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健行、路跑過後,
發現腳上居然感到疼痛,
甚至起了水泡,到底是為什麼呢?
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
反覆摩擦、高溫、潮濕是形成水泡的三大要素,
除了運動後容易出現水泡外,
不合腳的鞋、新鞋等都可能增加足部摩擦
而提高水泡出現的機會。
建議當足部出現疼痛不適時,
應稍事休息或適時讓腳部通風,
以減緩出現水泡的問題。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走路摩擦容易形成水泡
運動、行走時,
足部皮膚表層會不斷與鞋襪摩擦,
當足部皮膚長時間反覆摩擦時,
表皮會因血液循環受阻而缺氧、受損,
使得表皮出現紅、腫、痛等現象。
若此時仍持續行走,
表皮組織繼續摩擦使真皮層受損,
兩層皮膚相互摩擦、逐漸分離,
造成組織液累積在皮膚損傷處,進而形成水泡。
一般而言,
水泡中的組織液在一週內會由身體自行吸收,
無需特別處理;
但須小心勿將水泡戳破,以免造成皮膚感染發炎。
若水泡範圍過大,或因水泡位置而導致行走困難者,
建議可尋求醫師協助處理!
教你 4 招減緩不適
腳上起水泡是很痛苦的事情,
若一定得久走,
有什麼方式可以避免起水泡呢?
吳書毅醫師提醒,
穿著合腳、舒適的鞋襪絕對是第一要點,
若雙腳仍出現紅、腫、痛的狀況時,
建議可換上輕便的涼鞋、拖鞋等,
讓雙腳稍作休息,
以幫助減緩水泡出現的不適。
1. 穿著合腳的舊鞋:
若需長時間健走,
建議穿著包覆式的運動鞋而非皮鞋,
且舊鞋通常比較柔軟且符合個人腳型,
可減緩新鞋摩擦不適。
2. 穿著兩雙襪子:
可選擇穿著雙層襪,或是穿上兩雙襪子,
減少皮膚表面的摩擦。
3. 保持腳部乾爽:
可用足粉或痱子粉保持腳部乾爽,
或定時讓足部休息、透氣。
尤其整天健行過後可換上拖鞋,
讓雙腳皮膚休息,也有助皮膚復原。
4. 適當防護:
若發現足部某點特別容易紅腫、疼痛時,
可嘗試塗抹凡士林幫助潤滑,
或自黏保護墊或 ok 蹦,以增加皮膚的保護力。
然而,吳書毅醫師提醒,
想要避免水泡,
適當休息還是很重要的;
若皮膚已出現紅腫熱痛的現象時,
建議可先脫鞋讓雙腳降溫,
若能搭配常溫水泡腳、
並稍加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也有助緩解疲勞不適。
足部水泡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家醫科、皮膚科」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弘森診所 吳書毅醫師
本文由 健談 授權轉載,原文 ;
原文受著作權保護,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ㄆ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