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證據為導向的投資正在崛起
你跟上了嗎?
凡事要講證據,這是大家視為理所當然的道理,
但在投資理財的行業中,證據卻是經常被忽略的,
最近幾年在美國的投資顧問業開始重視一個新的名詞,
叫做:以證據為導向的投資,
這個名詞是什麼意思呢?
讓我們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理財界充斥太多似是而非的說法
證據為導向的投資則是經過學術驗證
意思是說,在投資理財這個行業中
有太多似是而非的說法或技術,
這些說法或技術並沒有充分的證據
(最有公信力的證據就是學術研究報告)
來支持是對投資人有用的,但因為很多人說,
加上媒體的傳播,導致很多人相信這種說法或技術。
"技術分析"就是其中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有太多的學術研究證據都證實,
技術分析對於預測股票(或其他金融資產)未來的走勢是無效的,
但是這個"證據"並沒有得到投資人的重視,
每天依然有無數的人自己在鑽研或相信別人的分析,
這種情況也是全球各地都很普遍的現象,
因此美國現在開始有一批"覺醒"的投資理財顧問,
他們希望他們所告訴客戶的建議
或是投資方法都是有經過學術研究的"證據",證實是有效的,
期許自己做一個真正對客戶有幫助的理財顧問,
而不是以訛傳訛的江湖術士
除了證據為導向的投資
另有 5 類型顧問
財經部落格 Above the Market 的作者 Bob Seawright
就是其中一個大力推崇
以證據為導向投資 (Evidence-based investing) 的人,
他最近在財經雜誌 (ThinkAdvisor) 的一篇文章就提到,
相對於以證據為導向的投資理財顧問 ,
投資理財顧問還分為好幾種,
希望你(遇到的)不是下列這些投資理財顧問。
哪些是你不希望碰到的投資理財顧問呢?
我擷取部分內容跟大家分享:
1. 以卓越的業績為導向的理財顧問 :
這類的理財顧問通常年紀都會比較大一些,
他們希望你相信,因為他們在這個行業已經打滾很久了,
豐富的實務經驗比實際的證據更為重要,
這類的投資理財顧問通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
那就是--他們一直犯下相同的錯誤,但是卻更加的有信心,
滿頭的白髮讓他們看起來似乎很有智慧,
對他們而言,高檔的房車與辦公室傢具
比學術研究證據更具有說服力
(很多長年以來不斷出現在股市分析節目上的老面孔
就很像是這類的人,長期以來他們都是使用著
相同無用的分析方法,但卻更加的有信心)
2. 以恐懼為導向的理財顧問 :
這類的理財顧問不斷的叫喊著股市要大跌了,
也不管實際的情況不是如此,
他們還是不停的如此嚇著投資人,
希望投資人能夠有所反應,只要投資人被嚇到了,
就會按照理財顧問的說法去做,
因為恐懼是最好的銷售方法
(嗯!這類理財顧問真的還不少)
3. 以熱情為導向的理財顧問:
這類的理財顧問通常都很熱情且精力旺盛,
他們會很主動的分享許多資訊(但卻不是證據)
給(潛在)客戶,
他們如此做是希望(潛在)客戶能夠認為他們真的很棒,
但他們卻不知道,
傳播缺乏證據的資訊給客戶其實往往
只會是害了客戶(好的投資理財顧問不能只是光有熱情)
4. 以新穎技術為導向的理財顧問 :
這類的理財顧問喜歡強調他(的公司)
具有哪些現在最先進,
神奇且獨特但通常也是比較很透明的投資技術,
他(的公司)總是擁有市場最好的技術或商品,
許多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專有名詞,
如選擇權,證股權證,避險操作等等是
這些理財顧問經常掛在嘴邊的,
因為他們相信這顯得他們是很專業的,不是嗎?
(嗯,我見過不少這類的人,當你真的更深入的去問,
為什麼投資績效會很好時,卻又往往說不清不楚)
5. 以直覺為導向的理財顧問 :
許多理財顧問寧願相信自己的直覺而不是證據,
認為他們對於選擇股票,基金,進出場時點,
預測都有很好的直覺,他們總是忙著行動,
經常靠著建議客戶買進這個賣出那個,
但是他們不知道,
好的投資建議經常卻應該是什麼事情都不要做,
而好的投資往往都是跟直覺相反的
選擇財顧時,
要仔細觀察評估!
投資理財顧問很多,水準也是良莠不齊,
選擇的時候要睜大眼睛,做任何決策之前要多看證據,
以證據為導向的投資才會是正確的!
投資朋友們,
你的理財顧問是哪一種呢?
追蹤FB粉絲團
即時獲取更多基金資訊!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