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薪水的退休人生該如何度過?專家:先思考「4」種問題,分析出適合你的退休生活!

退休

 

【我們想讓你知道】

近年來,勞保老年年金即將破產,準備退休的中年族群,很多人都很擔心自己的退休生活,可能受到很大的影響...在探討過渡到退休生活的種種相關議題上,不容忽視的因素是平均餘命。我國平均餘命的延長將會使得何謂適足的退休所得,或是退休所得替代率的滿足點變得更加複雜,而決定退休的時間點,也無法只是考量個人的選擇,還包含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員的財務規畫及潛在需要,這些往往都需要經過召開家庭會議在商言商。

 

文/廖義榮、高震宇

 

不同退休階段 關心的重點有所差異

大多數國外研究學者都認為可以宏觀地將退休視為橫跨退休前期、退休過渡期及退休適應期三個關鍵階段 所構成的一個過程,而不僅僅視為一個單一事件。正因為退休並不是屬於短期發生隨即結束的,必須正視在不同階段關心的重點也應該有所差異。

例如退休前期

應著重於做好規畫、釐清退休期望及工作情境;

而在退休過渡階段

則應強調須確認退休決定、了解配套銜接僱用制度以及處理退離相關情況;

在退休之後的適應階段,

則應注意退休生活的滿足、退休後心態上的調整,以及是否能維持家庭幸福感等相應課題。

 

「退休」是門藝術也是個難題

如何做好退休準備,或是何時開始準備,始終是一門藝術也是一個難題。實質上的準備是否充分到位、財務規畫充足與否,以及心理上的接受程度,都可視為是退休準備的一環。

透過亞當斯(Adams)和羅(Rau)兩位學者在 2011 年的研究發現,關於退休準備是一個人步入中年之後,考慮停止繼續工作下去、減少在現有工作中的既定承諾與時間心力的投入,或者轉換至不同工作型態這段期間的規畫。

在研究中也認為退休準備有兩種組成元素,包含了過程元素及結果元素。其中的過程元素涉及了動機性的過程,包括前瞻、意圖、行動及自律等概念。

例如在過程中可能會萌生意圖和生成發展未來某種狀態的心理期待,以及觸發採取相應行動來達成該想像狀態。而結果元素在概念上,則可以解釋為,取代現有工作的一種中心化的生活,直白的陳述此觀點則是將退休準備視為,倘若進入退休期間,也能與退休前從事有薪工作時一樣滿足生活各項需求的規畫。

 

用四個關聯性問題

思考令自己滿意的退休生活

如果嘗試理解達到人們滿意的退休角色,以取代退休前從事原來工作時的生活型態,大致上可以透過四個關聯性問題來思考:

第一、是思考退休後要做些什麼(活動規畫)?

第二、是思考如何供應退休生活所需(財務規畫)?

第三、則是思考退休後要住在哪裡(居住規畫)?

最後、則是考慮與誰一起度過可能漫長的退休生活(退休生活的關係規畫)?

 

用四個面向 分析退休規畫

進入退休生活後,會發現許多層面都在發生變化,首當其衝就是無薪生活的開始。而當生活重心不再是上班下班這檔事,談論的話題也不再圍繞著升遷或是同儕競爭,退休生活儼然該重新定義。2010 年有三位學者 Noone、 Stephens 和 Alpass 在其共同研究中,試著以四個不同的構面來分析退休規畫,分別為:財務構面、健康構面、生活型態構面及心理社會構面四個面向。研究中指出,大部分人在思考不同面向時,會採取相應不同的行動方案,並期望藉此擁有滿意的退休生活。

首先是在財務構面上

人們所考量的退休規畫行動方案包括對於風險性資產投資的相關了解,例如該選擇投資股票、基金或是債券及如何配置,當然也會考慮增加購買保險的種類或比例來達到目標性規畫,甚或是進入不動產市場等。

接著是健康構面的規畫方案

包含是否擁有健康保險或是提高醫療相關保險給付,加入健身中心或是社區活動中心社團,建立規律運動也會成為行動方案,對於定期參加健康檢查及戒掉過去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習性,也會變得重要起來。

而在生活型態構面上的規畫

包括退休後假設需要再回到就業場域,在能力上可以被僱用的工作考量、居住環境的調整和安排、想盡一份力量做志工或是投入一直有興趣,卻囿於工作或家庭經濟而無法參與的活動等。

而心理社會層面

同時也是四個面向中牽涉最廣的構面,由工作者過渡到退休者的角色定位,常常會需要一段時間來調適面對,當社會關係網絡要再一次建構,要花費很多時間和心理建設,其中更廣泛地涵蓋金錢支出規畫、群體教育學習的參與或退休後同齡活動的籌備安排等。

 

以資金運用面來看,

「長壽人生」充滿各種危機

而實證研究也發現,退休時程的規畫包括啟動退休方案及距離退休的時間安排,相當程度地影響財務、健康及心理社會面的退休準備。三位學 Noone 、Stephens 和 Alpass 也指出,美國健康及退休研究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退休研究計畫之一,使用了三個問題,包含「你曾經思考過多少次關於退休的事」、「你曾經和另一半共同討論過多少次關於退休的事」以及「你曾經和你的朋友及同事討論過多少次關於退休的事」來做為非財務與非正式的退休規畫評估分析參考。

如果能活得長壽並且隨時隨地保持精神充沛、神采奕奕,無疑是人生中一大樂事,但是從老後生活資金運用的觀點來看,長壽人生可說是充滿著各種意想不到的風險與危機。

 

退休後,問題不會只有錢而已

經常被討論到的預設困境就是一旦活得長壽,期間卻不幸遇上通貨膨脹,將會導致個人及家庭儲蓄存款減少,而發生難以平衡生活開支的嚴重事態。但即使對退休生活做再萬全的預先準備,也仍然無法百分百確保 退休後的生活能如退休前的設想般順利進行。無論是多麼縝密的退休規畫都有其侷限性,而退休規畫也常會因為自身的規畫經驗不豐富及心智狀態的不穩定進而提高偏差機率。

規畫的謬誤,是指一般人往往會低估完成一件事所需要的時間。而在退休規畫上時常產生規畫謬誤,則是因為低估外在客觀環境的問題,在心智上構築了過於樂觀、最佳情境的劇本。這種過於樂觀偏誤,也可能導致低估了維持退休生活必要收入的重要性。嚴格來說,退休從來就不單單只是錢的問題而已需要考量的事情很多。

 

財務規畫最受民眾重視

近幾年來,財務規畫應該是所有退休準備課題中,最受民眾重視的部分,甚至必須從整個家庭的財務報表進行整體性評估。而何時需要開始著手進行退休準備、個人金融知識或是財務素養的累積養成、退休後的收入來源及資源整合、專家或財務顧問所提供專屬財務建議案的品質、財務規畫行動方案的執行效能及可能發生的債務管理等,都是必須關切的議題。

2011 年 Yang 和 Devaney 兩位學者的研究更發現,即使僱主透過確定給付制的退休金,例如我國的公務人員現行退休制度,係採確定給付機制,公務人員的退休金給與是由政府負最後支付保證責任,亦未能在工作的內在薪酬與退休規畫行為之間產生顯著的關聯,也就是說,研究顯示,即使民眾樂在工作也不能影響其退休規畫,這可能與確定給付制經常配合任職年資的長短來設計有關。而當認識到規畫時間所剩有限且越接近退休,民眾更可能開始進行相關退休規畫。

 

實際的退休規畫建議:

談完了上述退休可能會面臨的多重現象,接下來要提出實務規畫建議。首先是退休前的規畫與準備希望大家靜下心來,好好進行家庭資源的整體評估,將家庭成員彼此掌握的財務資源條列出來,畢竟大多數的時候,退休很可能是一種回歸家庭的必經過程,況且對部分退休者而言,退休很可能是為了履行另類的照顧責任,不論是否心甘情願,當家人出現照護需求,承擔撫養責任者也會慎重考慮退休。因此,建議採取

以「家庭經濟為核心」進行退休評估與退休準備

如此才是達成支持其家庭生存與其他物質生活需求、健康人生及維持正常人際活動的最基本要務。也因為這個部分至關重要,

要達到全面保護家庭經濟 必須借助財務顧問的諮詢診斷

專業合格的財務顧問需要結合金融投資、保險審視、醫療給付及稅務評估和資產傳承等專業來提供規畫方案,並且要定期檢視執行的自律性與成效,必要時調整方案的內容和腳步。此類的員工協助輔導,從公私兩端協力夥伴共同構思雙贏策略,未必都要政府親力親為,或許可以透過相關實體或虛擬平臺的架構,悉心評選專家業者提供協助。

其次,面對國家年金改革計畫的推行實施

上述這些攸關老後生活經濟安全、積極生活調適與充足合適的退休準備資訊,可能也得考慮儘早透過超越時空限制的網際網路環境和發達的社群媒體整合提供。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本文摘自《無痛退休》,作者:廖義榮、高震宇,出版社:如何出版

(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Ryan )

廖義榮(Taylor)

撰文者廖義榮(Taylor)

廖義榮Taylor,曾是拎著007手提箱各國跑生意的資訊業外銷老手, 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現在是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 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及在企業推廣EAP員工協助方案:員工理財教育與諮詢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