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關注美股市場的投資人,對於美股 3 大指數應該都不陌生,分別是:標準普爾 500 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 Index,簡稱 S&P 500 指數)、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Index,簡稱 DJIA)以及那斯達克綜合指數(Nasdaq Composite Index,簡稱 Nasdaq)!
文 / Money錢
匯集世界龍頭企業,美股 3 大指數成分股點兵
初探美股市場的投資人,可參考美股 3 大指數的成分股,觀察哪些公司入列,並按照個人風險與投資偏好,找出會賺錢的好股票,藉此控制單一個股的風險,並取得較佳的獲利機會。關注美股市場的投資人,對於美股 3 大指數應該都不陌生,分別是:標準普爾 500 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 Index,簡稱 S&P 500 指數)、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Index,簡稱 DJIA)以及那斯達克綜合指數(Nasdaq Composite Index,簡稱 Nasdaq)。
- 錢雜誌 APP 上線啦!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https://emagazine.page.link/AtYg
想跟著大盤買個股,優選 S&P 500 指數
美股 3 大指數相當於美股大盤指數,可作為美股市場的漲跌指標,除了美股 ETF,想主動投資美股個股的投資人,不妨參考美股 3 大指數的成分股,從中挑選標的,打造多元化美股組合。S&P 500 指數的成分股包含美國前 500 家大型上市公司的股票,該指數成分股占美股總市值近 80%,一般被認為能衡量美股的走勢,前 5 大成分股類型與占比分別為:資訊科技 27.2%、醫療照護 14.2%、非必需消費 11.5%、金融 11%、通訊服務 8.6%。
根據 Slickcharts 資料顯示,截至今(2022)年 5 月(以下同),S&P 500 指數前 5 大成分股與其美股代號分別為:蘋果(AAPL)、微軟(MSFT)、亞馬遜(AMZN)、字母控股 A 股(GOOGL)、字母控股 C 股(GOOG)。第 6 到 10 名依序為:特斯拉(TSLA)、波克夏 B 股(BRK.B)、嬌生(JNJ)、Meta(FB)、聯合健康(UNH)。
S&P 500 指數會定期更換成分股,按照流通市值加權法計算公司在指數中的權重,以流動性、總市值、連續 4 個季度都獲利等條件,決定是否能被納入該指數。投資人從 S&P 500 指數中挑選個股時,除了資訊科技、醫療照護、金融等,也能選擇能源、房地產、材料等類股,較不過度集中在某類型產業,以此分散風險。
獲利穩健且品牌悠久,可挑這指數成分股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創立於 1896 年,是美股市場中歷史最悠久的指數之一,成分股包含美國 30 家大型且知名的公司,前 5 大成分股類型與占比分別為:資訊科技 21%、醫療照護 20.2%、金融 15.4%、工業 13.9%、非必需消費 13.5%。道瓊工業指數是採用「股價加權平均法」,也就是說,公司股價越高,在指數中的權重就越大,不同於市值加權法。而且因為只篩選 30 檔股票,相較於 S&P 500 指數,較無法反映美股整體市場的趨勢。
不過,道瓊工業指數納入的成分股普遍為獲利穩健,且品牌具影響性的知名公司,因此仍受到市場關注。其成分股的更換頻率不高,直到公司衰退、不具優勢時,才會被剔除。道瓊工業指數前 5 大成分股與其美股代號分別為:聯合健康、高盛(GS)、家得寶(HD)、微軟、安進(AMGN)。第 6 到 10 名分別是:麥當勞(MCD)、開拓重工(CAT)、VISA (V)、漢威聯合(HON)、嬌生。
偏好科技股,參考那斯達克成分股
那斯達克綜合指數的成分股超過 2,500 檔,全數由在美國那斯達克證交所上市的公司,按照流通市值加權法計算每間公司在指數中的權重,其中近 5 成為科技股,被視為美股科技股的代表性指標。實際上,多數投資人更關注那斯達克 100 指數(Nasdaq 100 Index,代號為 NDX),該成分股從那斯達克證交所掛牌的股票中,剔除金融股後篩選出市值前 100 大的公司,目前蘋果占比達 12.63% 為首,該檔股票在 S&P 500 指數中也為最大,占比為 6.69%。
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前 5 大成分股分別為:蘋果、微軟、亞馬遜、特斯拉、字母控股 C 股。第 6 到 10 名分別為:Meta、字母控股 A 股、輝達(NVDA)、百事(PEP)、博通(AVGO)。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主要以科技 51.7% 占比最重,其餘 4 大成分股類型與占比依序為:消費性服務 15.2%、消費品 8.75%、醫療照護 7.96% 以及金融 7.44%。建議投資人選擇美股個股前,除了可參考 3 大指數成分股,也應了解個股的財務結構與未來發展性,並將個人風險承受度納入考量,才有機會在美股市場獲得佳績。
本文由 Money 錢 177 期 授權轉載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yuting;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