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年化10%以上報酬率並不難,蔡至誠不到30歲實現財務目標

擁有年化10%以上報酬率並不難,蔡至誠不到30歲實現財務目標

9歲的蔡至誠花5年擁有逾400萬元,說明「只要去做,沒有不可能!」

去做是指用力存錢,然後及早開始投資理財。 

你已經準備好像他一 樣嗎?

只要參考蔡至誠的境外ETF投資組合,

或是怪老子提供的台版ETF投資組合,

開始紀律且長期買進持有,

擁有年化10%以上報酬率並不難。

 

用力存錢、及早投資
他不到30歲實現財務目標

(2020)年1月出版的《我畢業5年,用ETF賺到400萬》,

很快就成為博客來商業理財類暢銷榜第1名,

作者「PG財經筆記」在書中描述了他個人投資ETF的方法與心得。

 

「PG財經筆記」本名蔡至誠,現年不到30歲,

中央警大畢業的他,在4年紀律的警校生活及5年警察工作的訓練下,

養成了紀律存錢與投資的好習慣,

讓他能夠在短短5年內將資產從0累積到逾400萬元。

原本根據蔡至誠估算,光靠薪水,

要到40歲時才能擁有逾400萬元的資產,

結果卻在5年內做到,整整縮短了10年,

 

而這主要是靠強大的存錢意志以及提早投資理財。

提及為何想存錢,蔡至誠立即回應,

是想要改善家裡的生活,

因為僅靠父親擔任學校教材代理商的收入,

一家可溫飽,卻不寬裕,

這也是蔡至誠選擇念公費警大的原因。

但再深入追問,有別於很多人想存錢卻無法做到,

他為何能有紀律且持續地將大部分收入存下來?

蔡至誠沉默了一會回答:「我想證明自己!」

 

存錢念頭強大
為改善生活 也想證明自己

大學念警大,每月有1.5萬元的公費零用金,

扣除每週末返鄉交通費、生活費等還有結餘,

許多警大生會在週末花錢玩樂,或買自己喜歡的3C產品等,

但蔡至誠卻因家裡的經濟情況而對花錢謹慎保守,

不會像其他同學亂花錢,而是把錢存下來。

大二時,一心想存錢的蔡至誠,

在郵局阿姨的推薦下買了6年期的儲蓄險,

他計算後確認自己有能力每月繳付5,000元保費。

這個決定,讓他在25歲、工作第2年時擁有了第一桶金100萬元,

其中40萬元來自到期的儲蓄險,

剩下的就是靠工作2年存下來的60萬元。

25歲就擁有100萬元,蔡至誠並沒有因此停下存錢的腳步,

甚至積極跨出投資理財的第一步。

「我根據每月能存下的不同金額,

用Excel試算,到幾歲才能存到400萬元,

結果是40歲才有機會達到,

而且如果買房子,這筆錢就沒了,

顯然光靠存錢並不夠,於是就開始學投資。」

這個用Excel試算的動作,

對蔡至誠往後的存錢與投資產生3大影響。

 

首先,改變了蔡至誠的資金分配順序。

蔡至誠表示,一開始工作後,是把花剩的工作收入存下來,

但等他試算幾歲可以存到400萬元時,

發現每月存的錢若不固定,就無法預測,

所以改以每月存多少為先,

扣除孝親費等必須費用後,剩下的才是生活花費。

 

每月存下薪資的5到7成
加快累積資產速度

其次,為了加快存錢速度以增加投資本金,

蔡至誠比以往更用力存錢。

「我會盡量擠壓自己的費用,

一個月至少可以存每月薪水的5成,最多能存下7成。」

蔡至誠舉例指出,原本買東西就是以特定需求和實用為主,

後來花錢時會再進一步想「若買這個,就會存不到錢」。

這種為了存錢而再三思考的習慣,

除了受家庭環境影響,

也是從他經常玩的電玩遊戲《英雄聯盟》養成的。

蔡至誠表示,這款遊戲的玩家必須挑戰如何以最少的資源買到最強的裝備,

就如同生活中以有限收入來過生活,

還要盡可能存到越多錢一樣。

蔡至誠強調,「我不知道未來會如何,

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存款,所以能存就盡量存。」

最後,就是在盡量存錢的同時,

因為對多數人認為「存到500萬、1,000萬元是天方夜譚」的不認同,

想要證明「根本沒有什麼不可能,只是想不想做而已」,

蔡至誠決定利用工作外的零碎時間開始學習投資理財。

但從理財門外漢跨入投資領域,需要花很多時間,

蔡至誠謹記警大老師「零碎時間可以編織彩衣」的教誨,

以及根據「投資就像考試一樣,考試前要先準備好,

投資理財也須先有概念後再投資」的想法,

他開始利用空閒時間看完大部分財經部落格以及財經相關書籍,

不懂的地方就上網蒐尋解答,

還是無法理解的投資公式就先放一邊。

 

沒時間看盤、專業比不過法人
買ETF就對了

雖然如同多數人一般,一開始是先買股票,

但蔡至誠很快就發現2個問題。

首先,執行公務時無法看盤;

其次,自己完全無背景,

個股資料都是從網路上獲得,別人也都知道,

他這樣的小散戶根本無法跟全職股市研究員、法人機構相比,

蔡至誠體會到,買個股終究會百密一疏,虧錢可能性高。

於是他開始思考,有什麼樣的投資工具,

適合沒時間研究與看盤的軍公教或上班族?

在接觸了ETF這項無須動腦,投資範圍又相當廣泛的理財商品後,

蔡至誠決定轉以ETF為主要投資工具。

 

於是在2016年、工作第2年,

以約100萬元的資金投資VT(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全世界股票ETF)。

然後,下單方式從國內複委託,改為國外直接買進,

蔡至誠分批買進的時間點也由每季1次改為每年1次,完

全不預測高低點,且只買不賣。

當然下單的金額就是該段時間每月累積存下的錢。

就這樣以5年時間,靠著快速存錢增加本金以及多頭市場助力,

總資產正式跨越400萬元。

蔡至誠看著對帳單雖開心,但也有「本金太少,只能賺一點點」的感觸,

因為以投資組合的年化報酬率10.88%為例,

100萬元的本金,獲利才10萬元;

若有1千萬元的本金,獲利就是100萬元。

因此接下來,蔡至誠仍將繼續努力存錢來擴增資本。

同時,為了有更多時間研究,

看好人工智慧(AI)在個人投資理財的功能,

蔡至誠辭去警察工作轉職擔任阿爾發機器人理財投資研究部襄理。

他的打算是,趁年輕多接觸不同的投資視野,

並期待個人職涯與資產成長能同步達標。

 

歷經比特幣大起大落 重新檢視持有比重

蔡至誠自2016年投資ETF至今,

股債市維持多頭走勢,

但別以為他沒受過空頭的洗禮,

因為從多轉空的過程,蔡至誠在比特幣投資上經歷過。

2017年3月蔡至誠開始透過全家便利商店的FamiPort買進比特幣,

隨後比特幣直衝往上,

蔡至誠便採分批方式一點一點買進。

 

那段期間比特幣每天漲,

今天不買,明天就得買更高,

貪婪的人性不斷被激發,

讓他無法控制地一直買進,錢越投越多,

從一開始的幾千元到最後一共投入40多萬元,

到2017年底,比特幣已經漲了16.7倍,

蔡至誠手中的比特幣帳上獲利也曾高達300%,

在投資組合中的比例由原先設定的10%,

大幅增加至30%。

「一枚在手希望無窮」充分說明了當時投資人瘋狂的情況。

 

隨後,比特幣開始大幅修正約1年半的時間,

蔡至誠的心情也因投資獲利持續萎縮而上下波動,

這樣大起大落,終於讓個性保守的蔡至誠深覺變數太大。

因此雖仍看好,想長期持有,

還是決定減碼,讓投資比重回到10%。

蔡至誠表示,個人的投資組合中,

ETF為核心,是最後的保命錢,

波動大的比特幣只能當衛星,

當做對科技創新前景的投資。

想看文中圖表和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 2020年3月號《Money錢》

Money錢

撰文者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