絲擔憂,
後來在直播中表示因為自己長期壓力大、
飲食不正常,加上有抽菸造成身體負擔大,
三酸甘油脂、膽固醇、血脂等指數都不正常,
因此才會考慮洗血療程,
希望能讓身體快速恢復健康狀態。
事實上,腦中風、心血管疾病,
都是高血脂惹的禍,
根據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
20 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盛行率高達 22.8%,
估算每 5 人就 1 人,高血脂症成為國病之一。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有糖尿病 得心臟病機會高 4 倍
據統計,約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有高血脂的問題,
主因他們分解脂肪的脂解酶活性降低,
加上肝臟合成與釋出三酸甘油酯的能力增加,
造成好膽固醇下降。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最常見死因,
特別是第二型糖尿病。
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說,
糖尿病患比一般人更容易有高血脂症,
研究發現,高達一半以上的糖友血脂異常,
也因此,患有糖尿病的人,
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是一般人的 2 ∼ 4 倍。
游離脂肪酸高,影響胰島素功能
油脂為什麼會影響血糖值的高低呢?
陳詩婷解釋,當我們吃進過多油脂或因肥胖等問題,
造成體內游離脂肪酸比較多,
一旦身體的游離脂肪酸高,胰島素會趨向阻抗,
導致敏感度不夠,久而久之就難以發揮胰島素功能,
降低血糖濃度,進而導致血糖控制不良。
以第二型糖尿病人來說,
他們通常也是肥胖者,
其血液中含有過多的游離脂肪酸,導致胰島素阻抗,
使得身體傾向增加製造
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
更糟糕的是,在胰島素分泌或供應不足的狀況下,
體內脂蛋白脂解酶的活性會減少,
於是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及三酸甘油酯的解脂作用就降低了,
這就是為什麼通常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
會有血脂異常的情況。
糖尿病血脂異常的典型表現
是三酸甘油酯升高,
而且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太少,
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粒子偏小而且更為緻密,
容易鑽入血管壁,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損害,
造成血栓、動脈硬化,
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高。
5 原則改善糖友的血脂異常
糖尿病合併高血脂的治療,
除了積極控制血糖外,更要積極控制血脂。
陳詩婷說,在飲食控制的部分,
脱不開均衡飲食、少油、少飽和脂肪及膽固醇為原則,
同時適量攝取主食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
肉魚豆蛋類和奶類等六大類食物。
1. 避免食用飽和脂肪、高膽固醇食物
以白肉取代紅肉,少攝取飽和度高的油脂,
以及適量攝取高膽固醇的蛋黃
(一顆蛋膽固醇就高達200 毫克)、內臟等,
尤其本身膽固醇就偏高的人。
2. 膳食纖維每日達 35 克
特別是可溶性纖維,例如燕麥、豆製品等,
研究發現,有助於降低血中膽固醇、穩定血糖,
最好選擇未精製的主食,並達到天天五蔬果,
增加纖維質的攝取。
3. 注意烹調方法
盡量選擇清蒸、水煮,取代油炸、煎、炒食物。
4. 少吃精製糖及適量喝酒
珍奶、蛋糕等甜點,都屬於高GI、高糖分食物,
很容易在體內合成三酸甘油酯;此外,過度飲酒
同樣會增加血中三酸甘油酯,造成血脂異常。
5. 減重、戒菸
戒菸、適量的運動、維持理想體重,
也可以幫助血糖和血脂的控制。
最後,提醒您,若透過飲食控制、減重、
運動等生活型態改變,仍有血脂的問題,
就必須搭配藥物治療,穩定血脂濃度。
本文 摘自:生活i健康特刊《清血脂肪中風》
出版社:今周刊
文.陳大樂 圖.達志影像
此文由 今周刊 授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ㄆㄆ)
(首圖/飆桿 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