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撇除繼承家產、中樂透和發票頭獎等,錢財幾乎不會從天而降,普通上班族該如何達成財富自由?想靠著薪水致富恐怕遙遙無期,最好盡早學會分配理財,本文不僅告訴你選擇投資方法與本金的重要性,更提供你一套計算方式,讓你瞭解自己每個月該存下多少錢,才能換到未來理想的生活!
文 / 書廷理財日記
一想到做個人理財規劃, 大部分人第一直覺都認為很重要,但第二念頭馬上就上來了:『我數學不好 / 邏輯不好,也沒有金融背景,我做不來。』
於是我發現周圍的朋友,不管出社會五年、十年,大多都沒好好做過資產計畫表。對於很多小資族,三五百萬的資產似乎遙不可及。但你知道嗎?做資產計畫表根本不難,用小學數學就綽綽有餘,而且只需要 30 分鐘就可以搞定。下面我透過簡單的 EXCEL,帶大家坐理財時光機,變數有起始本金 / 每月存款 / 投資工具,當時間一拉長,你就會發現一些顯而易見的真相。
一、工具不同,存錢速度差很多
透過三張圖,你會發現,存的錢基本上是一樣的,但是累積到 500 萬的速度有差,銀行要花 25 年,但是被動投資只要 16 年。而更重要的是,好不容易累積到 500 萬,如果報酬率是 1%,那一年只會產生 5 萬的收益,這筆錢對生活的幫助很有限。但若報酬率是 7%,一年可以產生 35 萬的收益,若是開銷不大的狀況來說,夫妻兩人就可以有一人可以工作減半,對生活的改變就會很大。
二、每個月多存一點,結果差很多
如果至少懂得運用被動投資,在年報酬率 7% 的狀況下,累積到一桶金 500 萬,月存 5 千元 要花 27 年,月存 2 萬元 只要 13 年。500 萬在年化 7% 的狀況下,帶來的報酬相當於 每月加薪 3 萬!雖然存 2 萬對小資族確實比較辛苦,但花 13 年達到這個目標很值得。而且若你願意持續每月存錢的習慣,每月存 5000,40 年後可以累積 1344 萬。但每月存 2 萬元,40 年後可以累積近 5000 萬!
三、看似簡單的計算,大部分人沒做過!
根據我自己詢問周圍的朋友,不論是普通的上班族,還是醫師、律師等高收入族群,90% 的人沒有做過這個計算。對於金錢,我們容易只靠感覺,但是沒有一個理性的規劃。所以多賺的多存的,容易別人一推銷甚麼金融商品就買,或幾次旅遊/幾個奢侈品就花掉大半。
我認為理財的終極意義,是讓金錢為人生做服務,終極目標是財務自由的狀態。而一份中長期的財務計畫表,就是達成這個目標的指南針。
四、實際案例分享
陳先生今年 28 歲,沒甚麼存款,但他希望能夠在 40 歲前,讓被動收入佔總收入 50%。陳先生現在月薪 3 萬 4,000,認為自己 40 歲時月薪能有 6 萬。根據他的目標,到時每個月要有 3 萬的被動收入。每月 3 萬元,代表每年要有 36 萬,以 7% 的投報率來說,陳先生必須要有 514 萬的資產,而且必須在 12 年內達成,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 至少懂得運用被動投資 ( 7% )
- 每月存 23500 元
所以小小結論一下,大方向的理財不需要高智商,只需要我們願意花時間正視。這裡提供上面的 EXCEL 表下載:
►►基礎理財計畫表 ( EXCEL )
然而還是必須提醒,當現有狀況的儲蓄能力有限時,更重要是開拓增加收入的可能性,而非一味的只想創造超額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