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闕又上
解決勞退困境的關鍵—給現任總統的信
這封信不談勞退基金的「節流」,
談的是較少人論及的「開源」
以及有效的實際做法。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一位拯救百萬人民的人
卻因觀念老舊 撒手歸去
蔡總統您好:
近日重溫電影《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故事描寫電腦之父艾倫.圖靈(Alan Turing)
這位英國二戰英雄當年所受到的待遇。
圖靈畢業於英國劍橋,
在美國普林斯頓拿了數學博士,
二戰期間德軍攻勢凌厲,
幾乎席捲歐洲,英國也迫在危急,
他的團隊負責破解德軍的密碼,
圖靈手作的機器
就是大家今天號稱的「電腦」。
因為破解德軍精心設計的恩尼格密碼機(Enigma),
戰爭得以提前結束,
估計減少 1 千 4 百萬人的傷亡。
但是他因天生的同性戀傾向,
法官判刑坐牢兩年或者接受荷爾蒙治療,
他為了繼續未完的工作,
接受了藥物性的去勢,
但是也不堪其副作用,
最終選擇在四十一歲自殺身亡。
一位拯救上百萬人性命的國家英雄,
卻因為當時的觀念,最終在絕望中撒手歸去。
用 4張圖證明
錢越來越薄
一、美國通膨
導致購買力逐年下降
錯誤的觀念和認知,
會影響我們全民多大的福利?
您時間寶貴,我謹以四張幻燈片,
一圖表來說明,
其它的佐證在給立法委員的信裡。
第一張圖「通貨膨脹侵蝕購買力」,
選用美國1982 年到1990 年數據,
每三年的購買力下降不引人注意,
但九年後購買力下降約30%。
台灣物價膨脹相對溫和,
但購買力下降是各國皆然,
不可改變的趨勢。
二、美國股市走勢
看出股市持續上升
第二張圖「美國股市走勢」
是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從1987 年
到2001年的紀錄。
1987 年10 月19 日,
美國發生一天重挫22.68%的股市崩盤,
看似重挫,不過十五年後回頭一看,
它僅是股市長河中的小浪花。
台灣股市1990 年由高到低重挫80%,
今天回頭一看,也是如此的景象。
這兩張圖都在表達
錢會變薄,購買力持續下降趨勢,
但股市的投資短期波動劇烈,
但長期持續向上,
五十年或一百年後依然是這個走勢,
也就是說,退休金如果無法連結股市,
無法和台灣一流企業結合,
參與國家或全球的經濟發展,
只有和銀行定存一樣的勞退休金管理績效,
將會為退休財源帶來極大的拖累,
也無法為人民退休帶來舒適的生活。
一旦人民憂慮退休金之不足,
消費動能萎縮,
經濟走向惡性循環,
所有的社會問題也都延伸而出。
現今遇到的困境一是購買力持續下降,
二是退休金卻未與股市資產同步持續的上漲;
一想到全民的退休金和購買力
是如此不成比例成長時,
相信總統的您應該是憂心忡忡。
台灣目前退休金績效目標是兩年的定存,
這個視野也就如同當年
諾貝爾擔心基金投入股市會虧損,
只允許選擇投資定存和公債一樣,
欠缺專業考量,
是諾貝爾基金幾乎破產的原因。
三、美國定存成長 21倍、
通膨成長 14倍
第三個數據,根據Ibbotson 資料,
美國1926 年至2017 年長達九十二年,
通貨膨脹成長14 倍、
定存成長21 倍、
美國公債成長到143 倍、
美國大型股標普500 成長到7,353 倍、
小型股可以成長到36,929 倍。
通貨膨脹和美國的定存相差不多,
台灣發展走勢也如此,
我們勞退基金的績效,
比兩年定存略好一些,
但很難提供人民舒適的退休生活。
控制股市波動、
投資穩定成長
才能解決勞退基金績效問題
上面圖表都只陳述現象和問題,
重點是如何解決退休金的成長的績效問題,
為什麼趨勢這麼明顯,
而我們對勞退基金的管理和法規卻反其道而行,
無法正確應對和處理?
兩個關鍵:
第一、如何控制股市的波動度?
第二、如何讓投資可以成長?
簡單的說,主事者知道退休金必須增長,
但不知道如何面對股市的波動,
因此選擇犧牲成長,獲得短期的穩定,
也就是走入現在這個「溫水煮青蛙」的結局。
幸運的是,要兼顧這兩個關鍵其實有方法,
只是我們沒有打開視窗,
看一下歐美先進國家、
美國長春藤大學的管理方式。
四、勞退基金困境
與改進的解答方案
第四張表提供了勞退基金面臨的困境,
以及改進的解答方案,
是理論和實務的結合。
保守型投資組合的優點:
一、過去 14年淨成長 136.39%
就「績效」而言,
台灣新制勞退基金從 2005 年
到 2019 年6 月底的績效淨成長 47%,
兩年期定存的保證收益率是 24.73%,
勞退基金績效略高於定存保證績效,
而表中的「保守型投資組合」,
過去十四年半的淨成長是 136.39%,
這個就解決了績效不足的問題;
但更重要的是,就波動度而言,
這十四年半當中
主事者投資大眾最擔心的波動,
也就是俗稱的「虧損風險」
比目前的勞退基金的波動還要小。
二、最大跌幅只有 -1.7%
勞退新制最大的波動是在 2008 年,
金融海嘯時跌幅 6%,
但「保守型投資組合」
在 2008 年金融海嘯不但沒有虧損,
還獲利2.87%,
更難得的是這過去十四年
最大的跌幅只在2013 年的-1.7%,
這「保守型投資組合」
不但在安全度和績效上,
都優於目前的勞退新制的操作方式。
三、「理論基礎」參考自
諾貝爾經濟學者研究之校務基金
這個難以想像的完美投資組合,
它的背景和理論基礎是什麼?
就「理論基礎」而言,
資產配置這項投資策略
是幾位諾貝爾經濟學者的研究,
全美常春藤盟校的校務基金,
都使用這策略,
就以康乃爾大學為例,
截至 6 月 30 日的會計年度,
2017 年的投資報酬 12.5%,
2018年是 10.6%。
哈佛和耶魯大學,
每年超過 35%的開支
都需要靠校務基金的獲利,
若是沒有成長,
分配就變得極度困難。
這是目前台灣勞退基金的窘境。
四、「風險程度」採用
葛拉漢建議的保守型投資組合
就「風險程度」設計比重,
目前採用的是「保守型投資組合」,
也是巴菲特老師葛拉漢建議的,
一生中最保守的股票配置25%,
一旦少於這個底線,
資產將缺乏成長,
退休金將成為一項嚴重問題。
這個保守型投資組合的設計,
幾乎是一個七十五歲的人的投資組合。
五、「工具」採用
巴菲特最信任的指數型基金
就「工具」而言,
這是全球著名投資傳奇人物
巴菲特所認為對投資者最有力的工具—
指數型基金,
這裡選用代表台灣 50 大企業的0050。
就「測試時間的長度」而言,
以上十四年半的測試,
純粹配合新制勞退基金的成立那一年,
時間延長,
從台股 1987 年至 2019 年,
長達三十二年半中,
不論績效和波動度都不錯,
基金成長了 10 倍,
對比定存的 1 倍左右,
人民退休的舒適生活程度大不相同,
保守型的投資組合能夠做到
「簡單、安全又有績效」。
解決勞退基金歷年困境:
無法兼具成長與低風險
目前的制度對年輕人和全民最不公平的是,
二十五歲年輕人,
竟然和六十五歲退休的人投資組合相同。
一個需要成長,一個需要穩定,
勞退基金不能自選的管理設計,
剝奪了全民,特別是年輕人讓資產成長的機會。
開源與節流,
是年金改革可以成功的主因,
但單靠「節流」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諾貝爾基金當年犯下這錯誤,
經過五十四年才發現。
管理者勇於改正,
挽救了頻臨破產的諾貝爾基金,
我們的年金犯錯之處大致相同,
是開源的觀念出了問題。
讓民眾自選投資標的
才能保障退休生活
改正之道,
就是仿效諾貝爾基金會做出改變,
讓全民可以將雇主 6%提撥
和員工自行提撥部分,
讓民眾有自選的投資權利,
讓個人資產和國家經濟共同成長。
至於國會議員和勞動部擔心的
「保證盈虧」,
資料非常清楚顯示出,
使用保守型的投資策略可以解決績效不足。
又沒有虧損之虞,
最壞的紀錄是一年低於 2%的波動,
遠比目前的勞退管理更穩健。
舊的法案不必廢除,
但多一個選項,
讓全民可以選擇政府的操盤,
也讓適合的民眾擁有增長退休金的機會。
為什麼要信寫給您?
全民和雇主提撥的退休金無法自選,
這項討論已經十幾年。
資料顯示,十五歲到三十九歲的民眾
有 7 成贊成勞退金自選,
但參與率只有 1 成,
而美國高達 8 成的人參與提撥。
關鍵在於政府的勞退基金管理績效不彰,
自己的勞退提撥無法自選。
要突破這其中環節,不在行政枝節,
而在於說服立法委員。
如何讓自選者負責盈虧的問題。
已不是單一部長所能為力,
我也寫了信給勞動部長和立法委員,
如果您還有時間的話,
請閱讀〈12-2 讓人們看見自己的財富—給立法委員的一封信〉和
〈12-3 政府偷走了勞工每人383 萬元?—給勞動部長的一封信〉。
時代巨輪之下,
觀念已改變
2013 年,英國女王赦免1952 年
因同性戀行為被定罪的艾倫.圖靈,
2015 年圖靈的家人
向英國首相發出一份
超過50 萬人簽名的請願書,
2017年艾倫.圖靈法案生效,
赦免約 4 萬9 千名因同性戀定罪的人。
再看2019 年台灣通過同婚法案,
這項受爭議的法案往前推進
最終到達陣是件不易的事,
相同的,勞退金自選擁有高達7 成勞工支持,
僅缺少一個法案上的連結。
此法案不影響舊有者權利
還能為不同族群
創造退休金增長機會
諾貝爾基金會瀕臨破產的劣勢,
之所以可以被扭轉,
在於觀念改變和主事者的勇於任事和承擔。
民之所欲,若不能化作政府的施政行動,
而且只是增加一個自選的機會,
既不影響舊有者的權利,
但卻可以給年輕人和適合的族群退休金增長的機會。
一個對全民、對國家都有利的法案,
如果不能與落實,
而讓民眾的視野和觀念遠遠領先政府的話,
這將是一個勇於改革,
而且有行動力的政府的遺珠之憾。
退休金,自己救!
支持勞退自選,遠離老窮族
馬上連署》https://cmy.tw/006qk5
想好好準備退休金,這些文章推薦給你
- 【台人必看】退休存款不到 500 萬竟高達 7 成... 簡單 4 步遠離老窮族,別再指望勞退啦!
- 什麼樣的理財方式最適合退休規畫? 聽聽華爾街投資人 闕又上 怎麼說!
- 「享退休」快想瘋了!可是老媽一直說存款不到 1500 萬,我連生病的權利都沒有...究竟怎麼安穩退休
- 退休金5百萬就夠?這「8大誤解」是造成晚年悲劇的最大兇手.....
本文及內文圖摘自:
出版社:商業周刊 作者:闕又上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