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章來源:Money錢
2001 年投資型保險剛在國內開辦不久
許多專家學者抱著質疑、甚至抨擊態度
認為將投資與保險兩者結合銷售
根本是保險公司包著保險的糖衣
行投資業務之實.....
但事實上是這樣嗎?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投資型保單的死忙保障
常常被忽略
當時我花了不少時間研究商品架構
資本市場和台灣經濟環境
發現投資型保險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到處講課
強調投資型保險的 5 大功能
尤其是最常被忽略的死亡保障
多數人反對投資型保單
2002 年底,某知名財經電視台邀我上節目
辯論的就是投資型
保險的好壞。與談者除我之外
另有兩位貴賓,一位是保險研究所所長
另一位是保險系系主任
以他們平時的論述,很明顯的是偏向反對票
單就人力來看,我居於劣勢
單買壽險,保費高、難負擔
節目開始,我便請教來賓:
如果一對 35 歲上下的雙薪家庭夫婦
有兩個小孩、有房(車)貸
每月扣除生活費、褓母費、貸款
還能攢下多少錢?
結論依當時的薪資水準可能只剩 3 至 5 萬元
我接著問:如果夫妻一方突然身故
為免減少的一份收入無法負
擔家庭開銷,這對夫妻該有多少保障才足夠?
大家共同的結論是 1000 萬元
我再問:知不知道 35 歲夫妻如果要各自購足 1000 萬
元的壽險保額 20 年分期繳
每年需要多少保費?
每年應該要繳 60 萬元左右
已經遠超過他們可以負擔的程度
於是,我說如果在投資型保單底下購買相同保額
第 1 年保費只有 2 萬元左右
兩位貴賓聽到後,幾乎瞠目結舌
訝異為何會這樣?
這就是危險成本採「平準保費制」與「自然保費制」的明顯差別
當然自然保費制會隨著被保險人年紀越大
保費日益增加,但一旦兒女長大、慢慢卸下家庭責任
投資型保險的另一項功能「彈性保額」也就可以發揮
以一個 30 歲男性、1000 萬元保額為例
20 年定期險(平準型)每年保費約需 4 萬元
終身壽險約需 30 萬元,但投資型保險則僅 1 萬 4 千元左右
這就是大家忽略的投資型保險價值所在
以姊姊的過世
成了一個痛徹心扉的實證
順帶一提的是
2009 年我主導了當時服務的銀行與老東家保險公司
共同開發一張專屬的投資型保單
它也成了我二姐人生中的第一張保單
並附加了 180 萬元壽險保額
每個月目標保費 6000 元
不幸地,二姐繳了 6 個月後因癌症往生
雖保險公司依約理賠了 182 萬元
對我而言卻成了一個痛徹心扉的實證
投資險的保障,遠比想像中的多
所以更要善加利用喔!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6第111期 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