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闕又上
讓人們看見自己的財富—給立法委員們的信
如果有一項退休金自選法案,
只要有兩到三年投資時間,
幾乎保證不虧損,
而且有七成民眾希望立法,
又可讓民眾擁有無憂的退休生活,
還能把台灣一流的企業留在手上,
這樣的法案,各位立委們覺得該立法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立法委員對人民最大的貢獻
就是制定全民皆有利的好法案
親愛的立法委員:
想和您分享一句話:
「你對別人最大的幫助,
不是和別人分享你的財富,
而是讓人看見他們自己的財富。」
(The greatest good you can do for another is
not just share your riches but to reveal him his own.)
以上是英國前首相班傑明.迪斯瑞
(Benjamin Disraeli)的看法,
那麼一國的立法委員
對人民最大的幫助又是什麼呢?
美國許多重大法案集眾人之智,立下典範,
美國許多總統都不見得能讓人們想起什麼,
但有些法案幾十年後持續影響人們的生活,
這個典章制度
才是維持美國強而有力持續運轉的關鍵,
美國國會議員之所以能享有崇高的尊敬,
是有它道理的。
看來,立法委員對人民最大的貢獻,
就是制定全民皆有利的好法案。
這並不容易,
畢竟有些法案奠基在利益分配之上,
符合了甲的願望,
可能就違背了乙的利益,
所以必須尋求一個平衡點。
但是如果有一項法案,
超過七成的民眾認為都對他們有利,
應該立法。
(重要的是,這項法案對另外三成民眾
並無不利影響,
只是因為他們尚未充分了解
這項法案的實質內涵)
這樣一項全民所欲也對全民有利,
卻被立法委員擋在於門外的法案,
在全世界都極為罕見,
這到底是立委專業還是擔當出了問題?
或是民眾表達意願不夠強烈,
以至於立法委員沒有接受到這樣的訊息?
到底是什麼法案呢?
答案是—退休金自選 !
根據《工商時報》2018年12 月20 日報導,
標題是〈自選退休金操作「難在說服立委」〉。
新聞內容指出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
推出退休金自選平台、選擇基金,
這兩項工作都不難,
最艱難的是在說服勞工和立委。
因為自選基金沒有最低兩年定存利率的保障,
也不保證一定不虧損。
顧立雄補充說,但一般來說,
如果定期定額二十年至三十年,
理論上可以打敗經濟循環,
真正賺到錢。
不知道顧立雄主委
這番話能不能說服立委?
二十年才能打敗經濟循環,
而且又是加上一句「理論上」,
看來顧主委不想誤導民眾,
所以持極端保留的態度。
但未免也把一塊上等牛排說成了兩粒肉丁,
太不能說服人了。
勞退自選可以做到
「安全、簡單、有績效」,
這件事的理論和數據馬上可接受檢驗。
如果有一個法案
「事實上」可以打敗經濟循環,
在三年的時間之內,
幾乎保證民眾不虧損。
只著眼在「不虧損」這視野也未免太小了。
「勞退自選」的成功理論
勞退自選讓民眾
「可能」擁有一個無憂的退休生活,
而且可以把台灣一流的企業留在手上,
讓全民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這樣的法案,
各位立委們覺得該立法嗎?
空口無憑,而且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我們先看結果,
再來談為什麼可以成功的理論。
以「保守型投資組合」試算
就以巴菲特老師葛拉漢提出的
「保守型投資組合」,
來做任何時段的測試,
我寫給蔡英文總統的一封信,
提到的比較區間是從 2005 年
開辦勞退基金以來到 2019 年
過去十四年半的績效。
將是以136%淨成長,
對比政府勞退績效的 46.85%,
這可解決目前勞退的困境。
立委們應該也會關心 2000 年高科技泡沫、
2008 年金融海嘯所帶來的重創,
我們就以 2000 年
這百年罕見的股災來做為測試的時間點。
近 14 年,台股三次重創下
保守型投資組合反而獲利
2000 年高科技泡沫,
台股跌幅近44%;
2002 年高科技泡沫結束前,
又下跌了近20%;
2008 年的金融海嘯,
台股下跌了42.6%,
比美國的震央災情還重,
如果這個新的投資組合設計,
能夠做得比現在勞退基金還好,
在百年罕見的連續兩次股災衝擊之下,
都不會虧損。
各位立法委員們,
請問是否可以解除虧損的疑慮?
事實上,在這三年時間保守型投資組合,
不但沒有虧損,
而且獲利還分別是 1.51%、6.39%、2.87%,
很難想像,對嗎?
從 2000 年到 2019 年的上半年,
這十九年半所產生的總累積報酬是 216%。
台灣數兆的勞退基金,
如果能夠有兩倍以上的成長幅度,
您覺得我們還有勞退基金破產的問題嗎?
過去十九年半 3%的投資報酬,
大約是 77%。
給您一個全民都不想知道的事實,
目前勞退績效從 2005 年到 2019 年中,
過去十四年半年均複利 2.69%,
如果以 2000 年起算,
十九年半的總累積報酬,
也大概只有 70%,
勉強比通貨膨脹好一點,
但有很多人認為
過去二十年來的物價上漲不只 70%,
但保守型組合的淨成長是 216%,
這 2倍的成長如何達成?
這個新的投資組合為什麼可以保證不虧損?
一、75% 購買美國
十年期政府公債,
是全世界目前最牢靠的公債之一,
殖利率比台灣兩年定存多近 1倍。
重要的是,
定存並不會隨著股災來臨時而增值,
而公債卻有此功能。
所以這 75% 的資產配置既有防守性,
也有些許的成長性功能,
光這個就已經讓這個新的投資組合立於不敗之地。
(註:會採用美國十年期政府公債,是因為美國有成熟的公債市場,
而且年代久遠,有足夠數據做測試。
如果台灣也能有相同品質的公債,當然優先採用。)
二、將 25% 的資金
參與台灣前 50大企業,
代碼 0050,台灣公司有相當高的股利率,
平均約在 3% 以上,
再加上企業的成長,
大約維持在 7% 的年均報酬率 。
(註:台股自2000 年至2019 年中,因受1990 年重挫及2000 年股災,
年均報酬只有3.72%,低於保守型組合的6.07%。)
最重要的是這個做法並不需要操盤手,
純粹是系統性的參與,沒有舞弊的機會,
它的理論基礎來自於諾貝爾經濟得獎的見解,
請參閱我寫給蔡總統的信。
如果台股這麼完整的歷史都還無法消除疑慮,
可以測試台股自1987 年近三十三年的歷史數據。
勞退自選進一步做法
這保守型投資組合相比於目前勞退基金,
不論管理績效、穩定度、
波動度(風險虧損)不只達標,
還遠遠超過,因此可考慮以下做法:
一、保有舊的選項:
政府依然保證兩年定存的績效,
減少有些人的疑慮。
如果行政作業並不困難,
就算一直保有也無所謂,
因為目前政府的操作都有超過定存的水準。
二、增加新選項「退休金自選」:
新舊兼容,沒有影響舊有者的權益,
但卻給年輕的工作族群,
或適合的工作者,多一個機會,
何況這些自行提撥的資金,
都是民眾自己的財產。
三、退休金自選
建議分成三階段:
管制、半開放、全開放。
第一個管制階段只有四檔基金,
分別是上述的「保守型」,
另加上「穩健型、積極型、生命週期型」。
第一階段的管制期,
只有政府操作和保守型保證兩年定存績效
(「保守型投資組合」既然績效遠超過政府操作,
納入政府保證也無不可)。
第一階段的五年「保守型投資組合」有日落條款,
五年適應期一過,退休金自選將自負盈虧,
而事實上看到成果後,
民眾了解這才是正確的退休金操作,
這個漸近制度的設計,
如果有興趣,
請參考我在勞退基金管理信的內容。
退休金自選,
可為中華民國帶進來的利益不是百億元,
不是千億元,是上兆元的福利。
有些家庭可能因為這個法案而脫離貧窮,
擁有一個安適的退休生活。
它的影響遠遠超過十年、二十年,
甚至可能超過一位部長、總統的政績。
在我認為,這將是立法委員一生中
難得一遇的立法機會。
一旦這個法案通過的這一天出現,
將會是所有參與簽署的立委
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一役!
本文及內文圖摘自:
出版社:商業周刊 作者:闕又上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